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群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健康問題,有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6.0%,女性患病率則達到32.1%,65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更是達到51.6%。此外,還有大量人群骨量非常低,成為骨質疏鬆症的“後備大軍”。
提到骨質疏鬆,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補鈣”,甚至認為只要補足鈣,骨質疏鬆也就不足為懼了。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想法,所以不少老年朋友補鈣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有不少人發現,即便是天天喝牛奶、吃鈣片,骨質疏鬆還是未見好,這是為什麼呢?
骨質疏鬆是因為缺鈣導致的嗎?
骨質疏鬆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大類是與絕經、年齡大有關的,稱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第二大類是與疾病或藥物有關,稱為繼發性骨質疏鬆,常見的一些疾病如甲亢、1型糖尿病、肝膽疾病、類風溼、痛風、慢性腎病等,以及一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等,均會導致骨質疏鬆,這一類可見於任何年齡段。最後還有一類是特發性骨質疏鬆,與骨代謝調節異常有關,比如青春期生長,或者妊娠期及哺乳期,“需求”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也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病因很多,首先需要找到確切的病因,對因治療才可以,不可盲目補鈣,更不能認為“補鈣就能治好骨質疏鬆”。
補鈣是基礎治療,也就是無論輔助其他治療,都需要補充鈣劑,而且補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鈣只是應對骨質疏鬆的一種“原材料”,就好像蓋房子需要磚塊、沙子、水泥、鋼筋等很多種材料,而且要組合好才行,單純補鈣肯定達不到治療骨質疏鬆的目的。另外,補充到人體的鈣劑無法直接聚集在骨骼,只是讓骨骼裡的鈣不再流失,而維生素D以及治療骨質疏鬆的一些藥物,則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因此,要想防治骨質疏鬆,調整飲食、合理用藥、堅持鍛鍊、做好防護,這些措施都要有。
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的治療分為基礎措施和藥物干預。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以及其他機制類藥物等。雖然,鈣劑與維生素D不屬於抗骨質疏鬆藥物,但也是骨質疏鬆症重要的基礎治療。一般來說,從四五十歲開始,就要定期做骨密度檢測,一旦發現骨質疏鬆,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藥物治療。
調整飲食:飲食要遵照“開源節流”的原則,“開源”就是喝牛奶、吃綠色蔬菜、杏仁、黑芝麻等高鈣食品。“節流”就是減少會導致鈣質流失的食品,例如豬肉、牛肉等紅肉以及咖啡因、高鹽、酒精等影響鈣質吸收或加速骨質流失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補鈣效果。
堅持運動:運動對促進骨骼再生具有重要意義。長期臥床,或者不喜歡體育活動、長期室內工作者,都是骨質疏鬆的高發人群。堅持運動,特別是戶外運動,可以增加紫外線的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另外,運動還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壓力”,維持鈣的正常吸收和代謝。運動專案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為主。有氧運動如步行、慢速跑、騎腳踏車、游泳、舞蹈等。力量運動可用槓鈴、啞鈴、沙袋、滑輪、自身體重(如原地跳高)等,來鍛鍊腹肌、背肌、四肢肌。
醫學稽核:姜峰
來源:醫藥養生保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