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釋出的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達到了1.14億,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
預防糖尿病,關鍵在於飲食和運動。堅持運動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飲食卻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從飲食上預防糖尿病更為重要。
哪些飲食壞習慣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志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冰對此進行了科普。
1、乾飯不問斤數
吃進去的食物會轉化成能量。這些能量有些會被人體消耗,沒有被消耗掉的能量大部分變成脂肪,儲存在腹部、肝臟等部位。
剩餘的脂肪越多,會刺激胰島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導致胰島處於疲勞工作狀態。而且,脂肪在體內會生成遊離脂肪酸,這種物質不但影響胰島功能,還會直接破壞胰島細胞。
乾飯不問斤數,最後坑了胰島素。吃得太多,胰島一方面要拼命工作,一方面還得遭受傷害。日積月累,胰島功能就會逐漸下降,產生“胰島素抵抗”,進而使人體血糖升高,變成糖尿病前期,最後演變成糖尿病。
2、無肉不歡
現代人食用肉類產品的量明顯增加。
肉類主要含有脂肪,屬於高脂類食物。這類食物本身含有的熱量比較高,而且口感好,更易刺激食慾,導致攝入的熱量增加。還有些人偏愛油炸或紅燒的做法,比蒸煮的熱量更高。長期食用太多肉類,會導致人體攝入熱量過剩,體內儲存脂肪增多,進而產生“胰島素抵抗”。
除了肉類,人體還需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一般來說,合理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佔攝入總熱量的50-55%,脂肪佔攝入總熱量的20-30%。
3、奶茶續命
奶茶熱量非常高,一般會新增脂肪類物質、甜味劑,以及其他新增劑。偶然喝一次兩次,對健康危害並不大,但長時間喝容易導致熱量超標,影響血糖,對健康還是有危害的。
4、甜品控
純糖的攝入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只提供熱量。比如,吃糖塊或喝含糖飲料。
甜食一般含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糖類,容易加重血糖負擔,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如一些點心、麵包,其中添加了大量蔗糖、麥芽糖,這些糖在人體內會直接轉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在體內就是血糖。所以攝入過多甜食,可能會促進糖尿病的發生。
嗜糖如命的人可以使用一些代糖,比如甜味劑或木糖醇。但也不能大劑量攝入,現有研究表明,大量攝入代糖會影響腸道菌群。
5、拒絕膳食纖維
很多人喜歡吃精米、精面,或者是碳水化合物愛好者,對綠葉蔬菜和五穀雜糧卻敬而遠之。
實際上,五穀雜糧和綠色蔬菜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五穀雜糧,以及海帶、紫菜、海白菜等食物,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而綠葉蔬菜中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吸附腸道中的一些有害物質,促進腸道健康。
食用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增加飽腹感,還可以減緩人體吸收糖的速度,有利於降血糖。一般推薦每天攝入膳食纖維30克左右。
王志興和劉冰提醒道,健康的飲食習慣關鍵在於——攝入總量不超標,營養比例要平衡,食物種類得豐富。預防糖尿病,必須“管住嘴、邁開腿”。
編輯:劉義陽
稽核: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