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智勇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已經爭論了近二百多年,雖然學界目前認可原著作者為曹雪芹,續書作者為高鶚,但存疑頗多,依據不足,仍舊缺乏說服力。
要弄清《紅樓夢》作者的真實身份,必需先破解《紅樓夢》的寫作背景和主題之迷。我在文章“《紅樓夢》開篇首聯隱意探秘”和“《紅樓夢》書名隱意探秘”中作了詳細推論,並得出了:《紅樓夢》的寫作背景和主題系康熙朝九子奪嫡和雍正帝繼位後對兄弟們的清算這一同姓親人、兄弟為欲主天下,爭入紅樓而發生的血淚史這一結論。
那麼書中是否還有隱秘依據可以作為推論的支撐呢?當然是有的!康熙朝九子奪嫡當有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太子被廢,這場血淚史才能拉開序幕。而《紅樓夢》的故事恰好是從這裡開端的,其開篇出場的第一個凡間人物正是:姓甄,名費,字士隱。脂硯齋在此有批:真廢!何為真廢?當然是真的廢了!即言真廢當然還需有假廢來作陪襯:清康熙朝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有兩次被廢的經歷。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被廢,於次年三月復立,視為假廢;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次被廢,後雖多次有復立建議,但終究未能復立,這次便是真廢了!
用真廢之名來隱喻廢太子事件,作者膽子還真大,但作者似乎仍意猶未盡,更著一步險棋來坐實真廢之名,這便是故事開篇第一個具體建築物--葫蘆廟了。
葫蘆廟絕對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存在,從其形狀、位置和事件加以細細分析,這個故事開篇第一個建築物--葫蘆廟便赫然出現在紫禁城裡了!
其一形狀:脂硯齋對葫蘆廟有批“畫得雖不依樣,卻是葫蘆”,既言“畫得”可見葫蘆廟是有原型的,既言“不依樣”且書中言狹窄,原型當並不狹窄且非葫蘆樣。那麼既寬敞又有葫蘆的原型在哪呢?且看紫禁城寬敞威嚴的太和殿,還有皇帝寶座上方藻井中的軒轅鏡,那鏡與別處不同(另兩處為交泰殿、萬春亭),卻正是六個葫蘆圍起來的!因此,將皇權廟堂的象徵--太和殿稱為葫蘆廟,還真是富有想象力而且很形象的。
其二位置:書中所言葫蘆廟所在位置與“真廢”先生的住處是隔壁。脂硯齋在隔壁二字後有批:“隔壁二字極細極險,記清。”為什麼隔壁二字會極細極險呢?如果所指僅是後面的火災,那火災可是燒了整整一條街的,在不在隔壁並無大礙。但看一看“真廢”先生--愛新覺羅·胤礽所居住的毓慶宮位置,便能體會極細極險了---毓慶宮正好位於前三殿的東北角,緊臨著景運門,與前三殿僅一牆之隔,如果將圍牆內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視為一體的話,不正是隔壁嗎?真是極細極險了!
其三事件:書中所述葫蘆廟火災事件發生在三月十五日,因和尚炸供,引發大火將葫蘆廟被燒為平地。而真實事件中,太和殿於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發生火災,因御膳房太監用火不善引起的,火乘風勢,將金鑾大殿燒為一片焦土。
雷同的火災事件,很容易讓人產生聯絡。但脂硯齋仍然擔心隱秘太深,在僧人指著英蓮所言的詩句中又作了劇透:“好防佳節元宵後,脂硯齋有批: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云後,是諱知者。”此處看似說英蓮,實則是言火災之事,因為書中英蓮本就是在元宵節當天丟失的,不存在前後問題!而火災發生的時間節點卻有前後之分:太和殿火災為元宵節前;葫蘆廟火災為元宵節後;故脂硯齋點明:不說節前說節後,是諱知者!而且第四句“便是煙消火滅時。脂批:伏後文。”這伏後文亦是指火災了!《紅樓夢》的作者和脂硯齋先生一個敢寫,一個敢說,故事開篇就利用第一個建築葫蘆廟和第一個人物“真廢”,影射了代表皇權廟堂的太和殿和廢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正是告訴世人,故事將從皇權中心和太子被真廢后展開。
從這點分析,將《紅樓夢》故事的背景和主題定為康熙朝九子奪嫡和雍正帝繼位後對兄弟們的清算這一血淚史,是立得住腳的。確定了背景和主題,《紅樓夢》的作者之迷已解開了大半,我們熟知的曹雪芹先生應當可以退場了,而本書真正的作者也將在書文和脂批的線索中隆重登場!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紅樓夢》的作者有兩人,而絕非我們理解中的一人,至少也是一個主要作者,一個重要參與者。
《紅樓夢》楔子中有句:“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別,【蒙雙行夾批:這是真像,非幻像也。 該 批:作者自己形容。】 ”脂硯齋在這裡說得很清楚在:一僧一道是真像,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容貌。同時,將《石頭記》這個銘金勒石的歷史事件傳情入世的作者是更名為情僧的空空道人,道人何故會轉為僧人呢,當然不會!這裡其實表述的也是兩個人,一僧一道,亦是作者也!那麼何人是僧,何人系道呢?我們來看書中最重要的脂批:“...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由此可見,書中一僧一道便是生活中的一芹一脂!脂硯齋批言:因芹逝而再難遇和尚,可見僧便是芹,道便是脂了!
而且從多處脂批我們還可以得之,芹為本書的主要作者,且精於詩文,書中大量詩詞有“借詩傳情之意。”這條最重要的脂批還直接透露了一個重大資訊:《紅樓夢》並未完成,因為壬午除夕日,重要作者芹在這天仙逝了!也就是短短的幾個字,讓紅學專家爭論了近百年!因為,據專家考證,曹雪芹先生逝世的那個壬午年並沒有除夕日。以至於曹雪芹先生的卒年至今未有定論。可謂是泯泯之中自有天意!難道壬午除夕就一定是紅學專家理解的壬午年的除夕日嗎?難道就不能換個思路嗎?
近年,有民間學者考證:壬午除夕中的壬午並非指年,而是指的日期。也就是說那一年的壬午日是除夕!並由此考證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芹是愛新覺羅·弘暟(1707—1759),對於這一觀點我亦雙手贊成。愛新覺羅·弘暟系康熙帝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的第四子,也是清乾隆帝的堂兄。生於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初八日未時,卒於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十二月三十日辰時;年五十二歲。其仙逝的那日恰恰是壬午日,也恰好是除夕!
愛新覺羅·弘暟經歷過康熙朝九子奪嫡和雍正帝繼位後對兄弟們的清算這一血淚史。在這場血淚史中,康熙皇帝九個兒子爭奪皇權,造成了三死和兩個牢底坐穿的恐怖結局,其餘波一直延續到乾隆朝弘晳逆案,受其影響和牽連的人不可計數。其父親新覺羅·胤禵更是奪嫡的主要參與者,並且是四哥新覺羅·胤禛爭奪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而作為失敗者,新覺羅·胤禵一家在雍正四年即被囚禁於景山壽皇殿,長達十年之久,直到乾隆繼位後才被釋放。可以說愛新覺羅·弘暟創作《紅樓夢》有動機,有經歷,有血淚,有時間。“字字看來皆是淚,十年辛苦不尋常。”這個10年大約就是被囚禁之10年也未可知!
從九子奪嫡到雍正清算的這一血淚歷史,參與者、受害者都是同姓的親人,可謂既有血情亦有血債。只是這種父子、兄弟間的血情關係,在皇權利益的爭端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簡直不堪一擊!這個讓學界爭論了近二百年的曹雪芹先生,大約就是作者寫作動因裡嘲笑血情之孤情寡義,而諧音的“嘲血情”之意吧!
至於後四十回續書的作者,確無實錘考證,餘以為脂硯齋的可能性很大,至少不會是高鶚。因為程偉元序和高鶚序言具已明言,書稿為所購得之。程甲本程偉元序“...不妄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蒐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榫,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釐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復為鐫板,以公同好,紅樓全書始至是告成矣。” 程乙本高鶚序言:“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子閒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至於為何學界為何將後四十回作者確定為高鶚,的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責編:廖慧文]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