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來有辦喜事張貼婚聯的習俗。婚聯,不僅可以用來表達對新人和家人的祝福,而且可以烘托氣氛,把喜事辦的熱熱鬧鬧。
據本人觀察,婚聯的內容和用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一是古典引用。
記得小時候,有些大戶人家的人結婚,大門上經常貼“詩歌杜甫其三句,樂奏周南第一章”的對聯。向父親請教,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直到好多年之後,自己才知道詩人杜甫有“四喜詩”。即:“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原來“其三句”,指的是“洞房花燭夜”!而下聯的“周南第一章”,則是指《詩經》的第一首詩。即:“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上下聯結合起來理解,意思是說:洞房花燭,人之大喜;男婚女嫁,珠聯璧合。
這副從古時候留傳下來的婚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在已經少有人懂得,也很少有人再用了。
二是通俗易懂。
婚聯的內容和用詞,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用一些通俗易懂、吉慶祥和的詞語來表達對未來生活的祝福,已成為當代婚聯的必然。例如:“鸞鳳和鳴昌百業,鴛鴦合會慶三春”。“琴瑟和諧家庭樂,婚姻白頭幸福多”。“紅花並蒂迎著朝陽競放,鯤鵬比翼爭向浩宇高飛”等等……
不過,這些一般的通用婚聯,無論誰結婚都可以用,難免給人一種缺少個性和創新的感覺,也不具有欣賞價值。
三是不拘一格。
根據新人的具體情況去精心創作,可以讓婚聯妙趣橫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的兩位老同學結婚,在班主任老師的鼓動下,大家給他們編了這樣一副對子:“兩個老同學,青梅竹馬;一對新夫妻,吉日良辰”。
這副婚聯是從新郎新娘自小在一起上學的情況出發,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著墨,不僅符合實際,而且恰當自然。
四是名字鑲嵌。
嵌名是對聯的一種創作手法。即把新郎新娘的名字,或明或暗地鑲嵌在對聯中。這種方法創作起來有些難度,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
例如:某學校的兩位老師在中秋節結婚,新郎叫趙長月,新娘叫賀菊花,同事們給他倆送了這樣一副對聯:“露潤花蕾菊正好,笑灑中秋月長圓”。這副對聯不單表達了對新人的良好祝願,又把兩人的名字鑲嵌其中,還點明瞭結婚的時間,讓人讀後意味無窮。
鑲嵌入聯並非適合於所有的新人。如果明嵌不成,也可以暗嵌。記得在部隊時,幹事餘志斌和文工團的演員吳小慧結婚,政治部主任就特意給他們編了一副對聯。“半文半武,智勇兼備;又賢又惠,德藝雙馨”。
這副對聯,上聯講新郎,下聯講新娘;上聯有“智”無“斌”,但“半文半武”,即為“斌”字。智斌身為軍人,當應習武;職為幹事,常寫材料,當然能文;一半時間習武,一半時間從文,故為“半文半武”。這樣寫,不僅暗含其名,也符合新郎的身份。下聯不僅鑲嵌了新娘的名字,而且讚揚了新娘“又賢又惠”,演藝和品德都可稱之謂“德藝雙馨”。
五是語意雙關。
有時把婚聯與新人的職業巧妙地結合起來,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在嘻笑逗樂間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我有位同鄉是駕駛排長,妻子去部隊結婚,戰友們利用編寫婚聯的機會開開玩笑,逗逗樂趣,顯示出部隊鬧洞房的高雅情調。
對聯是這樣寫的:“新路頭回走,精心操作別急躁;夜車初次開,謹慎駕駛莫疲勞”。對聯講開車的事,但一語雙關,意在言外。在搏得大家開懷大笑的同時,也提高了官兵的文化素養。
除了初婚的對聯外,再婚對聯也很有意思。記得有位叫趙金虎的同事與劉蘭芝女士再婚,朋友們給他倆提了這麼一副對子:“慶金虎,東山再起,寶刀不老;賀蘭芝,梅開二度,芳馨更濃”。
這副對聯有祝賀、有戲謔,即含蓄、又熱烈,不僅符合他們再婚的實際,而且符合送聯者的身份。猶如一壺老酒,即濃郁醉人,又酒香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