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北京大裕山,在郭沫若的組織下,一支考古隊開啟明定陵的玄宮,準備一探究竟。結果,從地下宮殿裡出土了超過3000件的珍貴文物,還出土了我國目前唯一一件的純黃金皇冠。
對於這一次的考古之旅,可謂眾說紛紜,有人感嘆於出土文物的匠心獨具,有人感嘆這是考古史上的一場悲劇。
當時,考古人員在長達三個月夜以繼日的發掘後,總算挖到了一塊小石碑,據此確定了定陵的位置。原來,石碑上寫了十五個字:此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果不其然,考古人員再往下深挖了約27米,如願找到了地宮入口,來到了金剛牆前。在消費一番周折取下金剛牆上的石磚後,專家們如願來到了地宮的入口,此時一扇通體由漢白玉鑿刻而成的大門出現在眾人面前。在這扇門的兩側是兩個玉石做成的石獅子。
至於門口則是一塊“自來石”,主要是起到擋住石門、抵禦盜墓賊的作用。然而,這樣的手段又怎麼會“難住”考古隊員呢?
考古隊員們仿照出古代盜墓賊常用的拐釘鑰匙,沒費多少功夫就打開了石門。(開啟方法如下圖)
在石門被推開後,可以清晰看到地面上有些剝落的石材和白灰,但牆體整體還是較為完好,還可以見到運送棺木的印跡。而當中殿的大門開啟後,呈現在專家們面前的是:
三個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寶座和若干陪葬品,還有3口龍缸,應該是為了製作長明燈用來放置香油的載體。只不過,為何長明燈是何時熄滅的不得而知。
在中殿之後,則是定陵的後殿了,也是存放萬曆皇帝和他兩個皇后的棺槨。只不過,這三口用梨花木製作而成的棺槨大多已經腐朽,腐蝕極為嚴重,就連玉棺床兩側的木質支架也因腐爛而倒塌,各種文物散落一地,諸如瓷器、玉器、金器等簡直不可勝數。據考古人員的清點,這些珍貴的國寶居然達到了3000多件。
而在這其中,最珍貴、最具有意義的大概就是這兩件稀世珍寶了:一件是純金皇冠,另一件則是九龍九鳳冠。
先說萬曆皇帝的純金皇冠,通體高約24釐米,冠高約15釐米,重量達到了0.83千克。更讓人感嘆的是,這個皇冠是由直徑僅僅只有0.2毫米的細金絲共518根編織而成,而且由於工匠的手藝高超,而且間隙之間的疏密完全一致。在金絲之上另有8400片焊接而上的龍鱗,如此工藝非“巧奪天工、匠心獨具”萬難形容!
再說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以絲帛為面料,以漆竹構造帽胎,前有九條金龍環繞,另有八隻金鳳,再加上後方的一隻金鳳,合起來恰好為“九龍九鳳”。可以想象,當皇后走動起來時,那龍與鳳銜著的珠滴晃動,宛如步搖一樣,當真是“顧盼神飛”。
這頂鳳冠還嵌未有天然的紅藍寶石數百粒,珍珠5000餘顆,奢華程度難以想象。
儘管這次考古收穫頗豐,但同樣也帶來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原來,由於當時的保護經驗不足,不少出土的絲織品都未能及時得到合適的保護而迅速氧化。比如下圖為萬曆皇帝的衣物,本來做工極為精良,色彩圖案更是考究。可惜,在出土時就在短短時間內氧化而失去了本來的風采。
不僅如此,幾年後由於這些考古學家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了保護崗位,這座定陵成為了“三不管”。陵墓內的布料和木料要麼被盜,要麼被附近的農民做成了傢俱,連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都被焚燬,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那麼,大家又是如何看待這次定陵的發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