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 ,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得名應該是取其“不衰不盡,漢祚綿長”之意。建於公元前二百年,由蕭何監造。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二百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在正史中,未央宮可謂見證了多個朝代的輝煌和興衰更替,我們就看看在歷史的片段裡,未央宮的出現伴隨著什麼:
太祖高皇帝中七年(辛丑,公元前二零零年)
最開始,未央宮剛剛建成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實際上是非常不滿的:
春,二月,上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說。
批評蕭何說,連年的征戰,百姓生活很悲慘,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平定天下,你怎麼搞了這麼壯麗的皇宮?蕭何的大名不是白得的,回答的可以說十分藝術:天下還沒有平定,我們才有機會用民力來營建宮室,意思是等到天下平定了,你再這麼搞老百姓就有意見了。另外呢,你宮室不那麼壯麗,皇上你的威嚴怎麼體現呢?現在話說,排場是權力的源泉,蕭何可謂體味甚深。最後蕭何說,我們把宮室弄得極其壯麗之後,讓後世的人再也不能弄出更好的來,你就是古今第一的皇帝,這不好嗎?幾句話說的劉邦簡直心悅誠服。
太祖高皇帝下七年(癸丑,公元前一八八年)
秋,八月,戊寅,帝崩於未央宮。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安陵。
這就不用說了,多年後,劉邦在這天死在了未央宮。
下一次就有意思了,是呂后也死後,呂產爭權的時候,未央宮的名字又在史書中出現了:
太宗孝文皇帝八年(辛酉,公元前一八零年)
呂產不知呂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亂。至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乃謂硃虛侯曰:“急入宮衛帝!”硃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餘人。入未央宮門,見產廷中。
呂產進未央宮,馬上要造反,可是在正門就進不去,來回徘徊呢。硃虛侯在太尉周勃的授權下,帶兵入宮。後續,呂產就被在宮裡幹掉了。而接下來,就是整個呂氏家族的覆滅。可憐一代英主呂后,因為在繼承人問題上態度曖昧不明,處理問題脈絡不清晰,最終自己身死之後,導致了族滅的下場。九泉之下不知悔否?
少帝曰:“欲將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駕迎代王於邸,報曰:“宮謹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宮。
接下來,還是這一年,一眾老臣灌英周勃等,擁立代王入繼大統。原來的少帝因為只是呂后隨便找的宗室,作為自己的代言人,自然在呂族滅後不能繼續當皇帝。通鑑寫法狠辣,一句欲將我安之乎,說盡了當時少帝的恐懼,無奈,可憐。被放在了少府,當然免不了後來的被賜死。不過就是後話罷了。代王入宮,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漢文帝。
太宗孝文皇帝下七年(甲申,公元前一五七年)
夏,六月,已亥,帝崩於未央宮。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無在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數,哀人父子,傷長老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於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其奚哀念之有!
接下來,未央宮的出現,伴隨的就是漢文帝的駕崩了。漢文帝一生德既昭昭,遺詔也讓人十分感慨,每每涉及漢文帝,都不忍不說他的遺詔。遺詔原文十分通俗易懂,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僅是芸芸眾生始終參悟不透,就連歷代帝王,能想通的也寥寥無幾。未央宮見證了漢文帝的駕崩,可能也是心有慼慼焉的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