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11月5日,作為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成功舉辦。論壇聚焦疫後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突出開放發展和創新引領,為全球政商學界提供高階對話平臺。今年的論壇透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進行。在以“數字經濟塑造世界未來”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曠視合夥人兼總裁付英波透過雲端接入,分享了對於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等話題的觀察。
在付英波看來,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領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正走向更深入的融合。AIoT正加快數字經濟的步伐,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創新機遇。“如果說數字經濟塑造著世界的未來,那麼AIoT正在塑造數字經濟的未來”。
曠視總裁付英波透過雲端接入,參與圓桌對話
當城市從物理的名詞變為智慧的動詞
圓桌對話環節從數字經濟的重要場景――智慧城市切入。在付英波看來,城市正在從物理的名詞進化為智慧的動詞。在“城市空間即服務”的理念指引下,智慧城市將向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將人工智慧的能力注入城市場景,並透過構建資料智慧中臺,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的軟硬體迭代傳統場景中的系統構成,最後沉澱出城市 AIoT 的作業系統,進而實現城市智慧化應用的創新過程。
具體來看,城市空間即服務的“服務”, 包含感知、決策、執行和預測,分別對應空間資料的採集分析、空間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空間維度的疊加擴充套件,透過感測器、機器人、雲邊端等軟硬體產品,實現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融合作用於智慧城市建設。
在實際操作上,“城市空間即服務”的建設可一邊結合城市發展現狀,診斷問題、分析需求,透過打造超級應用進行服務升級,實現相關領域的融合與創新;一邊抓住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展望未來行業、技術趨勢,對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進行統籌規劃,並提前推演實施結果。曠視正持續關注城市智慧化需求,潛心打磨面向城市的物聯網產品體系,讓城市管理更具智慧,讓人民生活更有溫度。
付英波認為,上述理念與實踐的原點,在於“人”作為城市空間服務的核心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以人為本”,一方面,技術把人類從重複、繁重、不友好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技術可以延展人類的能力。當我們身處的空間都能透過軟硬結合的建設,變得更加智慧,作為被服務的人就有機會在城市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AIoT成為助推數字經濟的強大引擎
智慧城市建設,是各個領域、各個產業走向數字化、智慧化的一個樣本。對於推動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的發展,付英波表示, AIoT是其強大引擎。隨後,他進一步闡釋:
AI是不斷演進的演算法能力,未來演算法將無處不在。但同時雖然演算法已經實現了多場景、大規模的廣泛應用,但目前演算法的供給能力仍遠遠小於行業應用對演算法的需求,曠視正推動以工業生產的模式,解決演算法供給問題,用自研的AI生產力平臺Brain++加速推動演算法實現規模化、高質量供給。
IoT是基於場景空間、以人為核心、軟硬結合的網路。未來物理世界將完全數字化,IoT不應簡單地被理解為感測裝置大規模聯網,而是要聚焦在關鍵場景空間,以人為核心,逐步實現從局域空間的數字化到廣域空間的數字化,曠視正以軟硬結合的AI+硬體,解決物理世界數字化問題,這是未來物理世界完全數字化的可行路徑。
付英波表示,目前,不僅在智慧城市建設上,還可以看到AIoT對數字經濟未來的塑造,對世界未來的塑造,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等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和環節。
以倉儲物流為例:目前隨著機器人、堆垛機等智慧裝置不斷增加,成百上千臺、多種型別裝置規模化叢集作業成為常態。要保證整個群體協作的效率,並根據業務需求動態調整,就需要讓整個系統能夠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身策略。在這個過程中,AIoT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面向智慧物流的AIoT產品和解決方案中,人工智慧作業系統處於中間層,具有“大腦”功能。下層是各類智慧裝置,上層則是結合具體場景的業務系統。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多型別裝置的整合和協同排程問題,還實現了物流環節和生產環節多層次控制系統的打通。
例如一家服裝企業在AIoT的加持下,倉庫每日出貨量可達6萬至8萬件,並能支援目前5倍的出貨量;倉庫空間利用率提升了3倍,揀選人員每天要走的步數也從5萬步降到了2萬步,效率提升顯著。
“將來時正成為進行時,數字經濟從理想照進現實。”付英波說,這一過程以人為本,以AIoT為驅動,不斷演化,正在讓更廣泛的產業和人群受惠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