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蔣正涵,現當代文學家、詩人、畫家。1933年在上海的獄中,艾青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艾青曾在淡水路的豐裕里居住過一段時間。
圖說:淡水路214弄4號 新民晚報記者 金晶 攝
建立“春地美術研究所”
艾青1910年出生於浙江金華,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同年,他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了歐洲現代派詩歌。
1932年初,艾青回國後先是在家鄉浙江金華停留了一個多月,5月份時輾轉來到上海,落腳在淡水路豐裕裡4號。此時來上海,是因為他聽說上海有左翼美術家聯盟的進步學術組織。豐裕裡位於淡水路自忠路的西南角,建於1928年,是清水紅磚立面、二層磚木結構的聯排單開間石庫門住宅。當時,豐裕裡4號是集體宿舍,艾青和許多美術青年住在一起,住所不遠處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後來,加入左翼美術家聯盟的艾青與力揚、江豐等建立“春地美術研究所”,地址就選在豐裕裡4號。春地美術研究所目的是培養一批無產階級青年藝術家,研究所學員除了學習基礎素描,還學習美術史和美術理論課、外語和其他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木刻和漫畫是研究所的主要課程。1932年6月下旬,春地美術研究所為配合中國共產黨發起的“紅五月”宣傳活動,於上海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舉行展覽會,展品有木刻、漫畫、粉畫、國畫、油畫等,同時還展出了魯迅收藏的近代德國版畫。
在監獄裡寫下《大堰河》
聲名日盛的春地美術研究所被法租界巡捕房盯上之後,艾青的命運也驟然轉變。1932年7月12日晚,法租界行政警務處出動巡捕包圍了豐裕裡4號,艾青被捕。1932年8月,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判處艾青有期徒刑6年。艾青被關在了上海的馬斯南路監獄。
馬斯南路監獄為法租界最大監獄,時稱“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監獄”,1931年8月1日改稱“江蘇上海第二特區監獄”。監獄1911年7月建成,11月啟用,1930年擴建,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兩幢四層監房,共有監房近400間,可關押1000多人。在這個監獄裡關押過的愛國革命人士不計其數,包括鄧中夏、鄒韜奮、沙千里、史良等。1935年10月,艾青才得以出獄。
艾青回憶稱,入獄後,他和繪畫幾乎完全斷了聯絡,自然而然地接近了詩,“決定我從繪畫轉變到詩,使母雞下起鴨蛋的關鍵,是監獄生活。”在獄中艾青寫了許多詩,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第一次用“艾青”這個筆名投稿。這首詩於1934年在《春光》雜誌上發表,立刻引起詩壇震動,艾青由此一舉成名。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