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之王六郎》的形體劇《水生》將於9月25日、26日登陸上海保利大劇院。該劇由導演趙淼執導、三拓旗劇團出演,於2012年在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首演,首演當日便技驚四座,獲《普羅旺斯大區報》《馬賽報》最高星級評價。九年間,《水生》演出超120場,豆瓣評分高達8.3分。
圖說:《水生》豆瓣評分高達8.3分
從音樂編排、舞蹈語彙到敘事方式,《水生》處處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趙淼介紹:“從在法國首演起,九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不斷調整,將儺戲面具表演和中國戲曲身段融入其中。”《水生》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王六郎》, 講的是一個尋找替死鬼的水鬼與一個心地善良的漁夫之間關於人性、友情的故事。
最初,三拓旗劇團想採用是義大利式大鼻子、半遮臉的面具,但比起義大利式的表演風格,他們更傾向於使用熟悉的方式來講述中式的故事。於是劇團將目光轉向傳統的儺戲,並在深入瞭解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儺戲的全臉面具非常適合武打,遂將其借鑑到了《水生》裡。
劇中儺戲面具、綢扇、燈籠等中國元素的出現,與故事核心緊密融合,恰如其分地凸顯了戲劇的張力,巧妙地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表現出導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對戲劇語彙充滿智慧的把控力。65分鐘的演出,方寸空間,沒有臺詞,也幾乎看不到面部表情,《水生》的演出對演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7位演員功力深厚,表演亦正亦謔、遊刃有餘,將一個“鬼亦有情”的《聊齋》故事和“輪迴往生”的中國哲理表現得張弛有度,為觀眾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間。
融入瞭如此多傳統藝術元素,導演趙淼仍認為,這是一部屬於當代的劇場作品:“其實《水生》的創作緣起來自2012年的一條大學生溺水而亡的社會新聞,我們藉此開始推測和揣摩並注入自己的觀點,又藉助古代神鬼故事《聊齋志異》為載體創作了這部形體劇。”
跨越人、鬼、神三界的古典傳奇,跨越語言、地域和文化的隔閡,水中的鬼魅世界對映著真實的人類社會,有喜有悲有情有義,也有善良與邪惡,《水生》向世界講述了一個精彩的中國故事。
此次,《水生》作為上海保利大劇院新演出季中的“週末小劇場”系列演出亮相上海,將於9月25日19:30、26日15:00在上海保利大劇院·小劇場演出兩場。與《水生》一同登陸“週末小劇場”的,還有劉曉邑導演的親子劇《神奇的點線面之飛翔的爸爸》,將於10月10日與觀眾見面。(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