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公司更名Meta,不僅讓資本市場元宇宙的風越來越盛,也讓公司本身獲益:既成為元宇宙“龍頭”,又藉助新概念讓公司股價觸底反彈。
Facebook 公司更名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Facebook這個品牌與醜聞、負外部性有著不可挽回的聯絡。甚至在最近近期醜聞揭發之前,Facebook就已經是最不受信任的科技公司。人們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名這件事本身,而忘記該公司一些負面新聞。
但更名也並非對公司的變化毫無助益,至少Facebook認識到隱私問題使其主要收入來源面臨風險,而且該公司基於使用者資料的廣告驅動模式每年都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
歷史上,巨頭更名並不是新鮮事,比如蘋果公司都多次更改公司名稱。通常情況下,成熟公司更名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社會壓力 //
社會觀念變化很快,公司盡最大努力提前預測這些變化。如果不及時更換名稱,公司的經營都會受到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更明顯負外部性的公司已經面臨壓力,特別是在ESG投資時代。Total和Philip Morris. In 的名字變化背後是社會壓力。就前者而言,轉向Tota lEnergies意味著該公司將從石油和天然氣轉向可再生能源。
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更名的原因更為微妙。GMAC(通用汽車驗收公司)不想與次級貸款以及隨後美國政府數十億美元的救助聯絡在一起,因此改名,於2010年更名為Ally。
//“按下重啟鍵” //
隨著公司的發展,品牌可能會因為醜聞、質量下降或無數其他原因而變得不受歡迎。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一個名字的改變可以是一種讓客戶擺脫對品牌一些舊的,負面含義的聯想。
網際網路和電視提供商在客戶滿意度評分中排名倒數的品牌,近年來頻繁更名也不足為奇。
//公司主營業務擴充套件了 //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尤其是當公司經歷快速擴張或透過新產品獲得成功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增長和變化後,公司可能會發現當前名稱過於侷限,或不再準確反映公司的現狀。
蘋果和星巴克都數字簡化公司名稱。蘋果在2007年把“計算機”從公司名中去除,星巴克在2011年的時候將“咖啡”一詞從公司名中拿掉。這兩個案例都是公司將特定業務與公司形象解綁,而兩者都成功了。
近些年改名最成功的還有谷歌改名為Alphabet,這項更名顯示出該公司要將業務擴充套件到網路搜尋和廣告意外的業務。
//對創業期公司名稱的變更 //
公司在壯大以後,通常會將早期的名稱進行更換。
現在許多耳熟能詳的公司原名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比如谷歌之前是 Backrub,Instagram以前的名稱是 Bourbn,而Twitter最早的名稱是Twittr。
//版權問題 //
就像上文所說,很多公司起步的時候是基於一個投機專案,或者一個熱血沸騰的想法,名稱沒有仔細的思量和審查,就很有可能遇上版權問題。
1994年,全球野生生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和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經過數次會議才達成一致,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不在全球使用WWF的簡寫,除了WWF champion 這樣的短語除外。但是,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後來基本忽視了協議內容,並在註冊wwf.com網站時,雙方矛盾白炙化。最後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敗訴,只好將公司更名為WWE (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
//改名失敗而更正公司名稱//
因為主營業務而改名,或者為了追趕風口改名的公司不在少數,但這也一場有代價的嘗試。
Tribune Publishing 一度更名為Tronc,但是幾年後有重新改回原來的名稱,因為新的名稱並不為廣大受眾接受,這被人為是更名失敗的典型案例。
說回Facebook,在2014年該公司就顯示出對進軍元宇宙的勃勃野心,當時它收購了一家VR頭盔硬體公司Oculus。Facebook 公司有相當比例的員工已經開始為了將元宇宙概念變成現實而工作,未來五年,該公司還將在歐洲招聘10000人投入到元宇宙業務。
Facebook 此次更名成功與否,既取決於公司元宇宙業務的進展,也取決於公眾對Meta 的接受程度。
本文源自Wind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