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貫春秋 讀史增智慧(六)
成語“處心積慮”:出自《穀梁傳.隱公元年》,意思是存著某種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費盡心思地謀劃(貶義)。
成語“言不由衷”: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思是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以上兩個成語也是與上一個系列主角——鄭莊公有莫大關係的。並且我們一直在探討鄭莊公到底是“禮孝兼備”的君子還是“大奸似忠”的梟雄。那麼這一講我們透過“處心積慮”和“言不由衷”兩個成語來對莊公的本來面目一探究竟。
春秋三傳
為什麼我們先要介紹春秋三傳,因為在我們成語貫春秋、讀史增智慧系列中,很多成語和史料來自於春秋三傳,當然也有來自《史記》《戰國策》等。但從史料年代和可信度包括其作者代表的身份來看,春秋尤其是《左氏春秋》即《左傳》是相當權威的,而其餘兩傳側重在大義的點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春秋》成書的時間最早,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注意!!孔子絕對不是《春秋》的作者,有人可能馬上反駁,太史公曰:“仲尼厄爾做春秋”又作何解呢?關於孔子是否做春秋,推薦大家參看《光明日報》—《春秋》與殷墟卜辭均源於殷人史官家族。簡單地說《春秋》的“微言大義”極其簡潔的寫作手法,包括關鍵字、詞的用法,以及天象、物候的新的文字幾乎都延續了殷商時代史官記載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手法。而這樣的的記事敘史的傳統延續,只能是世守其職的史官家族。從這一點判斷,孔子不可能是《春秋》的作者,這部史書作者只能是魯國曆代的史官,孔子因處在禮樂崩壞的時代,他又極力推崇周的制度,所以再次修編、整理了《春秋》,並作為教授弟子的教材。)《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又是再怎麼回事呢?因為《春秋》經文簡義,如無註釋,則無法理解,那麼註釋《春秋》的的書就是“春秋傳(zhuàn)”。《左氏春秋轉》簡稱《左傳》為孔子同時代史學家族左丘明著作,他主要透過記述春秋具體史實說明《春秋》的綱目。《公羊傳》是戰國時期齊國人公羊高的著作,他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學生,他的傳解釋歷史事實很簡單,主要側重於闡釋《春秋》大義。《穀梁傳》也是子夏的學生穀梁赤經子夏口述,記錄下來,以語錄體形勢來註釋《春秋》。透過三傳對比。左氏傳事不傳義,公谷傳義不傳事。
鄭莊公“處心積慮”
我們看《穀梁傳.隱公元年》是如何記載和評論“鄭伯克段於鄢”的(如何評價鄭莊公平定胞弟大叔段)。“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翻譯過來:在夏天五月,鄭莊公在鄢地打敗了叔段,為什麼叫“克”,克是能的意思,能幹什麼,能殺死段。為什麼不用“殺”,因為段有了徒眾和粉絲(見下圖《詩經.叔于田》)。段叔是鄭伯的弟弟。怎麼知道他是弟弟,殺太子。一般都是同母弟想奪取君位。段是弟弟,為什麼不稱他為弟弟;段是公子,為什麼不稱他為公子,這是貶斥他,因為他失了“弟恭”之道,輕視段是鄭莊公做的太過分了。鄭莊公為啥過分?是他處心積慮處置弟弟於死地。這段評論,穀梁赤應該說是對鄭莊公和叔段各打五十大板,但莊公作為哥哥其責任應該是很大的。
結論:縱容弟之驕,縱容弟之狂,縱容弟之狂,只為有朝一日能夠名正言順地除去弟弟。“三縱”真不可謂“處心積慮”也。
鄭莊公“言不由衷”
《左傳》,記載了周鄭交質到周鄭交惡的整個過程。應該說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所有諸侯在他的面前都屬於臣子與君主的關係,按照孔子的說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這是絕對不能被打破的“宗法制”社會關係,這也是維繫整個社會的根本。但是“烽火戲諸侯”後西周滅亡,周平王在秦襄公、鄭武公、晉文候等的護送支援下遷都洛邑,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鄭莊公繼承鄭國國君後,也承襲了父親在周朝廷的卿士職位,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派遣鄭卿祭足率領鄭軍在四月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溫地的麥,又於當年秋天再率領鄭軍收割了東周王畿內成周的禾,周鄭關係因此進一步惡化。周鄭互相懷恨,關係急遽惡化。日漸衰微的周王室為了防止鄭莊公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不買周平王的賬,對周平王準備採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為了達成妥協,作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為諸侯國國君的鄭莊公,居然採用了進入春秋時代以後各諸侯國間普遍採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即交換質子。而這一手段並沒有奏效,參看《周鄭交質》。《左傳》罕見在這件事後做了一段評語: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意思是“講信用不是發自內心,即使有人質也是沒有用的”(言不由衷的出處)。
後續:周平王死後,做了多年人質的太子準備回國即位,但沒想到也死了,因此平王孫子周桓王即位,他決定不再讓鄭莊公輔政,開始完全讓虢公掌政,於是鄭國公然挑釁周王室,周桓王決定親自伐鄭,結果桓王被射傷,險些被俘,這一戰稱之為“長葛之戰”,從此周天子微信一落千丈。這也就開啟了各大諸侯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相互開展爭霸的序幕。這一切都與莊公所作所為是分不開的。
最後,小夥伴們有興趣可以參考《史記》與《左傳》等關於鄭莊公的記載,看看司馬遷是如何為這一春秋第一奸雄洗白的。
下一講繼續探討鄭莊公這位大牛第一寵臣,春秋第一美男——公孫子都,及其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敬請關注!
11月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