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總以文治武功來衡量一位帝王的成就,如始皇帝、漢武大帝、苻堅大帝、唐宗宋祖、永樂大帝、康熙大帝,便是古代帝王成就的天花板。而歷史往往是後世寫的,以歷史功績而論,武功更容易被歷史銘記,以上的帝王往往是軍功更盛一些,而文治出色的漢文帝、漢景帝、隋文帝、宋仁宗、明宣宗等皇帝則顯得似乎稍遜一籌,當然對於這個話題在此按下不提。
歷史上,武功昌盛的君王,或開國造大一統,或驅逐韃虜,或開疆拓土。而最厲害的帝王,莫過於四夷臣服,四方歸一,如漢武帝時期封狼居胥,如唐太宗時期橫行中亞,如明成祖時期,飲馬北海。
中國曆朝歷代數千年,有著許多個強盛的時期,往往在此期間,中原王朝強盛無比,為了換取長時間的和平,往往會選擇主動出擊,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習慣性南下劫掠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歷史上北征遊牧民族軍功最盛的幾位君王。
1、秦始皇
戰國末期,匈奴崛起於北方,隨著面對東胡逐漸取得戰略性優勢,漸漸有了統一之相,為之後的冒頓單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奈何戰國末年亂世,中原列國混戰,無暇顧及北方,因此給了遊牧民族整合資源的機會,於是匈奴強勢崛起了。
而當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建立起了一個極具王霸之氣的中央集權帝國,面對咄咄逼人的遊牧民族,以秦始皇的強大氣場,自然是要予以痛擊的,大秦自此展開了北擊匈奴之戰。
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一舉攻下了河套地區,然後北上連戰連勝,北卻匈奴主力數百里,陰山以南盡歸大秦,秦國在此設立九原郡,自此,秦國有了抗擊匈奴的重要基地。再之後,隨著馳道和長城的興建完畢,河套地區永遠成為了中原王朝版圖。
2、漢武帝-漢宣帝
隨著秦末數年戰亂,再加上楚漢之爭,中原王朝無暇北顧,造成了被秦帝國痛擊的匈奴實現了崛起,並在冒頓單于手中完成了統一大業,等劉邦坐擁天下之後,抬頭一望,猛然發現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橫空出世,佇立在北方草原之上。
自漢武帝白登山之恥後,西漢帝國開始休養生息,全力發展。經過呂后、漢文帝和漢景帝三代勵精圖治,西漢帝國已然實現了全面崛起,有了與匈奴進行一場大決戰並徹底擊敗匈奴的底氣。
漢武帝即位親政之後,隨即展開了針對匈奴的北伐戰事,漢武帝選用衛青、霍去病等青年才俊,代替李廣等老一輩將領作為漢軍騎兵統帥,分東西中三路,針對匈奴進行了大決戰。最終結果是,衛青大小數十戰無敗績,霍去病縱軍萬里橫掃瀚海,封狼居胥,無與倫比。
漢匈之戰一直延續到漢宣帝時期才得以解決,漢宣帝在李廣利、李陵等相繼兵敗後,聯合烏孫,前後夾擊,最終一舉平定了匈奴。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俯首稱臣做北藩。
稽落山之戰
3、漢和帝
東漢初期,漢匈之戰死灰復燃,東漢幾代帝王都有著與匈奴連番惡戰的經歷,從光武帝劉秀開始,再到漢明帝劉莊派竇固北伐,再到漢章帝繼承祖輩和父輩的遺志,繼續展開治強於內,外御匈奴的戰略路線。
東漢王朝到第四代君主漢和帝時期,國力達到了最強盛階段,史稱"永元之隆",而隨著班超在西域以勢如破竹之態威震列國,東漢王朝解決了西面的憂慮,可以全心全意考慮北方的威脅了。漢和帝也隨即展開了與匈奴的大決戰。
於是,歷史上著名的稽落山之戰就此展開。章和二年,北匈奴大亂,再加上蟲災和饑荒,不得已南下侵擾東漢。車騎將軍竇憲及副將耿秉奉命迎戰北匈奴,兩軍於稽落山大戰,漢軍完勝,殲敵數萬,俘虜和投降者達二十餘萬。
竇憲、耿秉效仿冠軍侯霍去病,出塞3000餘里,登燕然山刻石碑記功。這就有了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偉大故事。
4、拓跋燾
拓跋燾本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權的皇帝,因為其統率的北魏騎兵橫掃天下無人能敵,所以被後世尊為騎兵之王。我們熟知的拓跋燾,大約就是幾度大敗劉義隆,曾飲馬長江。或者是滅胡夏政權,統一北方,建立了強大的北魏政權。
而拓跋燾被稱為騎兵之王,可遠不止這一點戰績,因為拓跋燾時期,北魏都城過分靠近草原,所以面臨草原的威脅遠大於來自遙遠南方的劉宋政權的威脅。拓跋燾的主要戰功也是針對北方的遊牧民族而來。
輕騎奔襲 ,攻滅胡夏、北燕、北涼;突襲山胡,驅逐吐谷渾,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然後展開與北方新崛起的柔然的大決戰,最終,拓跋燾北逐柔然,驅敵萬里 ,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里,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柔然自此一蹶不振,之後雖偶有復起,不過也只是迴光返照。
正因為此,拓跋燾對柔然的碾壓性勝利,13次北伐柔然,被後世尊為,繼漢武帝大破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再一次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性偉大勝利。
5、隋文帝
隋朝,我國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其和南北而造一統,開四方而奠定大唐。隋朝兩代君王都有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隋文帝,文治武功都是歷代君王中的上層。而隋文帝時期,不僅僅是南征滅南陳而造一統,更重要的是打服突厥,令東西突厥兩部相繼投降。
突厥於南北朝末期崛起於阿勒泰地區,經過二三十年四面擴張,儼然已經造草原一統,直接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而隋文帝開國建業之後,便想要重造天下大一統,但是卻因為突厥在北方掣肘,而不敢盡全力南征滅陳。
於是,與突厥大決戰便就此展開。隋文帝派兵防守邊境,主動出兵反擊,採納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為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然後尋機與突厥進行大決戰,前期隋朝主將主要是陰壽,中後期主將是楊素和高穎。公元583年,隋朝主動反擊,最終大破突厥主力,迫使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599年,楊素北上,再度大破突厥主力,隋軍虎步草原,突厥心顫膽裂。
經過隋文帝時期,隋朝對突厥的戰略性碾壓,直接促成了隋煬帝即位初年,東西突厥相繼向大隋稱臣的有利局面。
6、唐太宗
唐太宗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盛的君王,甚至沒有之一。早年與群雄逐鹿中原,先後勝薛舉父子,勝劉武周,破王世充和竇建德,破孟海公和劉黑闥。進而造就了大唐一統天下的優勢局面。
即位之後,更是南征北戰而開疆拓土,一個“天可汗”的稱謂就足以展現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功績。李世民因為即位之初的渭水之恥而奮發圖強,在大唐崛起後,便開始對突厥進行清算。
而李靖和李勣如同衛青和霍去病,乃是唐太宗手中擊敗突厥人的兩把利刃。630年,李靖出師塞北,三千玄甲軍雪夜滅突厥,乃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戰例之一。之後,大唐帝國西北掃蕩吐谷渾,薛萬徹率兵滅高昌。然後唐太宗晚年,親率大軍渡遼水擊高句麗,兵臨遼東城。
若說李靖的主要功績是滅東突厥,那麼另一把刀李勣的主要功績便是滅薛延陀。在唐徵高句麗期間,曾經的小弟薛延陀舉兵漠北而南下,李勣奉命,在李道宗、契苾何力、阿史納社爾等軍隊的協助下,屢破薛延陀主力,北跨瀚海,基本滅亡了薛延陀部,自此四夷再無異心。
7、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從南向北伐,最後統一天下,建立王朝的這麼一號狠人。在北伐統一天下之戰中,徐達和常遇春等領銜的明朝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後在太原和蘭州等地重創王保保等元朝主力,之後常遇春征伐東北再獲全功。
雖然在漠北之戰中沒有在王保保手中討到便宜,但是卻也算是戰功卓著。而多年後,隨著蒙古王保保的去世,大明藍玉的崛起,明朝隨即展開了針對北元的滅國之戰。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在探知元主在捕魚兒海之後,隨即雪夜突襲,深入漠北。
明軍經過此戰,盡數殲滅北元主力,殲敵數萬,俘虜7萬餘人,北元經此一役而基本宣告滅亡,明軍自此之後十數年,北境安寧。
歷史上,在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多達八次追繳北元,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將,如徐達、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馮勝和藍玉等名將。掃清了西南、東北、西北所有殘元勢力,多次深入漠北王庭,直到最後藍玉一戰基本滅亡北元,歷經二十多年,可謂是戰績彪炳青史。
8、明成祖
明成祖靖難之役成功之後,取代建文帝成為天下之主,朱棣乃是自幼在戰場上長大的猛士,與文弱的建文不同,朱棣對被朱元璋打垮的殘元勢力是零容忍,永樂年間,朱棣不斷對北方進行大規模征討。
永樂八年,朱棣率軍北伐,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到擒狐山刻字為碑"瀚海為鐔,天山為鍔"。永樂十二年,二徵蒙古,在忽蘭忽失溫大敗瓦剌首領馬哈木。永樂二十年,三徵蒙古,敗兀良哈,一統東北,明朝疆域遠邁漢唐。永樂二十一年和永樂二十二年,兩度征伐蒙古,最後一次,朱棣病逝於徵途。
經過朱棣的北伐,明朝基本解決了前期的北方問題,為之後的仁宣盛世奠定了基礎,經過朱棣的連番征討,蒙古二十餘年不敢南下。
9、康熙
清朝在康乾盛世時期,算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對外擴張的強盛時期。康熙幾番北上蒙古草原,更是三度親征蒙古,征服噶爾丹。這期間,尤其以康熙三十五年,昭莫多之戰最為經典,清軍大破噶爾丹騎兵,自此之後噶爾丹一蹶不振,蒙古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