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掃滅六國,完成了華夏大統。
在現在的史料評價中,我們都認為秦始皇結束春秋戰國幾百年的紛爭,實現大統一是豐功偉績的事情。
那麼從此以後中華大地就結束了戰爭了嗎?老百姓都過上安逸太平的日子了嗎?
事實恰恰相反,秦統一之後僅僅過了12年,中華大地上再次烽煙四起,在大澤鄉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自此之後的兩千多年裡,戰爭此起彼伏,朝代迭次更新,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戰爭的殺戮越來越狠。
秦始皇統一後,首先建立了嚴酷的律法,光死刑就有滅族、車裂、腰斬、棄市、梟首等10餘種,另外還有笞、黥、劓、臏、宮五種肉刑,以及流刑、財產刑、徒刑等等,關鍵是還濫用刑法。
在《鹽鐵論》一書有說,割下的鼻子堆成山,砍下的腳裝滿車。《史記》記載秦始皇共處置宮刑70萬人。再加上一有犯罪就株連家裡人、同村人,一下子全國到處都是罪犯。
其次是罷黜百家,禁止私學,禁錮人們的思想和輿論,將各類學派和古典書籍全部付諸一炬,損失了無數中華文化的寶典。從此以後,再無街亭相互辯論,諸子百家爭鳴。華夏人民的思想由此進入一個固定的框架。在後面兩千多年的朝代更替之中,始終沒有逃脫週而復始的迴圈。
我們再來看看在統一的過程中死了多少人。據《帝王世紀》記載,秦統一六國後,山東六國的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現在我們來計算一下,秦統一後人口大約在2500萬左右,這是剩下的三分之一,按照這個數字倒推,除去秦國自己的約1200萬左右,山東六國加起來也差不多是1200萬,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地得出,山東六國在戰爭中大約死亡2400萬,這比任何一場屠殺都要殘忍。
而春秋時期的戰爭是有著明確的規則的,俘虜不殺,百姓不屠,只要認輸了、投降了就行了,各諸侯國是以稱霸為目的,並沒有大規模的殺戮。整個春秋三百多年,大大小小仗加起來才四百多場,總共死亡還不及其三分之一。
並且各種學說、流派都可以在大街上隨意演講。不管講的是否正確,都沒有人來管你。這個國家沒人欣賞你可以跑到另外一個國家去繼續講,直到有人欣賞你任用你。老百姓也一樣,這國戰亂了就逃到那國,那國戰亂了還可以再逃到他國,只要能找到容身之地就行。而大一統之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能逃到哪裡去?
春秋戰國時期,今天你是魏國人,明天可能大王把你住的城池送給楚國,成了楚國人,後天又可能成為齊國人。在老百姓眼裡,疆域和邊界那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
自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的朝代裡,時不時就會發生造反和起義。在春秋戰國七百多年的時間裡,你聽說過有大規模的造反嗎?因為老百姓只要還有一條活路就不會輕易造反。
那麼如果現在讓你選擇,你是去春秋戰國的紛爭時代呢?還是大一統的秦帝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