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引言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本想爭取和平,避免讓百姓的生活再遭戰爭的摧殘,與共產黨簽訂了國共停戰協議。可是,對於這項協議,國民黨方卻表現得毫無誠意,甚至“陽奉陰違”,當即秘密下達命令迅速佔領戰略要地,將軍隊紛紛調遣到共產黨部隊的駐紮之地,對我區領地虎視眈眈。隨後不久,老蔣明目張膽地撕毀協議,在1946年6月底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01

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老蔣不顧百姓渴望和平的願望,公然違反停戰協議,成為了天下百姓的公敵。雖然國民黨部隊的軍事裝備優良,條件也要比我軍好得多,但是,“邪不勝正”,茫茫黑夜終歸抵擋不住曙光的到來,1949年,共產黨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據統計,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共殲滅了國民黨的軍隊五百多萬人,也終結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管轄統治。

談及解放戰爭,就不得不讓人想到“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包括遼瀋、淮海、平津戰役,在這三次與國民黨軍隊的交鋒之中,我軍取得了大獲全勝,三大戰役具有的歷史意義非凡,它象徵著我軍從“防禦轉到進攻”,是解放戰爭中重要的轉折點,三大戰役皆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隊計程車氣,從此以後,中國人民的軍隊不斷引吭高歌,迅速轉入解放全國的程序。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部隊雖說裝備優良,然而,在三大戰役當中的遼瀋、平津戰役裡,我軍在兵力上佔有較大的優勢,而淮海戰役則有所不同,我軍以60萬的兵力對戰老蔣的80萬大軍,兵力足足比對方少了20萬。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戰,在此之前,老蔣的部隊屢屢受挫,士氣低沉,於是,為了穩操勝券,他將自己的嫡系大將都投入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我軍在1949年1月才艱難取勝,這場戰爭之後被稱作是“中外戰爭歷史上的一大奇蹟”,由此可見,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難度之高。

在“淮海戰役”裡,我軍的主要領導人有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人,即便比國民黨軍隊少了20萬人,但是,在這些人的領導下,我軍英勇奮戰,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再觀國民黨的將領,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了……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杜聿明是老蔣手下有名的猛將,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率領部隊在崑崙關大捷,也在此聲名鵲起。而在解放戰爭中,杜聿明卻沒有意識到大局,他主要負責東北地區的防務,雖然是將帥之才,卻與人民為敵,成為壞人的羽翼。好在在淮海戰役時期,他的戰略建議並沒有得到全盤支援,否則必會給我軍造成巨大困擾。

02

除此之外,以“防守”出名的胡璉也參與到打擊我軍的佇列中,他在淮海戰役裡率領著第11師,即使被我軍包圍,他依然可以轉守為攻,十分狡猾,但在1948年,胡璉因職務頭銜問題一怒之下離開作戰,直到大勢已去之時才被調遣回戰場,可此時已經為時已晚,我軍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已然要取得戰役勝利。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當然,黃百韜、邱清泉等國民黨有名將領也在淮海戰爭的參戰之列,他們此前在抗日戰爭中皆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可以名垂千古,但參加解放戰爭並且打擊正義力量,甘於成為老蔣的羽翼,也為他們的軍人生涯抹上了黑影。

或許是立場不同,也或許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們皆在淮海戰役中給我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在淮海戰役中,我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也多達13萬人,與此同時,我軍也取得了不凡成績,消滅了敵人55萬人之多!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放戰爭中,我軍取得了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援,這是國民黨方所沒有的,可以說,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援與配合,淮海戰役同樣難以取得勝利,甚至有失敗的風險。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為何淮海一戰最艱難?看看國軍參戰將領

結語

有人說,淮海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勝,靠的是百姓群體的獨輪小車。如果沒有人民百姓推著獨輪車,冒著炮火與嚴寒將物資送往前線,恐我軍也難以撐過那個寒冬!陳毅元帥回憶起淮海戰役也感慨萬千,回憶道——“遍地都是幫助我們抬糧食,送傷員的老百姓,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的確,軍隊要取勝,人民群眾才是靠山。

分類: 動物
時間: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