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52年曆史風雲,名將輩出,驅馳戎馬之中,平亂禦侮,保家衛國。其中出類拔萃者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張俊、楊存中、劉琦、吳玠、吳璘、魏勝、虞允文、孟珙、呂文煥十二人,名將之稱,當仁不讓,實至名歸。
第十二名將、魏勝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江西宿遷人。多智勇,善使大刀,能左右馳射。嘗募兵三百人,收復海州。以數千烏合之眾,抗金人數十萬之師,卒完一州,名震當時。可惜功高見忌於諸將,終因孤軍無援,為國捐軀。追贈保寧軍節度使,諡號“忠壯”。
第十一名將:楊存中
楊存中(1102年——1166年),“魁梧沉鷙,少警敏,力能絕人。”曾經大破劉猊,名震北方。後出入淮甸,無大勝負,出入宿衛四十年,典兵最久,受兩朝恩顧,貴寵獨隆。為人頗能知幾,不阽禍敗。終年六十五,追贈和王,諡號“武恭”。
第十名將:張俊
張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甘肅天水人。少行直視端,識者知為大器,進士及第。際會風雲,握兵最久,受心膂爪牙之寄,平苗、劉之亂,著勤王之績,為中興四大名將之冠,眷寵獨厚。然亦多撓敗。而取媚人主,保全富貴,附檜主和,謀殺岳飛,心術之殊可見一斑。終年六十九,追贈循王,諡號“忠烈”。
第九名將:劉光世
劉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陝西延安人。少年得志,戎馬倥傯。然為將御軍姑息,“自恃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致酈、瓊之叛,迎合檜意,首納軍權,雖然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終年五十四,追贈鄜王,位列七王之首,諡號“武僖”。
第八名將:劉琦
劉琦(1098年——1162年),字信叔,甘肅靜寧人。少歷戎馬,早著威名。慷慨深毅,有儒將之風。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大破兀朮,威震敵國。“誰其妨功而害能,遂爾投閒而置散。”未盡其才,終年六十五,追贈吳王,諡號“武穆”。
第七名將:吳璘
吳璘(1102年——1167年),字唐卿,甘肅靜寧人。剛勇有大節,讀史曉大義。代兄為將,守蜀二十餘年,迭建奇功,隱然為方面之重。兄弟父子相繼守禦西土,得梁、益士眾之心。終年六十六,追贈信王,諡號“武順”。
第六名將:吳玠
吳玠(1093年1139年),字晉卿,甘肅靜寧人。"沉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讀書通大義。”投身行伍,立功戎馬之中。於敗軍之際,奮其智勇,身當其衝,戮力同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其用兵本孫吳。務遠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勝。御下嚴而有恩,故士樂為之死。終年四十七,追贈涪王,諡號“武安”。
第五名將:呂文德
呂文德(?——1269年),字景修,安微霍邱人。自奮於兵間,周旋三邊,驅逐於江淮、荊湖、巴蜀三十餘年,大小百戰。建節兩鎮,久董戎行,威名震於敵國,以功名自終。追贈和義郡王,諡號“武忠”。
第四名將: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湖北棗陽人,父子兄弟俱為大將。於宋室擾攘之秋,破金人武仙圖蜀之師。蔡州一役,聯蒙滅金,雪百年之恥。及宋蒙兵連禍結,攻取下蔡,收復襄、樊,經略上游,節制川蜀、京湖,據關守險,藩籬三層。十數年間,忠君體國之念,可貫金石。隱然為東南砥柱,號宋末將帥之冠。然所志未伸,抱憾而逝,終年五十二,追贈太師、吉國公,諡號“忠襄”。
第三名將: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174年),字彬甫,四川眉山仁壽人。姿貌雄偉,磊落有大志,以進士及第致位宰輔。值金人大舉南侵,其鋒甚銳,有氣吞東南之勢。毅然以儒臣督戰,用兵制勝,摧而破之。採石之功,宋事轉危為安,“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及罷相鎮蜀,出入將相垂二十,孜孜忠勤無二。終年六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肅”。
第二名將:韓世忠
韓世忠(1090年——1151年),字良臣,陝西榆林綏德人。鷙勇過人,奮起西陲布衣,仗劍從戎,以偏將從徵東南,摛方臘,勇冠三軍,號萬人之敵。感會風雲,從龍佐命,致勤王救駕之勳績,破敵禦侮,大破兀朮,名震敵國,功冠諸將。勇略忠義,號為中興第一。及和議成,不得盡展其才。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的將,不與相見,優遊物外,以智藏身。終年六十二,追贈蘄王,諡號“忠武”。
第一名將:岳飛
岳飛(1103年——1142年),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少有氣節,立志慷慨,文武全器,仁義並施。平賊禦侮,威名戰功,聞於南北。精忠報國,始終以恢復為己任,收復建康、襄陽六郡,攻略鄭、洛,進軍朱仙鎮。無奈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以“莫須有”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孝宗時追贈鄂王,諡號“武穆”。“才與志副,名與實稱,南渡以來,一人而己。”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參考資料《宋史》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