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女朋友或愛人含情脈脈地問你:“親愛的,我愛打扮,能送給我一些耳朵、手指或脖子上用得上的東西嗎?”你會送她什麼?多半你會送她金子、銀子,或者一顆永流傳的石頭。你其實也可以送她一塊肥皂,不光耳朵、手指、脖子用得上,全身都用得上。當然了,這是一個小玩笑,如果你們心靈相通你送她什麼她都會開心。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古人比同時代的歐洲人要清潔得多。先秦開始,中國人在祭祖之前,都要沐浴淨身。六百年後的4世紀,一位赴耶路撒冷朝聖的女基督徒,還在向人們炫耀她自己最純潔,因為她已經18年沒有洗過臉了。
在沒有肥皂之前,中國人用什麼清潔身體呢?用草木灰、淘米水、皂莢,都是純天然的材料。就是現在,中國傣族姑娘們也從不用洗髮水,還是在用糯米的淘米水洗髮,所以她們的頭髮又黑又長。
現在肥皂已經很普及了,和洗衣液、牙膏、化妝品一樣,都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日化品。我們比較熟悉的日化品有:飄柔洗髮露、海飛絲洗髮水、舒膚佳香皂、汰漬洗衣粉、高露潔牙膏、大寶sod蜜、孩兒面面霜、雕牌洗衣粉、兩面針牙膏、黑妹牙膏。
您知道這些品牌中哪幾個是中國的嗎?除了雕牌、兩面針、黑妹,其它都是國外品牌。很多人以為大寶、孩兒面是國產的,那是被名字糊弄了,想當然以為是國產貨。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雕牌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肥皂大王的莊啟傳。
1984年到2017年,用了33年的時間,莊啟傳將一個只有幾十號人,年銷售額不足1000萬元的小廠,發展成日銷售額8000萬元,年銷售額近10個億的現代企業,而且是中國唯一能與世界洗滌行業四大巨頭抗衡的民族企業,這個企業就是納愛斯。
是什麼讓莊啟傳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呢?是拼爹嗎?不是,莊先生的父親只是一個漢學家。是受過高等教育嗎?也不是,莊先生初中畢業就下鄉插隊,並沒有什麼高等學歷。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格局。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莊啟傳的經歷再次證明了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什麼是格局?格局就是我們在境界、胸懷、眼界、思想等方面的認知和修養程度,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
“境界”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誰”。商人大致分為兩種,奸商和儒商。中國北方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其中有一個財神叫趙公明。趙公明原來是賣米的,當時賣米是用斗量的,他的店從來都是給足量,讓米高高地堆起來形成一個尖。他臨終前,交代他的子孫,賣米要給足量,無尖不成商。這就是“尖商”的來源,此時這個“尖”是“尖銳”的尖。但後來有些商人缺斤短兩、坑蒙拐騙、以次充好,漸漸讓人們反感,就把“尖銳”的尖改為“奸詐”的“奸”,這就是現代“奸商”的來歷。儒商與奸商不同,儒商既有儒家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財富與成功,不欺不詐、不哄不騙,不取不義之財。莊啟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儒商,不僅有道德和才智,更有家國情懷。他曾說:“納愛斯人所走的創品牌之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為民族爭氣,為國爭光,也是納愛斯成功崛起的重要因素。”因此大格局必有大境界、大覺悟。
“胸懷”要解決的問題是“裝多少”。北京潭柘寺比北京城的歷史還要悠久,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潭柘寺的彌勒佛兩邊有一幅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像不像一位寬厚、慈祥、智慧的長者在勸解世人要襟懷坦蕩、寬宏大量?無論是為人還是做生意都需要寬容,這樣才能贏得朋友和尊敬。莊啟傳說:“我們歡迎更多的人加盟到納愛斯的行列來......我們一定會不計前嫌,化干戈為玉帛。尊重老朋友,發展新朋友,實現五湖四海皆盟友。”這也許就是納愛斯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因此大格局必有大胸懷、大度量。
“眼界”要解決的問題是“看多寬、看多遠”。1992年,莊啟傳在武漢黃鶴樓遊玩,他說納愛斯要做中國洗滌行業的民族脊樑,當年納愛斯全年的產值只有4000萬,因此很多人說他是痴人說夢。誰知25年後的2017年,納愛斯一天的產值就是8000萬,成了名符其實中國洗滌行業的民族脊樑。所以大格局必有大眼界、大視野。
“思想”要解決的問題是“想多深”。莊啟傳為納愛斯打造了“如水”文化,寓意是:水看上去柔弱,但意志堅強,認準方向,百折不撓,一直向東,直至大海。他在近10年的股東大會報告裡都大談企業文化,其中5年的年度報告主題都有“水”字,分別是:“真水無香”、“有水的地方就有納愛斯”、“智者樂水”、“不知疲倦的流水”、“流水的任性”。他的報告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遠則春秋戰國,近則三大戰役。深厚的文化造詣、對國內國際形式的準確判斷,讓莊先生成功駕馭納愛斯這艘巨輪劈波斬浪。所以大格局必有大思想、大智慧。
莊啟傳先生在境界、胸懷、眼界、思想方面的深厚修養,不僅幫助公司實現了“有水的地方就有納愛斯的產品”這個夢想,甚至連寶潔公司總裁都曾驚歎:水沒有流到的地方,雕牌洗衣粉都賣進去了。
莊啟傳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格局是根,根強才能葉茂。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讓我們多學習多實踐,全面提升自己的認知和修養,用更大的格局擁抱更大的世界。
本文由 @落花時節讀書時 和 @樸素世界觀 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