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痺是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輕則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現代醫學稱之為冠心病,分為心肌缺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
本病的病因為年高體弱,心腎陽虛、寒邪內侵、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方面,病機分虛實兩端,實證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痺遏胸陽,阻滯心脈;虛證為心脾肝腎虧虛,心脈失養。近年來在臨床上,以實證或虛實夾雜證多見。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年過半百,腎氣漸衰,如腎陽虛衰,則不能鼓舞五臟之陽,可致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腎陰虧虛,則不能滋養五臟之陰,可致心陰虧虛。心陽不振或心陰虧虛,導致氣血執行不暢發為本病。近年來本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多與年輕人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度,嗜好吸菸,運動量少,過度肥胖,過度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本人多年來運用化瘀祛痰通陽方治療冠心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藥為:丹參、降香、蘇木、桃仁、紅花、瓜蔞、半夏、陳皮、薤白、桂枝、枳殼、桔梗為基本方加減。心腎陽虛者加制附子、肉桂;心腎陰虛者,麥冬、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形體肥胖痰多者,加草決明、茯苓、白蔻仁、藿香、佩蘭;痰淤化熱者,加黃連、竹茹、公英。
餘某某,女,61歲,於2010年9月以“胸悶氣短,活動後陣發性胸痛1年”為主訴就診,查體,體型偏胖,舌質暗紅,舌苔黃厚而膩,舌下脈絡迂曲而暗黑,脈弦滑。給予上方加減治療3周,病情痊癒。10多年來,病情穩定,稍有胸悶不適,即用上方服藥1—2周,病情即可得到控制。
按:胸痺(冠心病)的診治,首辯虛實,再辨氣滯、血瘀、痰凝或辨心腎陰虛、心腎陽虛,根據患者病情,抓住病機,或祛邪、或扶正,或扶正祛邪兼顧,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