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骨病的中醫認識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腎主骨”;《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可見,筋骨與肝腎的盛衰有著更直接的關係。腎藏精icon,腎精足,髓腔充,則骨骼堅;腎精虧,髓腔空,則骨骼脆。肝藏血,血能養筋,肝血充盈,筋得所養,才能活動自如;肝血不足,筋脈失養,筋的功能就會發生異常。從生理的角度來講,人到中年以後,腎精就開始逐步衰減,必然引起骨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退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體是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但是,由於人體稟賦不同,攝生勞逸各異,加之其他疾病的影響,致使腎精、肝血的耗損超出了正常的生理範圍,或者由於急慢性損傷,引起臟腑功能失調icon,導致區域性氣血執行障礙,造成筋骨失養乃至病理性退化。
《素問·痿論》說:“肝氣熱,則膽洩口苦,筋膜幹,筋膜幹則筋急而攣,發
為筋痿icon。……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地,發為骨痿。”《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刺要論說:“筋傷內動於肝”,“骨傷icon內動於腎”。這些經文,從病理上精闢地論述了過多的思慮,恣情,縱慾,或慢性累積性損傷如久行、久立以及暴力損傷,均可導致肝腎虧虛而引起筋骨的退化和變性。
我們認為,退行性骨病的病理變化就屬這種退化和變性。目前對腎的研究表明,腎虛者有丘腦icon一垂體-性腺軸功能的減退,性腺激素分泌的下降,從而導致成骨功能的下降,致使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的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補腎藥物能調整下丘腦-垂體一性腺軸的功能,改善下丘腦與垂體間的關係,提高體內性激素的水平,從而加強了成骨功能,延緩了骨質疏鬆的發生。這就證明了古人有關“腎主骨”、腎精衰少可引起“骨枯髓減”的病理推斷是十分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