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姐姐
“雙減”前,在做家長指導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孩子作業太多,完不成怎麼辦”?
“雙減”後,這個問題變成“老師,孩子作業太少,回家一直玩,不學習怎麼辦”?
為人父母,真難,作業多,怕孩子累,作業少,怕孩子學不會。
“雙減”下,如何平衡作業與玩耍呢?
這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一、補習生的劇場效應
要想回答開頭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回到補習的日子裡找原因。
補習多不等於成績好,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但為什麼你還要把孩子往補習班送呢?
原因都在“劇場效應”裡。
什麼是“劇場效應”?
劇場效應是指在電影院裡,本來人們都坐首在看戲,當第一排的人站起來看戲,第二排的人也必須站起來,才能看見,然後,第三排的人只好也站起,第四排也站起來,最後,整個劇場的人都站了起來。
可是,當所有人都站起來的時候,能看得和所有人都坐著,沒有任何差別,而這時,所有人都從舒舒服服地坐著,變成了傻傻地不得不站著。
這就是劇場效應。
劇場效應,是”補習焦慮“的罪魁禍首。
那怎麼辦?
必須把第一排的人強行摁下,然後宣佈,誰站起來,誰就會受到懲罰。
這就是”雙減“的作用之一,把第一排的人強行摁下去。
但是,摁下去,家長就不焦慮了嗎?
二、IPAD,家長的焦慮製造器;
劇場效應不僅讓家長站了起來,還給了家長一個焦慮製造器IPAD。
這裡的IPAD,不是平板電腦,而是家長焦慮製造器。
I(Information Overload),指的是資訊超載,到處都是資訊的”噪聲“,讓人們無所適從,比如,在家長群裡,經常分享名校真題、加分政策、考前預測等 ,在網路上,各種升學政策的解讀、教育方法的推薦等,讓家長無所適從,總想讓孩子多學點,就有了P。
P(Pressured),指的是壓力,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人們總是要完成更多的任務,這些任務又會演變成A;
A(Action Addicted),指的是人們沒有時間思考,怕喪失機會而不得不盡快行動,試想一下,有多少補班是在網路或是朋友的推波助瀾下報的,有多少補習班是經過深思熟慮,在綜合評估孩子的需求後報的。
學習的是孩子,但是做決策的依據卻是過載的資訊和壓力,這樣直接導致D出現。
D(Distracted),指的是不集中、不聚集,時刻處於一個什麼都想做但什麼也做不好的焦躁而低效的狀態。
這也是補習劇場效應的真實寫照。
孩子不學習,家長就急躁,命令孩子一定要去寫作業,寫不好,就去補習。
到底是學習需要補習,還是焦慮需要補習?
這個問題本來是家長要主動探尋的問題,但是,“雙減”之下卻變成家長被動接受。
三、坐著比站著還要難受
我問你,坐著和站著,哪個更舒服?
你一定會說,坐著。
但是,真實的世界卻未必如此。
在我居住的小區,業主都有一個煩惱,就是放在門外的紙箱總被人拿走,很是頭疼,業主們不明白這些老人不缺錢花,子女們給了他們足夠的生活費,什麼要總要穿梭在樓道間撿紙箱。
前幾天,有個業主,結婚照受潮,家裡有小孩,總是要看,就放在門外涼,結果,第二天早上,盡然被人拿走,調看監控發現原來是小區里居住的老人。
當問到老人為什麼要拿走照片的時候,老人說,我以為是紙箱,就拿走了。
但是,老人為什麼要拿紙箱呢?
是因為缺錢嗎?
但那位老人的兒子說,這點錢還不夠買一斤肉。
那老人為什麼樂此不疲地像競賽一樣的撿紙箱呢?
老人給出了答案,忙了一輩子,閒不下來,坐著難受。
家長也一樣,為了孩子的學習操心忙個不停,讓他們閒下來,讓孩子閒下來,很難受。
所以,要適應。
四、如何適應“雙減”?
第一步:重新定義問題;
你讓孩子補習,無疑是希望孩子透過補習來提升孩子成績。
為什麼你認為補習能提高孩子的成績呢?
大概來自於以下兩個原因:
- 孩子學得越久,成績越好;
- 老師能一對一指導孩子;
而事實上,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相關,並非僅僅只是時間。
有些孩子一天到晚學也不見得學好,而有些孩子看似沒怎麼學,但成績卻非常好。
而哪怕是老師一對一指導,也需要孩子主動提問主動思考,如果靠老師一對一給孩子講述每一個知識點並不現實,還是需要孩子能夠主動學習。
所以,“雙減”下,如何提升孩子的成績實際上是這樣兩個問題: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第二步: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這就需要一些高效學習方法,例如,思維導圖法。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就講過他讀書的故事。
他說在他上中學的時候經常被班上的女生“圍攻“,原因是這個女生認為他從來沒有努力過,憑什麼成績那麼好。
而這個女生的每本書都記滿了筆記 ,還用各種顏色的熒光筆畫滿的重點,樊登的書比臉還乾淨,最多在老師佈置作業的地方打個勾,高三畢業的時候,全套”新書“可以留作紀念。
可樊登卻說,哪有什麼天賦,學習哪有那麼容易的,只是我會學習而已。
樊登用的是什麼學習方法呢?
他說,每次大考之前,他不會一遍一遍地看書、看筆記,而是拿出一張白紙,靠自己的回憶把這學期學習的公式、重點、單詞、生字,詩詞都默寫一遍,每門課用一張紙,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想一會兒,最後才查書,補充完善這學期的知識圖譜,這樣一來,上考場的時候就不會遇到特別意外的題目了,所以,每次考試都能考個不錯的分數。
所以,學習方法才是解決孩子高效學習的關鍵;
第三步: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講到這個問題,估計你更頭疼了,會想,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學習沒有動力。
事實上,學習的動力一半來自於孩子的聰明,另一半則來自於家長創造的環境。
有多少次,當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你用心表楊他了呢?
有多少次,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你用心鼓勵他了呢?
可能你會說,我表楊我鼓勵了。
但方法正確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老師,你說要鼓勵孩子,我鼓勵了,但是沒有效。
我問,你是怎麼鼓勵的。
這位家長說,這次期中考試試卷發下來,孩子只考了59分,我沒有罵他,而是安慰他說:這次沒考好,沒有關係,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媽媽不會責怪你,下次咱們努力學習考好就可以了。
這其實不是鼓勵。
為什麼不是鼓勵,留給大家來思考。
教育重在細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最後的話
”雙減“,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是有利的;
但前提是你要學會坐下來;
重新思考和定義教育的意義,孩子學習的意義;
教育即要深度,把知識點記牢記紮實;
還要有廣度,博古通今,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意義;
這樣才能讓孩子走上終身學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