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享國三十七年。
隋朝短短 37年,對於中華帝國幾千年的歷史來講可謂是彈指一揮間。然而,站在大歷史的角度來講,這個短命王朝完成的工作量不可小覷,沿襲下來的各種制度更是影響深遠。
大隋開國
北周宣帝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自稱“天元皇帝”,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后,其中就有楊堅長女楊麗華。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死後,身為關隴門閥之首的楊堅聯合劉昉、鄭譯矯詔以外戚身份輔政。
大定元年(581)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改國號為隋,楊堅即隋文帝,定都大興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北周覆亡。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字那羅延,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開國皇帝(581年~604年在位),北周隨國公楊忠的兒子,自稱東漢太尉楊震後代。
西魏時期,他起家京兆郡功曹,冊封成紀縣公。北周建立,他授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他出任隨州刺史,襲封隨國公。北周宣帝時期,他擔任上柱國、大司馬、左丞相,位望日隆。大定元年(581年),他接受北周靜帝禪讓,即位為帝,改元開皇。
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國家,實行三省六部制、州縣兩級行政體制,鞏固了中央集權。隋文帝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平定南陳,統一南北。對周邊少數民族,隋文帝採取了軍事防禦和政治招撫政策,有效處理了民族矛盾,尊稱“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700餘萬戶,史稱開皇之治。在位晚期,隋文帝猜忌殺害功臣,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禍根。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為文,安葬於泰陵。
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
北周建德六年(577),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統一北方,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使人民免受戰爭苦難,得以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從而促進了整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和發展,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開皇之治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北周大象三年(581)二月甲子日,楊堅受北周靜帝宇文闡禪讓,即皇帝位,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隋朝開皇年間,隋文帝逐步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士,恢復漢姓。另外,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製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被唐朝所仿效。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並且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史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五省六曹制
隋代初年設五省六曹制,五省為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秘書省和內侍省。秘書省掌書籍曆法;內侍省為宮廷之宦官機關,兩省較少涉及國家政務,實際的中樞機關為內史、門下、尚書三省。尚書省下設吏部、度支、禮部、兵部、都官、工部六曹。後來度支曹改稱戶部;都官曹那稱刑部;六曹也改稱六部。名為五省六部制。
唐代初年,仿效隋朝之五省六曹制,並確立三省六部制。
隋與突厥之戰
隋與突厥之戰,是隋朝北方已經分裂成四個汗國的突厥進攻,以及一次反擊的戰爭。這場戰爭自581年突厥侵隋開始,到602年東突厥臣服為止,共經歷21年的時間。突厥經此戰爭分裂成東突厥與西突厥,之後臣服隋朝。由於隋朝因此戰爭獲得較大優勢,得以發動隋滅陳之戰,統一中國;最後與突厥的戰爭勝利後,得以將勢力擴充套件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邊境,主動出兵反擊,最後採納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為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奪物資、逞罰戰爭等無戰略方針的方式作戰,諸汗又不能緊密團結,最後瓦解。隋朝對突厥戰爭的勝利,有利於保護中原地區的經濟與文化。
隋滅陳之戰 588年-589年
為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併吞西梁後,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滅陳的作戰,僅經2月之餘,便將立國30多年的南陳一舉滅亡,接收陳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與四百縣,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財富。至此,結束了古代中國自東晉十六國以來270多年分裂割據、戰亂不止的局面,使中華大地重新統一於中央政權之下,這是隋王朝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此外,隋朝把陳後主和文武官員、衣冠世族、百工雜技以及乘服、圖藉與法物等,運送到隋朝首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市),運送的行列,前後達五百里。自晉室南渡後在江南儲存兩百多年的中國正統文物,至此重返北方。
隋煬帝即位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楊廣在前人修的眾多運河基礎上疏浚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楊廣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楊廣被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侗追諡楊廣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諡楊廣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諡楊廣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餘首。
開鑿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是隋代統一南北以後,將以前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開鑿的運河組成了一條自江南一直到京城洛陽的路上水道,主要目的是運送首都所需的物資。
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別由公元584年開鑿的向西到陝西西安的廣通渠,603年開鑿的經山東臨清北上至河北涿郡的永濟渠,公元605年向南開鑿到江蘇清江的通濟渠和公元610年連線江蘇鎮江和浙江杭州的江南運河構成。
隋唐大運河是世界史上最長的運河。唐代詩人皮日休作詩道:“萬艘龍舸綠叢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汴河懷古二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隋朝大運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隨後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運河(僅古邗溝、江南運河等河段與隋朝大運河有重合)取代。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對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應將其置於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去考察其意義和價值。隋唐大運河對中國歷史“功莫大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保障了漕運的發展和興盛
- 促進了經濟和文化交流
- 帶動了運河沿岸城鎮的繁榮
- 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政治、軍事的統治
科舉制度設立
科舉制度,是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科舉從開創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二百餘年。科舉制度的主要考試都是定期舉行的。唐朝科舉與宋初科舉每年舉行一次,宋太宗時期改為每一年或二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為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科舉考試通常分為地方上的鄉試、中央的省試與殿試。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中央省試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唐朝科舉考試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數學)等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經、雜文等。宋朝科舉考試有進士、明經科目,考試內容有帖經、墨義和詩賦,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明清科舉改為考八股文。
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套件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但在宋代以後,隨著封建專制的發展,科舉的消極性越來越大。宋代以後,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造能力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隋末民變
隋末民變是隋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軍為了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末年,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在隋朝大業十二年(616年)後,形成了三支強大的起義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自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的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的反唐失敗結束,發起了隋平楊玄感之戰、唐滅輔公祏之戰、石子河之戰、黑石之戰等多場主要戰役,前後歷時14年。隋末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隋王朝。
隋恭帝禪位李淵,隋滅亡
隋恭帝楊侑(605年-619年),隋煬帝長子楊昭的第三子,母韋妃。李淵所立傀儡皇帝。
楊侑生於大業元年(605年),同年,其父楊昭被立為太子。大業二年(606年),父親楊昭逝世。大業三年(607年),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後隋煬帝幸江都,留其為長安留守。於太原留守的李淵發動晉陽起兵攻克長安之後,被李淵立為傀儡皇帝,尊楊廣為太上皇。618年禪位於李淵,封楊侑為酅國公。
義寧二年(618)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洛陽都城留守“七貴”在得知隋煬帝死訊後於6月22日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5月23日,王世充廢黜楊侗,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大唐王朝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