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春秋戰國的燕國,絕大多數人只會想到有個戰國七雄的燕國,實力不咋地,最高光的時候是拜名將樂毅為帥發動五國伐齊,攻佔齊國70餘座城池,差點就滅掉了齊國。最後的絕唱是燕太子丹派荊軻行刺秦王嬴政失敗,秦國大軍滅燕。
本文所講的並不是這個當初由周武王弟弟召公受封建立的姬姓燕(匽)國,說的是一個姞姓諸侯國,歷史比姬姓燕國還要早,位置比姬姓燕國靠南,故稱南燕國。
其位置在河內的今延津縣胙城鄉一帶,在古代時,位於黃河南岸。
《漢書·地理志》記載,“南燕國,姞姓,黃帝后。”
姞姓是黃帝之後,據說始祖是伯鯈。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十四子,為黃帝的十二個妻妾所生,因此來自十二姓,其中,黃帝之子伯翛(SHU,一聲),來自姞姓,封於燕國,即南燕。
這個黃帝后人所建立的南燕國地位低微,爵位不詳,反正司馬遷的《史記》裡就沒寫這個國家。不,其實寫了,因為太史公把這個南燕國的事跟姬姓燕國搞混了。三國蜀漢史學家譙周在《古史考》予以糾正。
今天要從史料裡找尋這個南燕國的蛛絲馬跡,得從《左傳》入手。
在《左傳》裡,“燕”這個字代表的就是南燕國,而姬姓燕國則多稱北燕(匽)。但是,在《左傳》裡,提到南燕國的地方也不多。
四月,鄭人侵衛牧,以報東門之役。衛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於北制。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左傳·隱公五年》
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左傳·莊公十九年》
可以看出,最遲從公元前718年開始,南燕國就是衛國的附庸,衛國出征,南燕國軍隊會被衛國呼叫。
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於穀丘。——《左傳·桓公十二年》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左傳·桓公十三年》
宋多責賂於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燕戰。不書所戰,後也。——《左傳·桓公十三年》
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左傳·莊公二十年》
上文透露一些資訊。首先南燕國在春秋時期地位低,與其他諸侯共同出現,其他諸侯國君都稱公侯,南燕國國君只能叫燕人。另外,南燕國兵弱,多次敗績。
公元前674年的時候南燕國國君燕仲父還被鄭厲公俘虜了,南燕國從此成為鄭國的附屬國。
周公欲弒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左傳·桓公十八年》
在王子克之亂的時候,南燕國似曾庇護過周王室政治鬥爭中的落難王子。這也並不奇怪,畢竟地位再低,也想看準機會押個寶,沒準就是以後崛起的契機呢?當然這個寶最後也沒起到作用。
經歷了國君燕仲父被俘虜的事情後,南燕國似乎越發衰弱,見諸於《左傳》上的記錄幾乎趨於消失。但是南燕國絕沒有停止嘗試崛起的努力。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為伯鯈。餘,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左傳·宣公三年》
成語“燕姞夢蘭”的典故就出自這裡,可以做一番遐想。南燕國因兵弱無法左右春秋局勢,但也有黃帝后裔的血統,乃另闢蹊徑,將王室女子外嫁他國,有能幹者若控制了他國後宮,南燕國未嘗不能憑藉孃家身份得到好處。
那麼這其中佼佼者當屬被嫁給鄭國國君鄭文公的燕姞。鄭國曾經暴揍過南燕國,鄭文公是那位俘虜了南燕國君燕仲父的鄭厲公的兒子。打不過就加入嘛,沒毛病。可是南燕國地位太過卑微,即使其王室女子燕姞嫁過來,也只能當個鄭文公的賤妾,連身份高一點的妾室都當不了。
南燕國之前押寶周王室落難王子,沒有成功。但這回,燕姞似乎非常爭氣。文中顯示她甚至得到了南燕國先祖伯鯈的護佑。不過這應該是想象出來的事。但事實上,燕姞也是個聰明女子。鄭文公這貨也是春秋時期著名播種機,除了三個夫人之外,到處都有他的寵妾。燕姞明白,以自己的地位和孱弱的孃家,要出人頭地恐怕極為困難。不過機會畢竟還是來了。
鄭文公要燕姞侍寢。一夜春風后,燕姞對鄭文公說:“妾身地位低賤,如果有幸懷了大王的子嗣,別人必不相信。請大王賜下信物為憑。”鄭文公應允了這個請求,賜給燕姞一支蘭花為信物。蘭花是鄭國人普遍喜愛的花卉。燕姞三言兩語就取得了國君的保證和信物,委實不簡單。
燕姞如願以償誕下一子,取名為蘭。雖說燕姞原本地位低賤,但既已是鄭國公子的母后,自然會有等著站隊的卿大夫與之結交。畢竟誰也不能篤定公子蘭不會是日後的鄭國國君。比他們更關注公子蘭的,就是其母國南燕國了。燕姞也是有手腕的女子,朝中支援她和公子蘭的黨羽勢力並不小。
鄭國政局終於發生了變化。
(鄭文公)寵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蘭奔晉,從晉文公圍鄭。——《史記·鄭世家第十二》
鄭文公的嫡夫人陳媯去世,陳媯所生之子——太子華失去了鄭文公的寵愛和支援,恐怕失去太子之位,便產生了奪取君位的思想。鄭文公得知太子華欲奪君位的陰謀,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政治清洗。殺了太子華和太子華同母弟公子藏,又怕眾多的兒子生亂奪權,又殺了幾個兒子,剩下的兒子都趕出鄭國,其中公子蘭逃亡到晉國。其母燕姞結局如何,不得而知。
公子蘭成長在晉文公重耳身邊,對晉文公非常尊敬,細心謹慎地侍服晉文公,很得晉文公的喜歡。出於政治考量和他的個人情感,晉文公決定扶持公子蘭回鄭國成為國君。
公元前630年(鄭文公三十九年),晉文公起兵討伐鄭國,欲用大夫公子蘭為先導。公子蘭恭恭敬敬地回答晉文公,說:“臣聞君子雖在他鄉,不可忘記父母之國。今日主公伐鄭,臣不敢同往。”晉文公聽了公子蘭的話,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誇其不忘宗國,心中更喜歡他。
晉文公聯合秦國兵圍鄭國都城,鄭文公自知不敵,派人求和。公子蘭的機會來了。
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與孔將鉏、侯宣多納之,盟於大宮而立之。以與晉平。——《左傳·宣公三年》
公子蘭早已透過線人聯絡上當初母親在鄭國朝中發展的黨羽,於是其代言人大夫石癸向鄭文公進言立公子蘭為繼承人。這事很快就在內憂外患中拍板。
不久,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為鄭穆公。
那麼南燕國這招棋算是走對了,可他們究竟有沒有靠著鄭穆公的幫助強盛起來呢?不得而知。鄭穆公在位期間,退秦,聯楚,與晉結盟,也算兢兢業業,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但即使他幫過南燕國,恐怕也是影響力很有限,畢竟任何史書都沒記載過鄭穆公和南燕國的事。從鄭穆公的兒子輩開始,鄭國就步入衰落,一蹶不振了。
反役,晉人討衛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於是執涉佗以求成於衛。衛人不許,晉人遂殺涉佗。成何奔燕。——《左傳·定公十年》
晉國的涉佗、成何曾在盟會上對衛靈公無禮,造成惡劣的外交事件。晉國趁著對衛國興師問罪的機會,也一併把這兩人處置了。其中成何逃到了南燕國。
這是《左傳》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國。
南燕國的滅亡年代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最早也要在魯定公十年(西元前500年)之後被滅,因為《左傳》中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國即為此年。
其後南燕國的命運,在任何史書裡都沒有記載。或許,就是被強大的晉國給輕輕滅了吧。又或許,因為地理的關係,被北邊那個同名的姬姓燕國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