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影評》 百年獻禮,解密星星之火如何燎了原建黨歷程是一部宏大的編年史,講述大格局下歷史價值的衝撞。如何將建黨精神更好的感染新一代人,答案是電影《1921》。
這部電影將視角聚焦到1921年的上海,中共一大召開前後,導演黃新建嘗試去還原一個更加聚焦、細膩的歷史故事。看了《1921》的預告,然後又搜了下影片相關花絮,看完可以說是期待值滿滿。相比歷史課上讓我們知道,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它承載了中國的未來,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1921》則展現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朝氣與活力。一個個蓬勃的少年搖旗吶喊,無懼無畏的精神。《1921》不同於以往的照本宣科似的影視劇,它更加豐富立體,甚至故意消解了那種恢弘、浩瀚、石破天驚的時代感,也沒有樹立英雄的崇高偉岸身影。而是在1921年以他們年輕人的視角,透過他們的乖張、激進的舉動,來講述他們當年是在什麼境遇下做的選擇、是如何立足當下儘自己的全力。不再探討時代意義,不再拘泥歷史群像。而是迴歸當時的現實,將鏡頭對準一個個在思想衝擊下求變的少年,影片不以結果論去評價他們當時的偉大,不以成功者的姿態去謳歌革命先驅。
正因有這種視角,讓《1921》預告就足夠吸引我。因為透過簡單的片段拼湊、透過一幕幕歷史縮影再現,我們看到了那段浩瀚史詩下的煙火氣。那不再是一個個成功者,那只是一張張面孔、一個個少年、一次次的奔跑吶喊、然後義無反顧衝進人海里的身影。主演黃軒在釋出會感慨:“我時不時的會閃回到十年前拍《建黨偉業》的情形,尤其最後大家抱在一起唱國際歌的時候,十年前我們在紅船上大家一起唱國際歌,這一次拍《1921》也是這樣,非常慷慨激昂,飽含深情!”它最獨到的地方就是沒有給大人物封神,但正因這種“推下神壇”,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久違的人性。他們當年其實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有自己弱項、自己無奈的少年,如同你我一般。看到了一個個稚嫩的容顏、看到了一個個少年,他們魯莽熱血、目光堅毅,他們奮筆疾書、謳歌吶喊。如果沒有“歷史書”的“劇透”,他們是這麼的平凡。
但影片似乎想要的效果就是這樣,展現他們最平凡的一面。透過電影資料可以知道,雖然《1921》講述的是共產黨成立,但卻並沒有將篇幅全放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身上,而是讓賢“領銜主演”將核心放到了李達、王會悟等人身上。這是一群你不查百度都不會知道的名字。但越是這樣,他們越能承載那個時代先進青年的身影,儘管李達只是一個日語老師、王會悟只是一個翻譯,但卻能看到他們身上對新世界迸發的熱情。看到了動盪年代每一個炙熱又紅火的靈魂發著光,他們並不像以往的電影中成為配角,躲在偉人的身側。這部電影將他們帶到臺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百年前,一群和他們年齡相仿的青年,滿懷理想和壯志,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矢志改變中國的面貌。他們選擇相信馬克思主義,他們的精神超越時代,他們的宗旨和目標不僅可以與今天的年輕人共情共鳴,也激盪著接續奮鬥的力量。”在當下,只有這樣的歷史片才能跟年輕人產生共鳴。
《1921》沒有封神跟歌頌、沒有說教跟煽情。有的只是鮮活個體、一顆顆時代下的草木。正是這部電影展現了這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搖旗、吶喊、呼籲、奔走、犧牲的場景,更使人深刻理解到了動亂年代的殘酷,將觀眾置身於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感受一次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主義教育。一百年在人類歷史洪流裡不過一汩細涓,但對於一個黨派從建立到發展壯大而言,時間是不短的。百年獻禮片,毫無疑問是一段前塵的總結,也是眼前來路之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