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我隨李肇星外長訪問了蘇丹等非洲4國。李外長在會見蘇丹總統巴希爾時表示,中國人民欠著蘇丹人民一個人情。李外長指的是蘇丹人民殺死了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的劊子手、英國人戈登的事。於是我特地到戈登被殺的地方看了看。
現在的蘇丹總統府正是當年戈登對蘇丹實行殖民統治時期的總督府。這是一座三層宮殿式白色建築,內外戒備森嚴,士兵們荷槍實彈。在一樓大廳一個側門入口處的白牆上,釘著一塊木牌,上面刻著:查爾斯喬治戈登死於1885年1月26日。
1860年,英國人戈登參與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並直接指揮了圓明園的大燒殺、大搶掠。1863年,戈登率領洋槍隊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有功”,同治皇帝特地賞給他一件黃絲綢馬褂。這件馬褂現在還陳列在蘇丹哈里發博物館裡。
在19世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浪潮中,英國以埃及為據點,逐漸把勢力滲透到蘇丹。19世紀70年代末,蘇丹爆發了非洲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殖民主義武裝起義———馬赫迪起義。
1881年5月,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宣佈自己為“救世主”馬赫迪,領導蘇丹人民進行聖戰,驅逐外國侵略者。他的主張很快得到響應,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屢屢挫敗英軍。
最後,英國統治者把希望寄託在戈登身上。戈登曾在蘇丹待過5年,任過赤道省省長,有人吹噓說“光憑他的名字就會發生奇蹟”。戈登臨危受命,於1884年1月乘汽輪從開羅抵達喀土穆。戈登很快致信馬赫迪並送去一件紅色禮儀長袍和一頂高官氈帽,勸說馬赫迪,如果停止暴動,他可做科爾多凡的君主。沒想到,馬赫迪立即退回了戈登的禮物,還回贈給戈登一件阿拉伯大袍,要求他改信伊斯蘭教。
不久,馬赫迪率軍逼近喀土穆,他們切斷了電報線和英埃軍隊的北退之路,以4萬名士兵的強大陣容包圍了這座城市。到秋天,戈登只能在總督府的樓頂透過望遠鏡眺望遙遠的天際,以盼望援兵的到來。
1885年初,圍城計程車兵達到10萬之眾。1月26日,起義軍攻入喀土穆,衝進了總督府。戈登被蘇丹士兵用長矛刺死,他的頭被砍下來沿街示眾。
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訪問蘇丹時說:“曾經鎮壓過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和蘇丹民族革命運動的帝國主義者戈登,最終受到了蘇丹人民的懲罰。”
我仔細辨認木牌上的每一個字母,又看看那個不大的角門,腦海中浮現出當時那充滿火藥味兒的廝殺場面,也不斷揣摩這個劊子手當時的絕望心情。
梵蒂岡有條教皇暗道
千米磚牆暗藏玄機專供戰時逃難所用
史克棟
在義大利的羅馬城臺伯河邊,有一座長約1公里的紅磚牆,它將天使古堡與梵蒂岡城連線在一起。牆體下部有不少拱形門洞,供來往車輛通行。初到羅馬的遊人常把此牆誤認為是一堵普通的城牆。其實,這堵牆內暗藏玄機,裡面有一條秘道專供教皇遇到外來攻擊時,從梵蒂岡城到天使古堡避難用。
我在羅馬工作多年,對此早有耳聞,但由於這條暗道一直不對外開放,所以未能親眼目睹其面目。日前,天使古堡博物館利用消夏晚會活動,決定晚間對外開放經過修復的教皇暗道,為期只有兩個星期。我有幸應邀參加了開放儀式,並沿著教皇暗道走了一趟。
我的參觀路線是從天使古堡一端開始的,實際上是逆教皇逃難的方向而上。天使古堡最早是古羅馬皇帝的陵墓,已有近2000年曆史。公元271年,古堡被改造成要塞,四周有護城溝,易守難攻。公元6世紀時,羅馬城經歷了一場瘟疫,傳說當時的教皇看到天使降臨祛除了瘟疫,後來便在古堡頂部安放天使塑像。人們改稱古堡為天使古堡。現在,這裡已是博物館。
陪同我參觀教皇暗道的是阿萊西婭小姐。這條神秘的教皇暗道通道狹窄,阿萊西婭帶著我走走停停,還不時向我介紹有關暗道的情況。這個暗道建於公元1277年。教皇暗道實際上應叫“小區通道”,當時這裡是一個生活小區。走在通道上,我左右觀察發現,夏季天氣較熱,居住在通道旁的居民房屋皆門窗大開,人們赤膊納涼,果然是一派小區生活的景象。由於此通道只有教皇能使用,人們習慣稱之為“教皇暗道”。
在天使古堡進入暗道的入口處有一座吊橋,有一個哨位專門守護這一入口,同時還負責查驗身份、升降吊橋。透過吊橋,人們就可以進入這條神秘的暗道。從外面看,這只是一道普通的磚牆,到裡邊一看,其結構頗為講究。在吊橋上走一段後,我們就進入一條兩邊有一人多高圍牆的通道,通道本身寬約1米,剛夠兩個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並肩行走。行進約10米後,又有一個入口,在這裡,通道分為上下兩層,下面一層是名副其實的暗道,只有牆體兩邊預留的長方形小窗能為通道採光透氣;頂上一層則是專為教皇的瑞士衛隊巡邏建造的,這層的通道兩邊均有護牆,高約1米,牆上建有城垛,巡邏計程車兵居高臨下,保護整個通道的安全。
據阿萊西婭介紹,這個暗道建成後,歷史上曾有兩次教皇因遇到外來入侵經此逃到天使古堡避難:一次是公元1494年,法國入侵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由通道躲進天使古堡;一次是公元1527年,西班牙攻打羅馬,教皇克萊蒙特七世藉助暗道逃進天使古堡,並在裡邊躲了12個月。阿萊西婭說,據傳說,當時教皇的隨從在古堡內被困時間過長,後來連吃的東西都沒了,只好逮老鼠吃。
阿萊西婭帶我們走到距梵蒂岡不遠處,在這裡已能看到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的大穹頂及教皇的辦公大樓了。這時,暗道中設定的燈游標記沒了,前方一片黑暗。阿萊西婭說:“我們的參觀只能到此,不能再往前走。根據1929年義大利與梵蒂岡簽署的《拉特蘭條約》,這條長1公里的暗道,其中有950米屬於義大利,靠近梵蒂岡一端的50米屬於梵蒂岡。我們參觀的約有750多米,剩餘部分的修復工作還未完成。”
我問阿萊西婭,這個暗道為什麼多年一直不對外開放,今夏開放時間又這麼短,只有兩週。阿萊西婭說,多年沒有對外開放是因為在對通道進行修復,至今修復工作也沒有完全結束。開放時間短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因為通道下面多處都與道路交叉,而且頂部的通道並不高,一旦有人往下投擲物品可能造成交通意外,另外城垛不高,擔心有人不守規矩,爬上去是十分危險的。現在,管理人員少,但仍要求每批參觀者都有專人陪同,負責整個參觀過程的安全。
聽著阿萊西婭的介紹,我想,她們今天的任務並不比當年的瑞士衛隊輕鬆,昔日瑞士士兵巡邏時不讓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她們現在不僅要陪著參觀者走,還要保證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