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我八路軍平西根據地成立晉察冀軍區四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鄧華,參謀長李鍾奇,政治部主任伍晉南。縱隊以全新的面貌成立以來,在縱隊領導的率領下,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軍事、政治訓練,提高了部隊的素質,部隊上下士氣高昂。為此,計劃攻打日軍佔領的昌平城,襲擊陽坊鎮,鼓舞我軍士氣。
據得到的軍事情報顯示,昌平城內原有一箇中隊的日軍駐守,但臨時被調走“討伐”去了,城裡有一個偽警察隊和剛剛成立不久的一個馬警隊百數人,還有日軍的一個宣撫班,面對比較空虛昌平城,我軍派出偵察人員進行實地偵察,再作出具體攻打方案。
昌平古城史稱“永安城”,城中有譙樓六丈餘,三層基座,下層呈城堡狀,四面均開拱券門,彼此相通。基座上兩層譙樓。樓上設有銅壺滴漏。該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加上城外環繞有護城河,河水因大雨而漫漲,河寬水深無法徒涉,加之日軍長期駐守,距離北平又近,因此,敵人根本料不到八路軍能來攻打。
根據地的群眾抗日情緒異常高漲,得知八路軍要攻打昌平城的日偽軍,各個村都自發組織代表,給八路軍送水、備乾糧、派嚮導、綁擔架,獻出用做攻打的梯子,組織起好幾百人配合部隊去攻城。
這一天,被上級派去偵察的是縱隊的一個連長和指導員高克恭,他冒摸到昌平城下偵察,發現雖然城門緊閉,但在門口有人向城城門上喊話,不一會就會有人將一扇小門開啟,然後放一些人進去。兩人趕緊將這一情況向領導彙報,於是,決定智取昌平城,就是抓住一個舌頭來喊話,騙開城門後立即衝鋒進入。
行動計劃確定之後,連長就抓到了一名俘虜,一邊令人押解這名俘虜去騙取城門,隨即領導就安排好埋伏的部隊,強攻部隊則進入了攻擊準備。同時,囑咐一線戰鬥人員,這次突襲昌平城,必須是兵貴神速,速戰速決,一旦發現敵人大部隊增援,要迅速退出戰鬥。決心要硬、動作要快,攻擊要狠,絕不能貽誤戰機。
此時,一線部隊的指揮員,帶著這名俘虜在城門高喊開門,上面值班的敵人一看是自己人,便滿口答應去拿鑰匙開門。此時,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等著這門開啟的時刻。果然,不大一會只聽“嘩嘩譁”小門打開了,說時遲,那時快,一聽城門剛開一條縫,埋伏在門外的八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了上去,一亮剌刀便將那守城門計程車兵撩倒,他無聲無息地躺在地上,緊接著有人將緊閉的大門一下子打開了。隱蔽一旁的大部隊從大門口蜂擁而入,頓時城內槍聲大作,殺聲震天。
經過激烈的戰鬥,不到一個小時,我軍就完全解決了戰鬥,昌平被攻克了。此時,縱隊領導也進了城,指揮部隊打掃戰場,蒐集戰利品補給部隊。就在這個時候,得知昌平被我軍攻克,氣急敗壞的日軍司令部,緊急糾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隊,在重武器的掩護下急奔昌平而來,八路軍領導人接到報告後,立即下令部隊帶走可拿的槍支彈藥,扔下一切給養、輜重,火速輕裝出城,避敵鋒芒。
部隊撤離速度很快,轉眼間便到了20公里的地方,便盤點部隊,此時發現一開始派去偵察的縱隊的一個連長和指導員高克恭率領的200來人沒有跟上,一打聽,原來他們並沒有接到要緊急撤離的通知。高克恭等人正率領人忙著在城內補給給養,發動群眾,還動員了幾十個老百姓參軍,根本不知道支隊已全部撤走,城內只剩下他們這二百來人了。
擔任晉察冀軍區四縱隊政治部組織科長丁盛,意識到城內還有我軍200人沒來得及撤出,驚出一身冷汗,急忙報告領導,要求率隊伍前往救援。然而,此時敵人已經趕到了城下,並完成對城區的包圍,密集的炮火開始向城內轟擊了,自己的這點部隊,怎麼能跟武裝到牙齒的日軍硬拼呢?便沉默地想著心思。丁盛看到領導的態度,時間如此緊急再容不得耽擱一秒鐘,因為200多人的部隊一旦真的在城裡被兇悍的日軍包了餃子,後果不堪設想。為此,丁盛一轉身,連警衛員也沒有帶,就隻身一人闊步返回昌平城。
丁盛快到城門附近的時候,看見大批的日軍在幾個城門結集,搬運重武器,因為對八路軍攻城的部隊情況不明,以為是主力部隊佔領城後在堅守,所以並沒有立即發動攻擊,只控制主要路口和交通要道,包圍得並不是很嚴密。丁盛看到這情形靈機一動,便從城牆邊上的一個涵洞(狗洞)中鑽入城中,直奔城中日軍指揮部而去。
此時,連指導員高克恭正指揮人馬搬戰利品,裝卸好後要往城門一帶集合,看到忙得不亦樂乎的高克恭,丁盛趕緊前去一把拉住他,告訴他日軍大部隊已經將昌平城包圍了,通知部隊趕快撤退。
這一會高克恭還不知道城裡只有他們200來人了,以為有大部隊在撐腰,一聽日軍在城外,正摩拳擦掌地說“丁科長,那我們從東門打出去,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高克恭覺得隊伍剛補充過,戰鬥力很強,挺有信心,準備和敵人硬拼。
丁盛來不及解釋急忙制止,立即命令全體集合,輕裝上陣,並不容分說地告訴大家“跟我來”。大家一聽軍情緊急,就跟著丁盛開始大踏步前進。剛開始跟的時候,連指導員高克恭以為丁盛帶著大家佔據城內的一個院落或制高點,堅持到晚間天黑時再突圍,因為八路軍最善於夜戰。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丁盛帶著大家來到他鑽進來的城牆邊,指著一個涵洞說,大家全部從這鑽涵洞出去,要是碰上敵人各自為戰,突圍出去後在莊稼地集合。於是,一個個靈巧的戰士們魚貫從這裡鑽了出去。
當最後一人鑽出城的時候,日軍猛烈的炮火已經在城裡轟炸,接著響起一陣陣炒豆子般密集的槍聲,大家知道敵人已經攻入城內,正在四處搜尋我軍決戰。丁盛和高克恭帶著200來人在城外遠處看到城裡火光沖天,都不由驚出一身冷汗,隨後清點部隊的人數,一人不少,也沒有一人受傷。當時,連長十分感激地對丁盛說,人家說你膽子大,叫你丁大膽,今天看來果然是名不虛傳呀。
事後,縱隊領導說,這支200來人的隊伍,班、排以上的幹部,絕大部分都是老紅軍,是一支有著紅軍光榮革命傳統戰鬥力很強的部隊,一直是跟隨司令員從晉西北五寨縣轉移平西,由平西挺進冀東,一路克昌平,戰沙峪,渡過潮白河,攻佔平谷城,連戰皆捷,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要是出現重大傷亡,損失是可想而知的。
這件事情過了許多年以後,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建國後擔任局級幹部的連指導員高克恭,在《難以忘懷的往事》一書中寫道:“如果沒有丁盛同志的當機立斷地通知我們,恐怕我與這200名戰士性命難保了。本來未傷一人一馬的戰鬥恐怕要變成傷亡慘重的敗仗了;本來俘虜敵人100餘名的勝仗恐怕要變成損失200餘人的敗仗了”。
對於這件事情,丁盛自己卻很低調,他在《落難英雄——丁盛將軍回憶錄》第28頁提到,自己在縱隊擔任組織科長,“行軍時,從平西過鐵路到昌平,此時部隊不動了,我有個習慣,部隊不動了,就要走到前頭去看一看。指導員高克恭說:走不動啊,前面沒有路了。我一看,原來是昌平的城牆,土城牆不是很高的,接著半天以後就帶著部隊走了。”一件如此驚心動魄、膽大機智救人於難,令被救的連指導員幾十年感激涕零的英雄事蹟,丁盛寫得如此輕描淡寫,令後人不住地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