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友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生產隊勞動力按日計分,以累計工分分配糧食等實物。一家子成年人多、勞動力多的,多勞多得,分配東西的時候,高高一大堆,令人羨慕。孩子多、勞動力少的,矮矮的一小堆東西,大人往往唉聲嘆氣。因此,那時村人的口頭禪就是:分、分、分,老百姓的命根!
攝影丨賈善耕
派活
大清早天剛亮,嘟--嘟!嘟--嘟!隊長几聲哨響,大家三三兩兩到街口聚集,邊閒拉呱邊等派活。隊長站立街中央,大聲咳嗽兩聲,說上一句“別說話了”便開始派活。“某某某,你們十個人去割麥,某某某你們八個人去拉麥,剩下的其他人和幾個學生,全部去西坡小荒地裡,到那再分配拾麥的、散芋頭秧子的。”隊長一一點著名,凡長輩,名字後面加上大老爺、二大叔的稱呼,是平輩、晚輩的就直呼其名。派完活計,隊長再就工作重點、具體要求進行強調。
小孩子也要掙工分!在孩子多的社員們反覆爭取下,週日或放假的時候,生產隊就安排學生們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為家裡掙點工分,以便儘可能多地領到小麥、玉米等。趕上星期天、假期,恰巧有摟豆葉、拾莊稼、散芋頭秧等輕巧的活,隊長才允許學生去掙點工分。有的學生年齡實在小,隊長不樂意安排活,其家長便纏著隊長照顧照顧。隊長日裡萬機,被纏得動了心思,便不耐煩地說:行、行!去散芋頭秧吧,幹不好,下回可不能再來了。領受任務後,大家回家準備勞動工具,三三兩兩向幹活的地點出發。
學生能幹的生產隊的農活也就那幾樣:割麥、炸豆時節,跟在割麥子、割豆子大部隊後面,要麼檢拾散落的莊稼,要麼將豆葉摟成一堆。耕地前將土雜肥砸碎、摟細,以便均勻撒在待耕的土地上,在芋頭壟裡散芋頭秧苗,摘辣椒,上化肥,上氨水,割草……
翻基肥坑
一次,母親央求隊長給我派活,隊長說:“沒有別的活,刨基肥坑,他能幹?”隊長揚著臉,不信任地說。母親趕緊說:“能幹,能幹!俺兒都十三了。”隊長不耐煩地答應下來。基肥坑,就是麥收後的夏季,在生產隊的打麥場上、水溝邊,平地圍起一方一方土堆,四周圍堰,中間蓄水,泥土拌上雜草、牲畜糞便等,灌水漚泡。酷暑熱秋過後,晾乾再拉到地裡當肥料。當年化肥既少又貴,大造土雜肥是科學種田的經驗之一。
母親要到另一地方幹別的活去。臨走前,她看著我戴上遮陽的帽子、擦汗的毛巾,扛起撅頭向門外走去,才放心幹自己的活去。我剛走到麥場邊,遠遠吹來漚基肥的臭味。基肥坑邊到了三三兩兩幾位幹活的,全是成年男子漢,有的拉話,有的閒逛。看見我扛著撅頭來了,他們不禁驚訝,問:“你也來翻基肥?”我怯怯地答應著,蹲在旁邊等他們發話開始幹活。這時我聽見有人嘆息:“他娘掙工分掙迷了,這麼小能幹這麼重的活?”也有人肯定地說:“人不大,這孩子知道給家裡幫忙了。”聽著他們的議論,我暗暗地想,一定好好幹,堵住他們的嘴。
不一會,有人說:“幹活吧,一會隊長來了就挨熊了。”大家脫掉鞋子高卷褲腿,陸續趟進基肥坑,開始用撅頭刨翻基肥。基肥坑漚泡了一兩個月,表層的臭水、翻起來的臭泥、漚爛的草葉、牛糞,一時間臭氣熏天。我隨著大人趟進基肥坑,舉起撅頭開始幹活。人小,遮陽的帽子大,掄起撅頭常常碰著帽子,我索性扔掉帽子。驕陽似火,滿頭滿臉都是汗。一撅頭下去,臭水四濺,身上滿是汙點。我乾脆脫去上衣幹活,膀子被曬得似火灼。一位本家大叔心疼地說:“快戴上帽子,不戴帽子後背能曬脫皮。”我感激地笑著答應,悄悄地將溼漉漉的毛巾橫搭在雙肩上遮陽。
個子矮、腿短、勁小,雙腳插在半米深的泥裡,每活動一下都很費勁。我想,紅軍過的草地恐怕就是這樣的。撅頭太大,舉起刨下再翻動泥塊,不下大力氣真不行。不大一會,雙臂痠疼,雙手又漲又麻。“我一定要堅持!”每費勁挪動一步,我都自己暗下一次決心。這樣的重活沒幹過,不掌握技巧,漸漸的我的動作不協調了。一撅頭下去,泥裡的腳丫子似乎被鋒利的鐵撅頭碰了一下,我打了一個冷戰。趕緊悄悄拔出腳,抹掉泥巴仔細看看,還好,只是剛剛碰到皮,沒傷著骨頭。從此我不敢把腳往前踩。溜光的撅頭木把,擰來擰區,我攥著象粗糙的木棍。好不容易翻到了頭,我無意一看,兩個手心裡,皮都被擰掉一塊,露出血針子,剛才居然沒有感覺到。休息後再幹活,我只好空著手心用手指攥撅把,撅把偶爾碰到手心,火辣辣的,真是鑽心地疼。幾年後,看電影《人生》,落榜的高家林在地裡狠命地幹活以懲罰自己,他的手心也是這樣血淋淋的。看著電影,當時我一下子想起了當年翻基肥的情景,不禁酸楚起來。
上化肥
夏天,隊長分配我們跟著各自父母,給半人高的玉米去上化肥。割完麥子的地裡種了玉米,滿地都是刨起來橫七豎八的麥茬,尖尖的就等著扎你刺你,必須小心翼翼躲開。一行行玉米,手指粗的秸稈、嫩綠的葉子,渴望營養的化肥成長。天氣乾燥炎熱,穿行在棵棵玉米間,我們嬌嫩的面板一次次碰到玉米葉子,喇來喇去,火辣辣的。不一會,臉上、手上就喇起了一道道印痕。小孩子挎著盛有沉重化肥的籃子,大人用撅頭每刨開一個埯子(小坑),小孩就往埯子裡仍一把化肥,大人放下撅頭上的土塊,埋上埯子,再踏上腳踩實鬆土。如此配合,亦步亦趨。走了二三十步遠,籃子挎不動了,腳挪不動了,大人就先刨開七八個埯子,再回過頭上化肥。漸漸地,二人轉的搭檔,就成了一人轉獨角戲。
倒揹著手、跟在後邊監工的隊長看見,本著臉生氣地熊到:小孩子太小,不能幹,明天別來了!大人立即拉懶惰的孩子繼續幹活,陪著笑臉畢恭畢敬地說:“小孩子得歇歇,能幹活、能幹活!”隊長不高興地走開了。一對一對搭檔很熟練的上化肥,走在前面把我們甩得老遠。怎麼辦,只好走捷徑偷工減料:有的刨開埯子,少放點化肥;有的把化肥往幾個埯子裡多放一點。反正玉米多吃點化肥、少吃點化肥,不會提意見。一小把一小把用,籃子裡的化肥消耗太慢,時間稍長實在挎不動。糊糊弄弄大半天,人家幹完了,我們也算幹完了。記分員拿著本子說:這一天,大人8分,小孩子4分。
割草
暑假漫長,割草是最常乾的活。一是生產隊按斤計分,二是自家的羊、豬也要吃草。聰明能幹的根柱是小孩子們的頭,帶著我們兩三個小夥伴,拿起鐮刀挎起糞叉子走向田野。河畔溝邊,本是水多草盛,但割草的多了,離村子近的地方就只剩下草根了。有說有笑地走出幾里地,終於找到茂密的草坡,大家揮鐮割草,慶幸今天可以多割些草了。
“我的娘哎!”冷不丁,一個小夥伴突然恐懼地喊了起來。大家圍攏過來,只見他臉色發白,指著草窩哆哆嗦嗦地說“長蟲(對蛇的俗稱)!我看見長蟲了。”根柱挺直腰桿說:“咱拿著鐮刀,怕什麼!來,一塊找找,砍了它!”大家怯怯地跟著他開始尋找。一番尋尋覓覓圍追堵截,終於找到了正在草底下瑟瑟發抖的長蟲,大家你一鐮刀我一鐮刀,剁成了好幾段,扔到大路上。根柱說:“給電影裡邊演的那樣,這叫暴屍街頭,讓它的同夥不敢再出來嚇人!”糞叉子看似裝滿了草,其實很虛空。一把草一把草再往裡使勁裝一些,直至實在裝不進去了,就可以停止割草。
大家費勁地挎起糞叉子返回。小身板難以承受重量,一路上休息好幾次。終於快到生產隊牛棚了,根柱說:“你們先走,我累壞了,得歇歇。”我累得慌慢騰騰走在後面,無意瞥見他正撿起路邊的一塊石頭,使出吃奶的勁往糞叉子底下塞。過稱的時候,根柱很積極,幫助我們把沉重糞叉子拉到草堆旁。稱完他的糞叉子,也拖到草堆一邊,將草拽出來,悄悄地將石頭藏到牛食槽底下。母親們拉呱,說:“根柱真能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割草都比別人多十多斤,掙的工分多。”
打坷垃
三秋大忙,隊長吆喝說:“地裡墒情正好,趕緊拉梨子耕地!”年長的老把式扶梨子,男女老少十幾個人,在一根又粗又長的大繩子上,大家再分別接上一截截繩子,勒在肩上,一起躬身用力拉梨子。副隊長帶頭喊號子,大家一句一句也跟著喊:“一二三啊,三二一!抓革命啊,促生產!”鋥亮的鐵犁鏵頭深插於地,隨著眾人齊心協力拉動,將板結的土壤梨翻起來。幾十米遠,幾個來回,一片片鬆散開的土壤散發出清新的氣味。
二叔是有名的搗蛋鬼,大家幹得腰痠腿疼的時候,他積極地當起號子手,高聲喊道:“拉梨子,梨拉子,不拉梨子沒法子!”。大家笑哈哈地也跟著喊道:“拉梨子,梨拉子,不拉梨子沒法子!”耕完耙完的地裡,還有大一些的土坷垃,下一步耩起麥來,坷垃壓不實麥種會影響出苗,隊長就安排一些人去把大一些的坷垃砸碎。打坷垃是我們喜歡的活。老老少少一字排開,揮舞撅頭、撓鉤等砸向坷垃,勁大的,坷垃破碎成幾塊。勁小的,大坷垃挪個窩,還是完完整整,就要再砸一下。
我們和隊長的孩子跟在大人後面,大人負責一米寬的區域,我們連半米也照顧不過來。碰到硬如鐵石、粘如糖稀的大坷垃,開啟的話實在費勁,我們就挖個坑,把大坷垃埋起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打坷垃,就像打仗打壞蛋,舞槍弄棒,狠狠地砸向硬硬的土塊,我們不亦樂乎。看著自家的孩子和社員的孩子濫竽充數胡亂幹活的樣子,隊長只好睜一眼閉一隻眼。為了計算勞動成績,母親讓我在牆上用粉筆記著每一天的工分。
對著漸漸寫滿牆的數字,母親似懂非懂地對我說:“你看看掙工分容易嗎,上學才有出息。”每每生產隊分東西,不識字的父母必須請別人找自己的名字。有時人家不得空,或不高興,就只好等著或再請另一人尋找。人家譏諷、他們也自嘲是“睜眼瞎”。每每這時候,父母都發狠地說“爹孃都是睜眼瞎,你可不能也是睜眼瞎。就是砸鍋賣鐵,我們也要把你供應(指花錢、盡力培養)出來”。
參加勞動掙工分不多,但印象非常深刻。父母渴求知識樸素的話,永遠是我學習上進的源泉。
作者簡介:李友訓,供職於農發行棗莊市分行。在《山東金融文學》公眾號、《農業發展與金融》等發表多篇散文。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