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從周朝的歷史寫起,那我們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週朝的背景。
先從周朝建國開始說起,《封神榜》大家都看過吧,武王姬髮帶兵討伐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為了穩定局面,武王就將姬姓的親屬和功臣分派到全國各地,他們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努力經營,建立自己的小小王國。
這就是所謂的封建制,封是分封,建是建國。
那麼這些小王國的“國王”就叫做“侯”,所謂“諸侯”,就是對這些君主的一個統稱。
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可以進一步分封,次一級的就叫做大夫,大夫也有自己的領地和人口。
大夫忠於諸侯,諸侯忠於周天子。可見,周朝的社會就是一張巨大的關係網。這一套體系就叫做宗法。
而維繫宗法的工具,就叫做禮。
如果你做了破壞禮制的事情,那麼就是“非禮”。孔子畢生的追求就是恢復禮制。
但禮這個東西,它的約束力是很有限的。隨著國君、諸侯、大夫一代代的更替,這些親屬們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淡,互相看誰都不服氣,都不順眼。光靠禮,已經無法約束他們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晉國,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山西之所以簡稱晉,也是源於此。
晉國國君已經成為一個虛席,底下的各大貴族早就不把國君放在眼裡,而他們各自之間也是互相爭鬥,十分激烈。最後只剩下了四大家族,就是韓、趙、魏、智。
其中,智氏的實力最強,凌駕於其他三家之上。
《資治通鑑》就從這四大家族的鬥爭開始說起,也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三家分晉”。
關於智族,記錄了它的傳承人: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
也就是說,智宣子族長把智瑤作為了繼承人。
記住智瑤這個名字,他是日後和其他幾大家族鬥爭的重要人物。
這一篇先到這裡,期待再次與你相遇。
參考書目:《資治通鑑·熊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