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
原文: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
齊景公問孔子:“理想的政治社會秩序,應該是怎樣的呢?”
孔子答道:“君王就應該要像個君王,臣子就應該要像是臣子,父親就應該要像個父親,兒子就應該要像是兒子。”
“講得好啊,”齊景公聽了以後道,“講真的,如果做君王的不像君王,做臣子的不像臣子,做父親的不像父親,做兒子的不像兒子,國家即使再富足,我又怎麼會有好日子過呢?”
後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寥寥八個字,道出不同角色就應當承擔不同的責任。
《論語·季氏篇·季氏將伐顓臾》裡也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意思是,有能力上,沒能力,就靠邊站。
孟子也在《盡心章句上•第九》裡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人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該有所的“為”。
如果,每個個體,都能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相信就不會出現“一杯茶,一包煙,一份報紙看半天”,不會出現“你要證明你媽是你媽”,不會出現“一個真敢發,一個真敢領”,不會出現“雲撲面就是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