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掀起了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村革命大風暴,從根本上動搖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打擊了幾千年來封建勢力的統治基礎。但圍繞這一迅猛興起的農民運動,革命與反革命之間、革命統一戰線內部、中國共產黨黨內,出現了“糟得很”與“好得很”兩種思想認識,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如何認識當時的農民運動和農民問題,迫切需要從理論上給予回答與指導。
為了支援迅速發展的農民革命鬥爭,回答對農民運動的種種攻擊和責難,毛澤東於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前後歷時32天,在湖南實地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個縣的農民運動。
2月12日,毛澤東由長沙回到武漢。2月16日,毛澤東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已經不是宣傳而是應立即實行的問題,指出:“在各縣鄉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始發見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報告了自己糾正的幾個主要錯誤:“(一)以‘農運好得很’的事實,糾正政府、國民黨、社會各界一致‘農運糟得很’的議論。(二)以‘貧農乃革命先鋒’的事實,糾正各界一致的‘痞子運動’、‘惰農運動’的議論。(三)以從來沒有什麼聯合戰線存在的事實,糾正農協破壞了聯合戰線的議論。”
對於今後農運的方針政策,毛澤東提出了十點意見。他提出:“農民問題只是一個貧農問題,而貧農的問題有二個,即資本問題與土地問題。這兩個都已經不是宣傳的問題而是要立即實行的問題了。”隨後幾天,毛澤東開始撰寫考察報告,寫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有兩萬多字,從3月5日—4月3日,該報告全文先後連續刊載於中共湖南區委機關報《戰士》第35、36期合刊及第38、39期上。3月12日《嚮導》週刊發表了《報告》的部分內容,但中共中央宣傳部主任彭述之不準繼續刊登。中央局委員瞿秋白說:“我贊成毛澤東這篇文章的全部觀點。”他們之所以不讓連載,無非是“怕這篇文章拿出去,進一步激起農民的‘越軌’行動,有損與國民黨的合作。”接著說:“這樣的文章都不敢登,還革什麼命?”他把毛澤東的報告全文交給秘書送漢口長江書店。4月,漢口長江書店以《湖南農民革命(一)》為書名,出版了全文的單行本。
毛澤東的這篇報告引起了共產國際的注意。“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不久,5月27日和6月12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機關刊物《共產國際》先後用俄文和英文翻譯轉載了《嚮導》刊載的《湖南農民運動(報告)》。這是毛澤東第一篇被介紹到國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編者按說:“在迄今為止的介紹中國農村狀況的英文版刊物中,這篇報道最為清晰。”時任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的布哈林在執委會第八次擴大會全會上說:“我想有些同志大概已經讀過我們的一位鼓動員記述在湖南省內旅行的報告了”,稱讚這篇報告“文字精練,耐人尋味”。正是《報告》的發表,加深了共產國際對中國農民問題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