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SS Z.
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歌詞寫道:“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歌來自革命電影《上甘嶺》。
上甘嶺不僅是電影名,還是一個地名,拋開革命意義它只是個小山嶺,但偏偏它極具革命意義,上甘嶺戰役被稱為是“國魂之戰”。
上甘嶺之戰讓西方國家認知到,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早就不同往日了,在慘絕人寰的血戰中,中國人表現出來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令美國甚至西方諸多國家都感受到中國軍人驚人的意志和保衛家國的勇氣。
一、上甘嶺之戰的背景
上甘嶺戰役正是發生在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場戰役,但上甘嶺戰役的發生地不算在上甘嶺,戰爭一開始是圍繞朝鮮中部五聖山前沿的兩個高地誌願軍防禦陣地展開的。
根據志願軍作戰條令,防守這兩個高地的是第15軍45師135團的兩個連,屬於軍以下的規模作戰,因此剛開始戰鬥時戰爭以高地命名,被稱為“597.9和537.7高地戰鬥”。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彼時以美國為首的進攻國家已經受到沉重打擊,下了血本的美國並沒有打敗中國和朝鮮,反而感受到中國軍人英勇奮戰的精神。在戰爭硝煙中雙方僵持不下,於是,美國開始試圖與中國軍隊談和。
1952年,中國和朝鮮在全線反擊作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共產黨逐漸開始掌握地面作戰主動權,致使聯合國軍處境被動。當時正逢聯合國第七屆大會和美國總統選舉前夕,為擺脫戰場被動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給美軍上司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請示,美國應該安排第9軍在前線發起目標進攻計劃。範弗裡特提出,此前對付敵人採取防守行動導致美軍遭到慘重傷亡,現在應派出第9軍團採取小規模進攻計劃,代號“攤牌行動”。
上甘嶺戰役的特殊在於它的戰場面積,兩個高地作為主要戰場,面積僅僅3.7平方公里,在戰爭中雙方戰鬥規模逐漸由營、團發展成師、軍,兩方不斷在上甘嶺投入兵力和兵器。敵方參戰有美軍第7師和南朝鮮第2師、第9師,步兵團共計11個又2營,炮兵營18個,總兵力有6萬多人,志願軍陸續參戰約4萬多人。
二、戰場上的血腥轟炸
上甘嶺戰役場地面積僅3.7平方公里,不滿4平方公里的場地裡承擔了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航空炸彈。《英雄讚歌》中唱到:“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軍事博物館裡珍藏著一面戰旗,這面戰旗用不到2平方米的旗布,記錄歷史上上甘嶺戰爭的血腥殘暴,戰旗面上大大小小布滿總計381個的彈孔。
有戰地記者曾經描述道,上甘嶺戰爭時,幾乎一平方米的位置就會有一枚炮彈轟炸,密集的炮火將山嶺炸的更是坑坑窪窪。根據志願軍老戰士描述,這要歸咎於範弗裡特,因為在範弗裡特來之前,美軍炮火是有規律有停頓的,大概進行了30—40輪的炮火攻擊,直到範弗裡特到來,直接將炮火次數增加了8倍,猛增至250—260輪,之後的上甘嶺面對炮彈就像面對颳風一樣,幾乎沒有停頓一下。
美軍一通亂炸後並沒有得到陣地,甚至最後反而完敗,志願軍和美軍等聯軍反覆爭奪陣地59次,共擊退敵軍900多次衝鋒。志願軍兵力共43000餘人,傷亡佔比約25%;美國聯軍兵力共60000餘人,傷亡佔比超過40%,兩方傷亡人數分別約為11500人和25000人。
美國聯軍除了在人員傷亡上損失重大,在武器裝備上也有很大投入損失,戰場上大量的彈殼和彈片幾乎覆蓋在全場浮土上,上甘嶺山頭被炮彈削平兩三米。最終美軍在上甘嶺戰爭失敗,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航空炸彈在美國戰地記者口中被稱為“範弗裡特彈藥量”,以此諷刺範弗裡特浪費美國納稅人的錢,不惜血本轟炸卻近乎完敗的戰爭決策。
三、一個蘋果一個二等功
宣告美軍進攻徹底失敗的是李保成所在的志願軍3兵團15軍45師134團的八連尖刀連將戰旗插在上甘嶺主峰。當時李保成作為八連連長帶領隊伍在上甘嶺陣地堅守了整整14個日夜,14天內美軍發射了5000多枚炸彈瘋狂轟炸,八連憑藉非凡的意志力先後3次被打光重建。
除了炮彈的轟炸,美軍還用了日內瓦公約抵制的毒氣、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和凝固汽油彈等武器,志願軍在瀰漫著硝煙味、血腥味的空氣中最終還是擊退美軍的衝鋒,將那面不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在了上甘嶺主峰。
美軍武器轟炸的影響之外,志願軍還需要忍受的是作戰物資的緊缺,忍飢挨餓是家常便飯,有時連喝水都是奢望。後來的人回憶,食物緊缺,吃的基本上都是壓縮餅乾,壓縮餅乾不就著水難以下嚥,但在坑道里最緊缺的就是水,戰士們迫不得已時還得喝尿才能嚥下去,然而在滿地炮火烘烤的情況下,尿液也很少。
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運輸員的傷亡率高達90%,在上甘嶺戰爭補給線上有個流傳的堅守坑道立功標準,誰能送一個蘋果進坑道,誰就立二等功!可以看出後勤保障線的工作也是極其困難,在坑道里志願軍傷病員受傷沒有酒精消毒得到治療,傷口經常發炎糜爛,傷口疼痛難忍時不願影響戰友們的情緒,傷員會咬緊床單強忍疼痛。
志願軍戰士們就是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情境下,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軍人的赤誠之心,贏來了“國魂之戰”的勝利。
作者簡介:95後會計小妹,媒體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