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個軍區調整和變化的故事。2016年,我國的7大軍區,調整為5大戰區。其中,6個軍區的區劃,都出現了大規模的調整。但南京軍區例外,南京軍區下轄的省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直接改為了東部戰區。那麼,南京軍區的區劃為何沒有變化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軍區的命令。在50年代,劃分13個軍區的時候,除了極個別軍區採用了省份命名之外,絕大部分軍區都採用了城市命名,例如南京軍區、福州軍區、武漢軍區等等。2016年以後,我國7大軍區的格局,調整為5大戰區。其中,其他6個軍區的區劃,都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但南京軍區的區劃沒有變化。
在下轄省市沒有變化的基礎上,改為了東部戰區。目前,東部戰區下轄了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各個武裝力量。與最初期的南京軍區,在區劃結構上完全一樣,這是7大軍區中唯一的一個。其實,雖然在區劃上沒有變化,但隨著局勢不斷變化、部隊戰鬥力的不斷提高,各個階段所面臨的任務,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國軍區歷史的變化,經歷了一系列的階段。在建國之初,為了統籌指揮各個地區的野戰部隊,隨著大部分地區的逐步穩定,我國陸續設立了6個大軍區,分別是: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當時的6個大軍區,對應了同時期設立的6個地方大區,例如東北局、中南局、西北局等等。
當然,除了劃分6個大軍區之外,1950年開始,我國還陸續劃分了18個二級軍區和25個三級軍區,基本上對照了我國的各個省份和地區。請注意,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之間,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根據具體重要程度不同劃分的,二者屬於平等關係,都隸屬於大軍區的管理。例如邊疆各個省份基本上屬於二級軍區,內陸各個省份則基本上屬於三級軍區,僅僅是部隊駐紮情況不同。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50年代中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發展經濟、恢復生產的階段。100多個重要專案,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與此同時,我國武裝力量的正規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各種新式武器不斷裝備部隊,例如59式加農炮、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等等。此時,過於複雜的軍區劃分,反而容易出現各方面的問題。
因此,在1955,隨著6個地方大區被撤銷,原來的6個大軍區的區劃,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6個大軍區被撤銷,根據各個區域方向的實際需要,我國重新劃分了各個軍區。最後,全國各個區域重新調整為12個軍區,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
請注意,截至這個時候,南京軍區的下轄區劃輪廓,已經基本成型了,與現在的東部戰區完全吻合。1956年,鑑於東南地區的實際需要,又建立了福州軍區,總計設立了13個軍區。當時的命令是這樣的:為適應平時領導國防建設和戰時指揮作戰的需要,決定將原屬南京軍區建制的福建、江西兩省軍區劃出,另行組建福州軍區。
在福州軍區建立之初,鑑於福州軍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部署了15萬多部隊。進入六七十年代,鑑於東南地區的局勢緊張,又有相當一部分部隊,奉調進入福州軍區部署。福州軍區肩負了對海作戰、島嶼登陸作戰等一系列重任,駐紮了相當一部分精銳部隊。
13個軍區的區劃模式,從1955年持續到了60年代後期。在60年代後期,隨著各地實際任務的變化,軍區的劃分和數量也進行了調整。西藏軍區和內蒙古軍區被先後撤銷、降級(副軍區級),其中,西藏軍區併入了成都軍區管理,內蒙古軍區則併入了北京軍區管理。隨後,我國大軍區的具體數量,從13個下降為11個。
11個軍區的格局持續了10多年時間,直到1985年左右。1973年,在毛主席的親自主導下,還出現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故事。不得不說,毛主席運籌帷幄、高瞻遠矚,對於局勢的不斷變化,做出了非常及時、正確的調整。當時,11個軍區中,除了3個軍區之外,其餘8個軍區的司令員對調。1985年,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重要決定。
與此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的結構,進行了全面調整。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烏魯木齊軍區(1979年,新疆軍區更名為烏魯木齊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1985年6月,遵照合併整編大軍區的命令,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併,整編為新的南京軍區。其實,這就是1955年南京軍區的輪廓,歷經30年時間,又重新形成了。
在此之前,南京軍區和福州軍區都是2個比較明確的任務目標。第一,隨時準備展開大規模島嶼登陸作戰。第二,防止各個潛在目標,在東南地區實施兩棲登陸。進入80年代以後,東南沿海的作戰任務大大減輕。尤其是防止對手進行沿海登陸作戰的可能性,明顯降低。歷經了這一輪調整以後,我國的11個軍區,調整為7大軍區,7大軍區的模式,持續了31年時間。
分別是:北京軍區、瀋陽軍區、蘭州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成都軍區和廣州軍區。由於七大軍區的模式持續了30餘年時間,在很多人的記憶中,至今仍脫口而出七大軍區。進入90年代中後期,尤其是進入21世紀初期以後,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解放軍海空軍部隊的力量迅速增強,南京軍區的目標任務,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仍然需要具備隨時進行大規模島嶼登陸作戰的能力。第二,原來防止各個目標進行兩棲登陸作戰的任務,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因為隨著各方面力量的迅速加強,各個目標根本不敢、也沒有能力進行兩棲登陸戰。與此同時,隨著海空軍力量的迅速提高。如果在進行大規模島嶼作戰的同時,阻止或者擊敗“敢於來援之敵,”這已經成為南京軍區的另一項主要目標任務。
2016年,根據時代發展、任務需要等方面的原因。我國七大軍區的結構,調整為北部戰區、西部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中部戰區等5個戰區。在7大軍區調整為5大戰區的過程中,其他6個軍區都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只有南京軍區直接改為了東部戰區。
不得不說,從區劃和地理位置上,反映了南京軍區的區劃模式,非常符合東南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再需要加入其他省份或者地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各方面的力量都已經大大加強,依靠東部戰區自身的力量,已經足以應付潛在的一系列任務和目標。因此在2016年七大軍區改為5大戰區的過程中,南京軍區直接改為了東部戰區,沒有增加或者減少省市。
我們看一下地圖。在5大戰區中,中部戰區的情況最特殊。東西南北4個戰區,基本上管理了各個陸地邊境省份和沿海省份。至於中部戰區,下轄的7個省市,基本上都是內陸省份,例如湖北省、河南省。早在武漢軍區時期,就以承擔戰略支援任務為主,沒有明確的任務目標。例如哪個戰區需要,中部戰區的部隊,就調往哪個戰區。
而且隨著高鐵、高速公路、大型運輸機的逐步完善,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部隊能夠迅速機動。從中部戰區的各個區域來看,同時兼顧了華北、華中、西北等地,具備向各個方向增援、調動的準備。不得不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我國當年軍區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