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能成為領袖?從不高高在上,把老百姓當成親人一樣!
毛澤東為什麼能成為一代領袖呢?因為他從內心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就連別人對他的稱呼,他都希望越普通越好。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他感慨萬千,想到了曾經在井岡山斗爭的2年4個月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戰友。所以,毛澤東要接見老紅軍、老赤衛隊員、幹部、工人、農民、居民。
5月29日接見時,毛澤東來到革命烈士袁文才的髮妻謝梅香跟前,沒等井岡山管理局局長介紹,他就一眼認出了38年前的故人,緊握著謝梅香的手,真情地喚道:“袁嫂子⋯⋯”謝梅香的眼淚“譁”地流了出來,只顧抹淚,呆呆地仰望著毛澤東。毛澤東這種民間的稱呼,在他回韶山、到老區、外地視察時都一貫地保持著,不要小看這一呼一稱,它能夠透視出一個人的心境和品位。
還有一種民間的稱謂習慣,就是自己的同事、同仁、朋友等,讓自己的孩子均以父輩的關係稱謂。毛澤東也遵從了這種民間習慣,他的警衛員,他讓孩子們叫叔叔,儘管這些警衛員和李敏、李訥的年齡差不多,有的還比她們小,這是毛澤東定的家規。這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民間的稱呼習慣。對工作人員、警衛人員,毛澤東工作中稱他們為同志,他認為稱同志感情最深。
生活中他則經常隨意叫,例如,叫他的管理員吳連登為“鹹城人”,因為吳連登是江蘇鹽城人,有時則喊他為“身邊一盞不滅的燈”。這也反映了民間對熟人隨意稱謂的特點。應該說,毛澤東開了最高領袖、最高國家領導人沿襲平民稱呼的先河,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它深深體現了毛澤東平民精神的可貴。
人,七情六慾,鍾情一物,極為之迷,現代人稱為“粉絲”。毛澤東這位世界級的大偉人,同樣有著平民一般的鐘愛。如果說有差別的話,就是毛澤東的著迷具更高水準。當然,更有別於時下的歌迷,只有狂熱,而無判斷。毛澤東鍾愛劉春泉的湘劇鬍子戲。劉春泉的湘劇鬍子戲,傾倒湖南觀眾,傾倒戲曲界名流。毛澤東就是諸多被傾倒者之一。
劉春泉,祖籍湖南湘潭,1934年4月出生在江西張家坊的一個養鴨的木棚裡,後成為著名湘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湖南湘劇院副院長。她的父親也是唱戲的,唱旦角。劉春泉4歲登臺獻藝,6歲譽滿江南,人稱“六歲紅”,唱生角。1956年,毛澤東在懷仁堂第一次看劉春泉的戲,他神情極為投入,右手情不自禁地放在左手掌上,點板點眼,演出結束,他對著李維漢稱讚劉春泉在《六郎斬子》中飾演的楊延昭。從此,他記住了劉春泉這位能演戲的小同鄉。
這之後,毛澤東多次點名看過劉春泉的戲,直到1975年2月。他看過的劉春泉的戲包括《生死牌》《玉麒麟》《追魚記》《天門陣》《盧俊義上梁山》《胡迪罵閻》《捉放曹》等,共計40多部。同大多數戲迷一樣,毛澤東1959年看過劉春泉的戲後,也要了劉春泉的兩張《生死牌》劇照和便裝照。他喜歡劉春泉的唱腔和演出風格,說劉春泉唱腔非常好,有周信芳的風度和氣魄,掛的鬍子也很漂亮。毛澤東欣賞劉春泉的戲,也更加關心她的成長。他要劉春泉記住,“滿招損,謙受益”,不要驕傲,要謙虛謹慎,向老一輩藝人學習,要傳教好年幼的一代,要做到又紅又專,創造出更多優美的舞臺形象,使觀眾滿意。
劉春泉一直到55歲還能唱生角,獲得很高的讚譽,她說:“這一切歸功於毛主席。”毛澤東的 這種親民的特點,體現在他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此只能述及一二。毛澤東親民的精神特點,使得毛澤東形象更加完美,成為不可超越的“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民救星”。
毛澤東的平民精神,極有現實意義,君不見,一些“七品”“八品”“九品”官,總覺得自己了不得,是什麼官命,視老百姓為草民,不屑一顧,如此官民對立,為人民服務何從談起。毛澤東卻不同,他雖然是國家領袖,卻從不以此自居,每次跟普通老百姓都能熱切交談、打成一片。可想而知,在毛澤東的心裡,老百姓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並沒有階級之分。
毛澤東這樣做,也讓身邊的每個人這樣做,要把普通人當成朋友,要把農民當成親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