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忘記歷史,等於忘記我們的過去。作為新時代熱血青年,我們應銘記自己的歷史,永不忘記革命先輩英勇奮戰的事蹟,學習傳承好先烈的革命精神,繼續開來再立新功。近期我跟隨前輩們來到邯鄲市大名縣直隸省第七師範學校(簡稱“直隸七師”)參觀學習。
直隸七師於1923年創辦,舊址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學院大名分院院內。創辦初期,以謝臺臣校長為首的廣大進步師生高舉:“五四”運動科學與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實行教育革命,倡導“以作為學(學生不可只啃書本,更需動手勞作)”,為推動直南一帶的新文化運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1926年,中共豫峽區區委員馮品毅同志在七師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大名特支,學校領導人謝臺臣、晁哲甫等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七師成為在直南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黨的優秀幹部的一個重要陣地。“七七”事變後,不幸毀於日寇戰火,學校不復存在,然而七師的革命影響和謝臺臣等同志的革命精神不斷激勵後人高舉旗幟、奮發前進。
重溫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銘記。直隸七師傳遞給我們的一種精神是拼搏,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只有拼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拼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受人欺辱、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經過百年奮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已經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強國,在歷史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透過此次實地參觀學習,我再次感悟了先烈為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面貌而進行的奮鬥與犧牲的壯烈,接受了紅色革命傳統和愛國教育主義洗禮,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注入了對黨絕對純潔、絕對忠誠的紅色基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更應該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給我輩的職責使命,從歷史中汲取警示、啟示與借鑑,銘記革命精神,保持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保持不畏艱難的奮鬥韌勁,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