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兩個慶之,一個是蕭梁陳慶之,一個是劉宋沈慶之。人們對於“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印象深刻,卻對於蒼頭將軍沈慶之印象不深。實際上,沈慶之比起陳慶之,功勞只高不低,而且兩人身上都有刑天英雄的痕跡——魏國效忠,死而後已。甚至可以說,陳慶之的偶像就是沈慶之。這位不太出名的沈慶之,是什麼人呢?
一、吳興沈氏
沈慶之字弘先,吳興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沈慶之壽命非常長,八十而終,其中早年經歷坎坷,所以在經歷很多事情之後,沈慶之成為僥倖存活的那一人。沈慶之年青時,在老家吳興參加義軍,抵禦邪教五斗米教的孫恩造反。當邪教被鎮壓之後,沈慶之便回到家鄉種地,這一種就是十年。就這樣,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轉眼就成了三十歲的中年人。在中國古代,因為戰亂、疾病等,人們壽命往往非常短暫,例如清朝人壽命只有二十九歲。此時已經是三十歲的沈慶之,在一般人眼裡已經是垂暮老人了。而歷史對於沈慶之開了一個大玩笑,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二、戎裝護駕
沈慶之的時代,是劉宋文帝劉義隆的時代。劉義隆對於武將非常提防,前文說過,同為刑天英雄檀道濟、裴方明都是死於劉義隆手中。沈慶之就是檀道濟麾下人,在劉義隆身邊時,沈慶之領淮陵太守。但是此時沈慶之還有職責,就是守衛東掖門,算是京城守衛之一。
劉義隆是被捧上皇位的皇帝,對於皇位非常看重,對於權臣和皇室宗親非常忌憚。如果檀道濟和裴方明因為帶兵犯了“權臣”的忌諱,那麼劉氏宗親則因為皇親的身份被劉義隆所惦記。劉義隆本身就是站在宋少帝的屍體上登基的,他深刻清楚,親戚們不會因為他劉義隆的存在,就不覬覦皇位。於是劉義隆對於劉氏宗親舉起屠刀。
比如皇親劉湛希望殺了劉義隆,擁立劉義康。劉湛的舉動對於皇帝是犯了大忌,所以劉義隆深夜召見沈慶之,看到沈慶之全身披掛嚇了一跳,沈慶之解釋為:“深夜召喚主將,必有大事,就提前換了戎裝。”劉義隆十分滿意,於是派出沈慶之去殺劉湛。劉義隆所託是人,沈慶之殺了收斬吳郡太守劉斌,剷除了劉湛勢力,劉義隆隨即流放劉義康,控制了大權。
三、平定南蠻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的說法。其中東夷平定了千年,商紂王武丁就是在平定東夷的路上,被周武王偷襲首都,丟了江山。春秋時期,平定東夷主要是齊國的事情。以至於到了越王勾踐時期,東夷已經不見歷史記載,僅剩越族。同時,晉國主要霸業就是平定北狄,大部分北狄都融入晉國,比如狐狄的名將狐偃已經成了晉文公的重臣,婁煩也從部落名稱變成了地理名稱。北部邊疆的少數民族之亂,在春秋之後就已經不是北狄,而是別的民族。西戎是在秦國稱霸期間被秦國統合,如果說晉國是吸納北狄來增強實力,那麼秦國就是吸納西戎增強實力。秦國統一天下之後,西方再來的就是絲綢之路的外部商人,西戎已經是地理名稱。而南蠻的平定比較坎坷,主要是春秋楚國就是南蠻,它根本沒有完成平定南蠻的歷史任務。在漢朝之後,南蠻就成為中原王朝心腹大患。
歷史上大規模平定南蠻的,在劉宋之前有兩人,一個是東漢末期的盧植,他是劉備的師父;一個是諸葛亮,他是劉備的謀臣。可以說劉備是平定南蠻的關鍵人員,他的策略是羈縻之策,就是教會南蠻人員種地,讓南蠻人員自己管理自己,中央並不輕易插手,但是有問題中央會協助解決。平定的意思是讓地方安穩,並不是殺人的意思。
劉備死後,繼承的西晉是排斥劉備人員的。很快西晉南遷、東晉成立,對於南蠻更是無心無力,南蠻矛盾因此爆發。在劉宋成立之後,南蠻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所以劉義隆讓沈慶之掛帥,平定南蠻。
有了盧植、諸葛亮的政策,沈慶之平定南蠻也是按照這個策略實行。少數民族叛亂,自然是有人不服中央,這些人妄圖與中央作戰,那就擊敗他們。但是也有人不是造反,沈慶之就安撫他們,教會他們種地,用禮樂教化他們。雖然沈慶之此次平定南蠻殺了不少人,但是更多的人投降後,沈慶之都很好地安置,沒有濫殺無辜,做到了平定南蠻。
四、隨軍北伐
劉義隆在位期間,對峙的是北魏最弒殺的魏武帝拓跋燾。拓跋燾多次列兵長江,但是劉義隆因為得位不正,也開展了多次北伐,以證明他的得位是正確的。
比如在元嘉二十七年,劉義隆命令開展北伐,沈慶之苦勸,但是他地位低微,沒人聽他的。作為朝廷的安排,沈慶之做了王玄謨的副手。對此,沈慶之的評價是:“你們北伐打仗,不用征戰沙場的將軍,選用一個白面書生,能有什麼用?”自此“白面書生”留在史書。
劉義隆此次北伐時間選的很好,以至於拓跋燾認為馬匹不好,勒令北魏各城守住就好,不要攻擊敵人。王玄謨攻打滑臺城二月有餘,未能攻克。此時北魏的馬匹已經養好,拓跋燾一聲令下,北魏軍從平城出發,一直南下,一路摧枯拉朽,直達長江岸邊。
王玄謨被迫南撤,此時對於王玄謨,宋軍準備放棄。但是沈慶之力排眾議,率兵北上,將王玄謨接回境內。後來劉義隆諮詢沈慶之,為何要接回王玄謨?沈慶之答道:“王玄謨攻擊滑臺,是朝廷的命令。他兩個月未能攻下滑臺城,是他能力的問題,是朝廷命令有問題,不是他個人問題。到後來魏軍南下,我們因此放棄自己部隊,是不合適的。何況此時王玄謨部已經人人自危,我們營救王部,不僅是王玄謨個人,也是告訴全軍,只要有條件,朝廷都會接他們回家。”
此戰後,沈慶之的兵鋒已經十分明顯,是檀道濟後宋軍中一個少有的打勝仗的將軍,名聲在外。
五、擁立之功
劉宋王朝的皇族喜歡內亂。劉義隆晚年,太子劉劭殺害劉義隆,登基為帝。天下又大亂,此時,根據劉義隆命令,與持節劉駿共同商議平定南蠻的沈慶之,與劉駿合兵一處,成為天下最大勢力,雖然當時沒幾個人看出這一幕。
事實上劉劭打算拉攏沈慶之,給沈慶之寫信。當沈慶之拿著信去找劉駿時,劉駿嚇得不敢見人。沈慶之闖入軍帳,見了劉駿,給劉駿看了書信。劉駿嚇地說:“請將軍在殺我之前,讓我見見母親。”沈慶之氣樂了:“我是按照先帝的意思,跟隨將軍平定南蠻之亂。眼下天下最亂的是首都,我們應該立刻平定首都,為先帝報仇。”劉駿趕忙下拜:“國家安危,在於將軍。”
因為沈慶之帶兵有方,十日就整編好隊伍,以為先帝報仇的名義率兵南下,很快就兵臨建康。一路上附庸的隊伍不計其數,路上,劉駿稱帝,封沈慶之持節使,就是原來劉駿自己的差事。很快,劉駿的兵馬就佔領建康,擒殺劉劭。劉駿史稱宋孝武帝。
六、無暇安詳
宋孝武帝對於沈慶之非常仰仗,加封沈慶之很多官爵。沈慶之後來平定南蠻之亂,與前面說的不是一個地方。此時沈慶之年事已高,他出行經常戴一頂狐皮帽子,因此少數民族稱他為蒼頭公。每當蒼頭公出現,少數民族必然不敢叛亂。
可是沈慶之自認年事已高,已經七十的他希望致仕回家。劉駿多次挽留無法,只得讓沈慶之退休回家。可是沈慶之在家不到三年,劉誕造反,危難之際劉駿緊急啟用沈慶之,沈慶之不負眾望平定劉誕。
劉駿與沈慶之感情非常好。有一次劉駿大宴群臣,席間命人賦詩,沈慶之說:“我不會寫字,我說,讓人來寫。”於是脫口而出:
微生遇多幸,
得逢時運昌。
朽老筋力盡,
徒步還南岡。
辭榮此聖世,
何愧張子房。
劉駿對於沈慶之也十分依賴,去世之時,任命沈慶之為顧命大臣。
七、飲鴆被殺
宋孝武帝劉駿去世,雖然劉子業登基,但是按照慣例,劉宋皇室又開始了內亂。譬如劉駿剛剛去世不久,義陽王劉劉昶造反,劉子業任命沈慶之平叛,嚇得劉昶叛逃北魏。
但是皇族這個階級是個很變態的階級。在劉宋皇室中,皇位繼承動盪不說,繼任者還往往不是什麼好人。劉劭是,劉子業也是。劉子業是中國歷史有名的暴君,他嗜殺如命,又與姑姑、姐姐通姦。因為知道自己能力不行,劉子業就要殺他的叔叔們。而他們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屏障,那就是沈慶之。
沈慶之勸說劉子業多次,但是卻被劉子業下令,毒酒鴆殺。可憐經歷劉裕、劉義符、劉義隆、劉駿、劉子業五朝元老,經歷東晉、劉宋兩代帝國的沈慶之,為國家平叛兢兢業業的一生,落得個如此下場。時年沈慶之正好八十歲。
劉子業殺害沈慶之沒多久,就被下人伏兵殺害。可笑可笑,劉義隆時,身邊有沈慶之,成為帶兵平叛之人。劉駿時,身邊有沈慶之,成為護駕登基之人。劉子業身邊也有沈慶之,卻被劉子業自己鴆殺,劉子業落得個被賊人殺害的下場。
寒言冰語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沈慶之八十尚能平定天下,威猛異常。他的離世再次告訴我們,封建王朝是多麼血腥恐怖的社會制度。
沈慶之雖然出身草莽,可能都不會寫字,但是不妨礙他曉得事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套儒家理論,可能沈慶之都不認識,卻用一生踐行。
沈慶之可惜生在了那個時代,若是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沒有封建王朝的皇室更迭,他的晚年,一定會像建國七十週年大慶花車上的老兵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