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淨蒼穹,長猿淒厲,空谷迴響;竹柏大地,溪水潺流,幽林靜謐。若待此時,隻身遊覽,無人於旁,天地悠悠,愴然而淚,豈不寂寞?
然而,我生活的土地上,這種意境少有了。唯有翻開《寂寞聖哲》,穿越時空,回到鐵馬錚錚的春秋戰國時代,尋覓在火光硝煙裡獨身寂寞的先哲們,領略他們心靜如水的境界。
看一眼老子,他如龍,多年隱雲霧,如麒麟,萬世不現身。老子神秘的身影常常忽隱忽現,這位絕頂的大哲人創立了延今的道教,卻只能帶著《道德經》默默朝暮色的夕陽遠去。老子太出世了,說他超凡脫俗也算是貶低他了,一如書中之言“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戲他都已瞭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似曾相識,周朝的大廈將傾,山河將崩,九州輻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將面臨一場浩劫,‘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老子碩大的頭顱裡裝得太多了,以至於這位先哲對這世道徹底悟透,寧願一人出世,永不入世。
相比,同樣也很出世的莊子,同樣也很寂寞,但他們不一樣。老子一去渺然,莊子則帶的是永恆的鄉愁,這位哲人亦稱“天才”,也唯有他表情最豐富,他渾然將激情與超脫結合,顯得無比傲氣,可也許就是這種傲氣的人受到天公的嫉妒吧?他漫步江湖,無處可覓自己的家園,這種鄉愁是他的可悲啊!
既出世又一心入世的先哲恐怕莫屬孔子了,他周遊列國,幾年如一日,無道之君將他驅於門外。怪不得鮑先生比喻他是“黑暗王國裡的殘燭”,一心救世卻屢屢碰壁,但還是痴痴地相信光明就在前方。及死後,才欣然地留下一部《論語》而流芳百世。
無論是老子、莊子、孔子,亦或是沒提到的墨子、孟子、荀子,即使都超脫了,都出世了,我不禁想去問,他們真的寂寞嗎?我認為不是。他們超脫,達到了古往今來無人登峰的境界。確實,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但他們自己卻能理解自己。越是這種境界,老子什麼都懂了,什麼也不稀罕了,這時,他還能理解寂寞嗎?他恐怕早就知道自己註定要這樣,還有什麼值得去寂寞呢?
寂寞聖哲,只有心志高遠,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流芳百世,這是我讀了這本書的體會吧。(百藝書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