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每逢創作重要作品,非得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不可。《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這不能簡單地用在陝北可以避開城市喧囂、減少干擾來解釋。一種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的氛圍氣場,一種祖祖輩輩誠實勞動的寶貴品格,一種“土地不會虧人”的篤定信念,對路遙的創作太重要了。終其42歲年華,墾殖收穫他的滿山果實芬芳。“牛一樣勞動,土地一樣奉獻”,路遙一生不變的信條(《人民日報》11月5日)。
無獨有偶,“我作為總統,很少在橢圓形辦公室做出重大決定。重大決定時,我往往離開幾個小時,躲到林肯起坐間或者戴維營、比斯開灣或聖克利門蒂的小圖書室。在那些遠離華盛頓的嘈雜聲而給我以孤寂的場所,我能夠進行最好的思考,做出最好的決定”(《領導者》尼克松著尤勰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86年內部發行第63頁)。
還有“西礁島回望”(文/溫憲《人民日報》2010年9月10日第23版):西礁島上的“古巴情結”因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段經歷更為濃烈。1931年,海明威搬入西礁島懷特黑德大街907號,並在那裡創作了《喪鐘為誰而鳴》、《午後之死》、《非洲的青山》、《獲而一無所獲》、《乞力馬紮羅的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多部作品。1939年,海明威從西礁島來到古巴首都哈瓦那,並在那裡度過了他一生中超過1/3的光陰。他曾經這樣描述古巴:“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鄉,就是命運歸宿的地方”。
海明威移居古巴後,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成為對西礁島最為情有獨鍾的歷史人物。1946年11月,醫生建議患病的杜魯門到溫暖的地方休假。時任美國海軍艦隊司令的尼米茲向杜魯門推薦了位於西礁島上的海軍基地司令官邸。此後,這一休假地被擴建成為“小白宮”。從1946年至1952年,杜魯門曾在此度過11個假期,總計175天。就在這個偏居一隅的“小白宮”,杜魯門密切關注朝鮮戰爭事態發展。1951年年初,他在此醞釀了一個爆炸性的決定:解除時任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遠東總司令、美國陸軍遠東司令、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職務,“以此捍衛總統對軍隊指揮官的權力”。當年11月,他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在“小白宮”內討論朝鮮戰爭“不利的戰情”,並一反常態地在那裡舉行了記者招待會。10天之後,他中斷了在西礁島的休假,回到被他稱為“白色大監獄”的華盛頓白宮。
除杜魯門外,曾有多位美國總統到訪“小白宮”。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來到西礁島,曾隔海向古巴眺望。此後不久,古巴導彈危機的發生震驚了整個世界。小小西礁島,承載著多少如煙往事!
張賢亮創作,祖國大地任我走,還在紐約和巴黎長住,但時間一長仍要回到銀川:“我在銀川受傷,也是在銀川治癒”。
(馬秀山 2021年11月7日)
相關連結:《鄉戀》(李谷一演唱;馬靖華作詞,張丕基作曲):
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愛,我的美夢,永遠留在你的懷中。明天就要來臨,卻難得和你相逢,只有風兒,送去我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