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無相乘,虛實相生。在老子看來,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
《伯凡·日知錄》:暗局比明局更重要,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有價值。
想百度一下“有無相乘,虛實相生”的完整解釋,發現竟然沒有找到,暫時也不妄言。從吳伯凡的解釋中,其中就包含有暗局和明局的概念,想說的就是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
吳伯凡的暗局與明局說明了事物的實質和表現,一個複雜系統的暗局決定了明局的存在邏輯。我理解其表達的道理跟何帆說的慢變數和快變數的原理是相似的,屬於社會和環境層面,暗局和慢變數是明局和快變數的底層邏輯,決定了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
對於企業管理來說,使用這個邏輯來解釋,企業表現出來的現象是由底層邏輯決定的,這個底層邏輯就是企業文化。這裡說的企業文化不是看起來怎樣,而是蘊含在企業員工每個人骨子裡的東西。
企業文化屬於暗局,業務表現和企業當前的發展趨勢屬於明局。明局向好的表現是企業發展的存量,能洞察暗局才能做好增量,此乃企業經久不衰之道。
所以很多東西不是看起來怎樣就怎樣,要拉長週期看其價值體現。所以能夠看懂暗局的人是有格局的,因為他能夠洞察本質,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這個人是短期主義者還是長期主義者,有長期主義的企業家擁有更大機會帶著企業長期發展。
最近也在思考價值的問題,包括社會的價值、企業的價值、產品的價值、產品管理的價值、某項工作的價值、個人價值等等。也有兩條領悟:
一是領悟到這個所謂的價值都不是從內部視角出發的,而是從外部視角來看這個“東西”是不是有價值。
對個人而言,在企業或者團隊裡面,不是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而是領導和上司或者員工覺得你有價值才算作價值。不管是否真的有產生價值,但一定不是由自己來評判的,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會說那些自認為很厲害的人是自以為是。
對產品而言,也不是提供產品的人覺得有價值,而是客戶用了覺得有價值,那這個產品才會有價值。所以產品是否有價值是由客戶來判斷的。
二是就是所謂的“暗局”,暗局可以理解為事物背後的真相,跟真相的美與醜或者真與假沒有關係。
最近遇的事看的書都好像跟這個東西相關,側面印證了《道德經》描述的天下大道就是“無”,然後無中生有,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暗局邏輯。看到本質了找到真相了,不管是社會、企業還是個人,離成功就越近。
一個成天對你笑著的人,對你言聽計從或者稱兄道弟,但如果實際上他的本意就想陷害你,那可能只是表現出來的明局,心裡想的就是暗局。而你在不知道暗局的情況下,對他產生了信任和依賴,無話不談,最終讓自己陷於困境。如果洞察到他的不良動機(暗局),就會提前防範,化險為夷。這只是一個假想中的例子,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可見,陽奉陰違、暗度陳倉也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企業的優秀員工離職常常表現在悄無聲息的突然之間,其離職原因大多數也都冠冕堂皇,如果我們以為這是真的,那優秀員工必然會越來越少。為什麼優秀員工留不住?偶爾聽到第一桶金學派中的一個分析有點道理,排除特殊因素,員工留不住的常見本質上的原因:一是企業管理不善制度太嚴苛,條條框框太多管得太細,員工缺乏自由;二是捨不得給員工讓利,員工付出未得到回報;三是沒有為員工未來發展負責,員工看不到成長的希望;四是......第四條不記得了。這些可能是企業留不住優秀員工的根本原因,遺憾的是要離職的優秀員工不會讓老闆知道,或者老闆當做不知道。
暗局也可以表示成事需要遵循的自然規律和基本常識。利他主義、積極心態、相互信任、團隊協作等都是增加成事機率的基本素質,但在人性面前,能做到者則寥寥無幾。以客戶為中心,管理不能大於經營也是企業成功的基本邏輯,但在短期利益和長期主義之前,企業往往背道而馳。有時候其實這就是大道至簡,沒那麼複雜。......
所以“價值”和“暗局”是兩個關鍵詞,“價值”是由“暗局”這種底層邏輯決定的。看到暗局,是一種持續需要提升的能力。
用需要想一想的一句話來結尾:“如果你不按你想的去生活,那麼終有一天,你就只能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
暗局有道明局有路,道路坎坷吾欲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