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歡迎參與今天的小歪鑑寶活動,我掏出一張齊白石的畫,與君共賞。
大家都知道齊白石畫蝦厲害,沒想到他畫的雞也藏著學問。
這幅畫初看簡單,但越看越不簡單。
畫面內容一目瞭然:兩隻毛茸茸的小雞,在爭搶一條蚯蚓。
齊白石筆墨渾樸稚拙,兩隻可愛的小肥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所以這幅畫的特色僅僅如此嗎?似乎還有其他的東西,要挖。
我們不妨從題跋上找思路。
這就是解密這幅畫的鑰匙了。
明明是兩隻雞爭蟲吃,題目卻叫作“他日相呼”,兩者似乎毫無關係。
其實“相呼”二字,確實有典故來歷。
漢代《韓詩外傳》有云:
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
作者是韓嬰,他認為雞是“德禽”,具備五種品德,分別是文、武、勇、仁、信,還做了相應解釋。
其中提到雞有“仁”德,因為雞看到食物,會告知同伴一起來吃,不獨佔。
可是,我們看到齊白石畫中的小雞是在爭食。
不是說雞有仁德,會一起吃飯的嗎?怎麼又搶起來了呢?
原來,白石老人很清楚雞有五德這個概念,但他平時是以造化為師,在實際生活觀察中,他發現小雞還是自私搶吃的,而老雞見到食物呼喚同伴。
這就可以聯想,美德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通過後天培養,磨礪,昇華所得。
小雞得到了老雞的言傳身教,這才慢慢有了美德。
洞察到這一點,白石老人提筆落下“他日相呼”四個字,在雞的身上,他看到了美德養成之路有了深刻感觸,這樣的感觸,透過簡單的圖畫,傳下來了。
齊白石不直接對當下場景描寫“今日相爭”,卻寫“他日相呼”,用意深遠。
這張圖早已跨出了純粹美術的領域。在高中時,它被拿來考美術鑑賞,被拿來考生物知識,還被拿來考哲學。
面對食物,今日相爭,明日卻相呼,是一種矛盾,卻給人一種精神的充盈感。
從前學唯物辯證法時,老師提到過矛盾的同一性與發展性:
1.矛盾雙方相互依賴,2.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3.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
這兩隻小雞之間的鬥與合,就是矛盾的雙方,雖然今天在鬥爭,但明天就是具備美德的好雞,這樣矛盾雙方就進行了轉化。今天沒有品德,不怕,我們透過教化,透過學習,來日可以獲得,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最後再來看這幅畫,我覺得妙極了,中國畫講究意境延伸,其他畫家普遍停留在空間上的擴充套件想象,齊白石的這幅,卻做到了時間與哲理的延伸。
請靜下心細細品味,這裡關乎成長與改變,關乎時間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歡迎進入中國文人畫的美好世界。
我是江戶小歪,如您喜歡本文,請不吝點贊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