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專家:毛新梅
寧夏兒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以前我媽經常把兩句話掛在嘴上,一句是“小孩子是沒有腰的”,另一句就是“小孩子是不知道累的”。直到生娃後我才深有體會,小孩子的精力充沛有多“費媽”。
不會走路的時候,每次帶出去都像懷裡揣個猴兒,左顧右盼,前後攛掇,一不留神就 “蹬鼻子上臉”,要靠老母親的洪荒之力才能將他控制在懷裡。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些聲音,告訴你“等寶寶學會走路就好了。”
然而,當他學會走路以後,你才會懂什麼叫徹底失去了控制,就好像是被壓在五指山下的猴兒“解除封印”後重回花果山,無所顧忌,肆意妄為,不知疲憊。
每天翻箱倒櫃,對著門和抽屜一次次地練習開關,學小豬佩奇跳泥坑,地板動作不停歇,把牆壁塗得“五彩斑斕”,出門瘋玩一天不喊累,開啟水龍頭渾身淋溼上竄下跳……巴不得像齊天大聖一樣捅上天去。
面對精力旺盛的小孩子,老母親只能一邊河東獅吼,一邊想方設法用新鮮的事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免搞出更大的破壞。
回頭再看看孩兒他爹,要麼父愛如山,巍然不動;要麼山體滑坡,不知所蹤……於是乎,絕望的老母親只能仰天長吼:為什麼小孩子精力這麼旺盛啊?
關於這個疑問,科學家們其實也做過相關研究,可能科學家也被充電5分鐘,鬧騰2小時的娃搞瘋了,所以才下定決心為世人研究其中的緣由吧。
生了一臺永動機?其實是兒童的抗疲勞能力強
小孩子之所以玩起來跟上了發條一樣活力無限,與其自身的抗疲勞能力密不可分,而且,孩子的體力恢復速度也快得驚人,甚至超過了專門訓練的成年耐力運動員。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物件分別是平均年齡10歲半的男孩;國家級男性運動員;極少從事劇烈運動的成年男性。
三組人員分別作兩組7秒鐘的腳踏車衝刺騎行,然後連續30秒快蹬腳踏車。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們並不容易被騎行運動累倒,與專業運動員的疲勞程度相當。
因為孩子的個頭小,肌肉距離心臟較近,而心臟會泵出富含氧氣的血液,因此孩子更多運用有氧新陳代謝,有效利用氧氣,所以在高強度運動中比較不容易感到疲勞。
除此之外,小孩的新陳代謝能力也很強,細胞生長及更換的速度快,細胞活躍度高。所以他們都比較活躍,精神也旺盛,體力恢復程度也比成年人強。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人早就累壞了,孩子們卻一直玩啊玩。
畢竟,小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他們只是不會累,體力恢復較快罷了。
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強烈
從生理因素角度出發來分析,小孩子精力比較充沛的時期,都是兒童對於世界的探究慾望最強烈的時期,這時候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語言、動作、思維等方面開始逐漸發展。
所以這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想要感知的,也許你覺得無趣的事情。他都覺得新奇好玩,再加上大腦和身體的發育,每天都處於思維活躍,精力旺盛的狀態。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確實會累癱大人,但他們仍然可以蹦蹦跳跳,絲毫不覺得累。
小孩子天真爛漫,不知壓力為何物
其實,小孩子不會累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孩子沒什麼思慮消耗。人每天有體力消耗,有腦力消耗,有情緒消耗等等,將其分類可以分為“明耗”和“暗耗”。體力消耗是明耗,腦力和情緒變化是暗耗,同等時間消耗,暗耗比眀耗要多得多。
你是不是也這種感覺?自己一天下來感覺沒做什麼事,可就是覺得很累。
來源丨網路
因為成年人會因為各種慾望、社交矛盾、物質差異、工作等因素產生自我內耗,而這種內耗每天都有,而且自己很難控制,可能會導致成年人產生失眠、焦慮、抑鬱等狀態,或是在睡夢中也被瑣事糾纏,所以睡眠質量也不高。
但是你再想想小孩子能有什麼煩心事呢?在最喜歡的恐龍和奧特曼之間二選一?媽媽不給買艾爾莎同款裙子?
無憂無慮的孩子 來源丨pixabay
他們既不需要像大人一樣參與過多的社會勞動,又能睡一覺醒來將煩惱全都忘到九霄雲外。
小孩子的思慮轉瞬即逝,基本不存在腦力消耗和情緒消耗,而成年人則恰恰相反,古人云“思慮之害,過於酒色”,這也是為什麼成年人容易覺得累的原因之一。
專注一件事就察覺不到累
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小孩和大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小孩做事更專注。小孩子做任何事都是全身心投入進去的,思想中也不會摻雜任何其他的因素,即便是在搞破壞的時候也是全神貫注地進行的。
而伴隨著人的成長,我們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簡簡單單的小孩。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會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卻唯獨少了那份專注和熱愛。回想自己青春年少時,專注自己喜歡的事,是不是察覺不到一絲累意,只有充實感和成就感。
或許,想要自己保持精力充沛,朝氣蓬勃,關鍵點就是專注做好當前的事,比如專注地帶娃?
乾了這碗毒雞湯,回到現實中繼續上演家庭版的《Tom and Jerry》,和精力充沛的娃再戰三百回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