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遺傳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我們在下一代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無論是長相、性格、身高等都有很大機率遺傳父母。
但遺傳和基因也有“不靠譜”的時候,比如學歷都很高的夫妻,生出的孩子成績卻非常普通,甚至達不到大多數人的水平。
是的,學霸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學渣,但這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若能放平心態、因材施教,孩子仍有可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擁有一番作為。
博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要問學霸的孩子是學渣是種什麼體驗?我想這位媽媽一定很有發言權。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令人頭疼的難題,尤其是對於普通學歷的家長,現在的作業難度確實“非同一般”,那麼高學歷家長輔導作業難道就會容易一些嗎?也不一定。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出鏡的正是寫作業的女兒和輔導作業的媽媽,影片開頭就聽見媽媽崩潰大哭,說不想做女兒的媽媽了。
她之所以說出這樣絕情的話,理由很簡單,作業只有幾個生字,但女兒卻足足寫了三個小時,在一旁輔導作業的她才終於在折磨中崩潰了。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連博士都能考下來,女兒卻一點沒遺傳自己的智商和學習的熱情,寫作業還是這麼難!
父母是學霸,孩子的學習就一定好嗎?
和這位媽媽有同樣疑問的,還有北大教育學院的丁教授。
丁教授還是北大的博士生導師,妻子也是高材生,按理說兩個人的智商能力都不差,偏偏女兒給了丁教授“當頭一棒”。
丁教授6歲就已經把新華字典背下來了,童年時就已經是出了名的天才,可談到自己給女兒輔導作業時一臉苦笑說道“天道,沒辦法”,更是直言女兒跟他們夫妻倆比起來差太遠了!
但面對女兒的普通,丁教授也看得開,認為孩子的資質無論普通還是卓越,父母都得承認和接受。
面對採訪,丁教授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而且父母要清楚無論自己有多麼優秀,孩子大機率都是一個普通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智商和資質不能遺傳呢?其實即便是長相和性格也不是完全遺傳的,也會受到後天的影響,智商和資質也是如此。
正如丁教授所說,孩子的成績差異、分數差異,主要來自自身資質和孩子的能動性。
何況,從遺傳學上來看,在子子輩輩之間,“均值迴歸”是普遍規律,父母的高智商也許已經是家族頂端了。
這也告訴我們,要找到促進孩子能動性的事情,才能有效激勵孩子。有時一味強迫他們在自己不感興趣的方面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不僅耽誤天賦,也會加重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放平心態、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孩子的王道,對任何人都適用。
發現孩子的閃光,讓他成為“他自己”
有項統計資料顯示,考上清北名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公務員或中小學教師的家庭,因為從學歷上看這兩大群體是國內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體。
同時,教育還有代際的傳承功能,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優秀可能真的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和薰陶。
另外一方面,也是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的,就是承認孩子的普通。實際上,95%的孩子出生長大後都註定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家長們不願意承認的事實。
父母看孩子總是感性的,如果能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雙方都會更輕鬆更快樂。
有些人註定不是“學習的料”,與其讓孩子和自己都陷入這種痛苦中,不如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從他的閃光點特長培養出發,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充分發揮優勢,在除了學習和分數的另一個領域也可以出彩。
當父母們能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和“大家都是普通人”這兩個道理時,教育就會變得輕鬆,孩子的成長也會伴隨更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