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英特爾第11代處理器走到今天,我相信每一位用著10代或者近期欲裝新機的朋友都能以一顆平和的心去看待。這一代產品的地位無比神奇,你說它存在感很強嗎?並不算,當下就連發售一年半的i5-10400F都仍然牢牢佔據千元級主流CPU市場冠軍寶座,相比之下關注11代i5-11400F的網友卻少了很多。
11代是擠牙膏嗎?當然不是!IPC有著19%的大幅提升!而且還有AVX512的加成,這如果都算擠牙膏,那隔壁AMD翻身之戰Zen 3架構(同樣IPC+19%)也不過半斤八兩。
11代上市已滿半年,空缺的低階市場因為沒有全新意義上的11代i3、奔騰和賽揚參與,而僅僅只有10代Refresh出來的i3-10105、G6405等馬甲型號,所以入門級消費者對11代並沒有概念。中高階市場除了近倆月11代i7、i9有著較為明顯降價趨勢從而逐漸取締10代之外,前文提到的i5系列仍然明顯更貴(+15%左右)。
以往在買新不買舊思想的暗示下,只要價格合適,我們也會盡可能建議消費者選擇新上市的處理器,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過去半年幾乎沒有多少慾望推薦第11代。
11代的風評總體不算很好,心心念唸的AVX512加成最後反而成了高溫、高功耗的罪魁禍首。到了之後的12代處理器又被英特爾悉數回收,視實際情況“分類發放”。
▲ 2018年2月的配置單
即使我們今天通篇配置推薦用的都是第10代處理器而沒有11代,我覺得都不可能會有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罵我,說我幫奸商清庫存。這放在以前,你好端端的i5-8400六核不推薦,非要上價格更貴的四核i5-7500,我覺得是個正常人,良心都過意不去。在當初即使只有Z370一款主機板可用的情況下(H310和B360晚了整整半年,為了給7代留出清貨空間),我們都儘可能建議消費者選擇i3-8100+Z370的組合來取代i5-7500+B250(這個方案其實更貴),兩者不僅效能相近,前者也明顯更有“前途”。奸商則會告訴你,i5比i3厲害,僅此而已。
不過即使處理器還是10代便宜些,但主機板基本都會用500系列,一方面400系列真的已經過時而逐步退市,另一方面500系列至少能給人一點念想,“萬一用10代的我哪天就想著去升級11代了呢?”,至少500系列都可以支援11代,而400系列則普遍功能受限。
【2】11代的價效比來自何方
11代其實是有價效比的,至少這一代i7目前價格已經持平於10代,但效能卻明顯更好。並且這一代的i7、i9就是“大亂鬥”的局面,核芯顯示卡在當下也幾乎都是“白給”:
① i9就是高頻版的i7,但價格貴很多,就是個單純的i7-PLUS,直接PASS;
② i7-11700F、i7-11700之間幾乎沒有差價,後者白給UHD750,所以優先選後者;
③ i7-11700KF、i7-11700K之間幾乎沒有差價,後者白給UHD750,所以優先選後者;
④ i7-11700K、i7-11700之間雖然有200差價,兩者都白給UHD750,但前者頻率更高些,所以兩個都能選;
⑤ 獨立顯示卡漲價CNM;
⑥ 核芯顯示卡=免費=YYDS。
至於i5系列,11代i5其實也挺划算,尤其是自帶核芯顯示卡的i5-11400,自帶的UHD730核芯顯示卡可以流暢執行英雄聯盟等遊戲,解決獨立顯示卡價格高昂的顧慮。
目前相匹配的B560主機板大多也價效比頗高,像入門級的微星B560M-A PRO/B560M-BOMBER這些,除了支援最基本的PCI-E 4.0特性(需搭配11代處理器才能實現),能夠支援使用PCI-E 4.0規格高效能固態之外,還集成了高效能的2.5Gb網絡卡,也算是滿足11代消費群體最基本創新體驗需求的高性價比組合。
12代上市在即(還有半個月左右時間),但前3~5個月基本只能買到Z690主機板+幾款K系列中高階型號,對於80%的英特爾平臺傾向群體而言,10代、11代仍然是未來半年左右時間裡,最符合價格預期的選擇,除非你打算換換口味,入手AMD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