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表示“比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師不必賢於弟子——《師說》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阿房宮賦》
其勢弱於秦——《六國論》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寡人之於國也》
難於上青天——《蜀道難》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陳情表》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於”表示引出物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
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指南錄後序》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終不能加勝於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滕王閣序》
“於”表示“在”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
遊於赤壁之下——《赤壁賦》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赤壁賦》
寄蜉蝣於天地——《赤壁賦》
託遺響於悲風——《赤壁賦》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指南錄後序》
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指南錄後序》
將藏之於家——《指南錄後序》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五人墓碑記》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五人墓碑記》
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五人墓碑記》
贈諡褒美,顯榮於身後。——《五人墓碑記》
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記》
以老於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
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設九賓於廷——《廉頗藺相如列傳》
會於西河外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
因擊沛公於坐——《鴻門宴》
樊噲覆其盾於地——《鴻門宴》
龜玉毀於櫝中——《季氏將伐顓臾》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季氏將伐顓臾》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寡人之於國也》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項脊軒志》
然餘居於此——《項脊軒志》
雞棲於庭——《項脊軒志》
嘗居於此——《項脊軒志》
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遊於江潭——《漁父》
教以慎於接物——《報任安書》
定計於鮮也——《報任安書》
幽於圜牆之中——《報任安書》
拘於羑里——《報任安書》
受械於陳——《報任安書》
囚於請室——《報任安書》
灌夫受辱於居室——《報任安書》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報任安書》
幽於糞土——《報任安書》
而文采不表於後世——《報任安書》
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報任安書》
近自託於無能之辭——《報任安書》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逍遙遊》
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彼其於是,未數數然也。——《逍遙遊》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
儼驂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滕王閣序》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滕王閣序》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滕王閣序》
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滕王閣序》
奉晨昏於萬里——《滕王閣序》
幸承恩於偉餞——《滕王閣序》
“於”表示被動
不拘於時,學於餘。——《師說》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赤壁賦》
五人者,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高爵顯位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聖人不凝滯於物——《漁父》
至激於義理者不然——《報任安書》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季氏將伐顓臾》
具於五刑——《報任安書》
“於”表示“因為”——“於是”
於是王召見——《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頗藺相如列傳》
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鴻門宴》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
“於”表示“和”
趙嘗五戰於秦——《六國論》
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季氏將伐顓臾》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寡人之於國也》
室西連於中閨——《項脊軒志》
其制稍異於前——《項脊軒志》
“於”表示“向”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師說》
學於餘——《師說》
將請罪於君,君不許;
請罪於母,母不許;
請罪於先人之墓——《指南錄後序》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五人墓碑記》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五人墓碑記》
“於”表示“到”
輦來於秦——《阿房宮賦》
從徑道亡,歸璧於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寡人之於國也》
鵬之徙於南冥也——《逍遙遊》
終期於盡——《蘭亭集序》
“至於”——到了……的境地
至於顛覆——《六國論》
至於今——《五人墓碑記》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秋水》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秋水》
至於成立——《陳情表》
何故至於斯——《漁父》
至於鞭箠之間——《報任安書》
下至於茲——《報任安書》
“於”表示“對於”+話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寡人之於國也——《寡人之於國也》
於俗不信——《報任安書》
彼於致福者,為數數然也——《逍遙遊》
暫得於己——《蘭亭集序》
“於”表示“對”+名詞/人/方向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燭之武退秦師》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陳情表》
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報任安書》
當其欣於所遇——《蘭亭集序》
亦將有感於斯文——《蘭亭集序》
齊人勿附於秦——《六國論》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鴻門宴》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鴻門宴》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季氏將伐顓臾》
“於”表示“從”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遊於是乎始——《始得西山宴遊記》
日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赤壁賦》
虎兕出於柙——《季氏將伐顓臾》
從王於師——《指南錄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