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到底有多簡單呢?只要能看清浮漂,能提得動魚竿,就沒問題,那麼釣到魚到底有多容易呢?學會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魚制宜三個施釣思路,就一點也不難。
咋一看,肯定會覺得這觀點就是吹牛,因為十個釣魚人,十次出釣七次空,還有三次鬧小魚,真正能做到次次連桿、回回爆護,就是大師也困難。
如果僅僅將釣魚當作個休閒的運動方式,那隨心所欲也無妨,心態好就行。如果較真一點,對結果比較計較,那就不能太過於隨意了,那麼,什麼叫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魚制宜呢?
一、因時制宜
因時制宜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的,第一個層面,是從時節上,不同的季節,要根據應季的特性、魚的食性,準備相應的餌料。
第二個層面,則是根據出釣的不同時間段,靈活選擇釣近、釣遠,釣底、釣浮。將這二者結合,自然能無往而不利。
1、不同的季節,魚群對餌料的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
春季的魚,對食物的脂肪需求最旺盛,一方面是因為整個冬季都沒有進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繁殖、產籽做準備。
所以春季釣魚,不要捨不得用腥餌,但是,考慮到春季的實際情況,各種水藻才是魚群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所以蟲腥加藻腥,誘魚效果才更好。
到了夏季,野外的魚是不缺乏食物來源的,其素餌來源,主要是水植、水藻的根系、草心,葷餌來源主要是各種水生昆蟲以及小魚蝦、軟體動物。
但是,因為夏季水體溫度高,很多沉澱在水底的食物,都會因為高溫而發酵、腐敗,帶有一股發酵後的酸臭味,所以在夏季用餌,用發酵後的餌料,誘魚小姑會更好一些。
到了秋季,各種植物、水藻的纖維都已經老化,雖然魚群一樣不缺乏食物,但是,為了應對入冬,魚群都會大量進食補充脂肪。在用餌策略上,適口性、味型、脂肪比例,都要照顧到,誘魚效果才更明顯。
到了冬季,除了少數適應性較強的魚種,大多數淡水魚都會因為低溫進入冬眠,即便有進食慾望的魚,也會因為低溫大幅降低活性。
2、不同的時間段,靈活選擇釣近、釣遠、釣底、釣浮
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夏秋出釣,早晚清涼,午間酷熱,所以早晚釣近、釣底,午間釣遠、釣浮。
到了冬春二季,清晨出釣,別說人受不受得了,魚是肯定受不了的,所以多選擇10點之後出釣。
而釣距則要根絕春冬二季,不同的日照強度、時間,靈活選擇釣南還是釣北,儘量選水溫高一些、暖和一些的區域。
二、因地制宜
中國是農業國家,除了青海、西藏、內蒙,大多數省份,不管是人工修建的水源,還是天然湖庫、河流,水源附近必有大規模農作物區域。
因此,不同的水域,其水體內的魚群,必然會在食性、習性上,有明顯的特色,在釣法上,也要根據水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有所斬獲。
1、什麼地方的魚,就愛吃什麼樣的餌
俗話說,南米北面,也就是南方人喜歡吃米,北方人喜歡吃麵,這是很典型的地域農作物區分出來的特色。
事實上,水域附近的農作物不同,魚群的食性也不一樣,比如附近大規模種植水稻,那用稻米來打窩、誘釣,肯定不會空軍。
如果附近種植大規模油菜花,用豆粕、豆餅做主料打窩,漁獲肯定也不會差。並不是說所有的魚都會如此,但是,遵守這個規律,肯定是沒有大問題的。
2、不同的地形,採用不同的垂釣方式
不管是什麼樣的水域,只要是野外水域,其近岸必然會因為水流沖刷、地勢、水草生長等各種因素,形成特色不同的近岸地形。
很少會有整整齊齊、一馬平川的近岸地形,能讓我們無所顧忌地使用各種釣法。所以,如果近岸多草,臺釣容易掛底、掛草,就要用長竿短線的傳統釣,亦或者拋竿、路亞等釣法。
如果近岸地勢高,水比較深,那就要考慮用磯釣。
總而言之,決定用什麼樣的釣法,地形、水情才是最大的決定因素,當然,目前的主流釣法,本身的適應性也比較強,所以這一點倒也不必過於糾結。
三、因魚制宜
所謂的因魚制宜,其實就是指結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基礎上,要根據目標魚的生理習性、食性,準備針對性的餌料。
不同水域的魚,對食物的口味上會有所不同,但是,食性上肯定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比如鰱鱅,不管在新疆還是在海南,用溶散好、霧化好、比重輕的餌料,誘魚效果都會不錯。
但是,結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就要再進一步了,比如水質較肥,水色較深,那肯定使用是味型更濃的餌料誘魚效果才更好。
如果水質比較潔淨,水中植物多,那麼肯定使用味型較為素淡一些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種邏輯,基本上也適用於其他不同種類的魚類。
釣魚無大事,無非是如何配餌、如何施釣,以上三個思路,如果獨立地看,不過是一些泛泛的說法。
但是結合起來,應時、應季,根據水域周邊的農作物情況、近岸地勢,目標魚的食性、習性,綜合地去應對、去準備,那麼大膽的說一句,釣魚一點也不難,就算不上吹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