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笑著調侃道:“時尚是一個怪圈,很多過去的設計理念,在經歷過一段時間沉澱後,總是會重新煥發生機。
不過在如今看來,這一現象在很多行業都普遍存在;以手機的發展為例子,從2015年就存在無邊框設計到如今的全面屏、甚至可以還追溯到2011年的諾基亞的N9,當作是"全面屏"的開山鼻祖。
或者是最近這幾年來,一直飽受詬病的滑蓋全面屏設計,也讓人不禁想起了很久之前的滑蓋手機。
以及那個時常被調侃是“先進的設計”的3.5mm的耳機介面,都在不斷的提醒這我們,這些被“淘汰”的技術,遲早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人們的視野裡。
就像今天的主角一般,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塞班系統和Web OS的時代,也曾在智慧手機普及之後被使用者淘汰,直到去年重新被iOS這類主流作業系統選擇,才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它就是桌面小元件。
對於小元件最早出現的時間點,其實已經無法再考究,只是依稀記得當年的諾基亞還是塞班系統的時代裡,那些半智慧手機的桌面UI中就已經有了它們的身影!
而當Windows phone到來時,桌面UI上的小元件也迎來了短暫的輝煌。尤其Windows Phone 作業系統中的「動態磁貼」設計,直接將 app 的圖示與小元件功能融為一體,這種精美絕倫的設計也讓Windows phone的市場份額達到巔峰。
只不過現實是殘酷的,在Windows phone倒下之後,Android、iOS「兩極爭霸」的時代下,小元件雖然依舊活躍在Android 智慧手機的桌面上,但由於Android 小元件一開始推出的時候並沒有提供開發者使用的設計規範以及素材,使得應用商店中上架的大部分第三方 Android 小元件基本都是花裡胡哨的,不僅不美觀,還不實用。
再加上簡約的桌面風格逐漸成為當時手機桌面的UI主流,因此桌面小元件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在一些桌面美化的愛好者的論壇,桌面小元件的熱度依舊只增不減。
第三方桌面-KLWP-圖片來自與網路
過渡期
而當小元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歸於沉寂之後,手機的軟體市場也終於迎來輝煌,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在日常中所需要下載的軟體越來越多,龐大的軟體生態讓手機廠商也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讓手機的應用能夠變得更方便易用。
對此為了提升手機內深度功能的操作效率,蘋果給出的方案是透過硬體/系統的結合,打造出了 3D Touch 功能,而 相對應的Android 則是做出了類似電腦滑鼠右鍵的快捷選單(shortcuts)功能。
只是這一類的互動方式,在功能上有著先天的限制;即便這套便捷的操作邏輯也逐漸被主流應用所接受並主動進行了適配,但依舊無法滿足更豐富的內容展示,同時也侷限於應用內的幾個獨立功能點,無法將手機中的各種相關資訊串聯起來一併展示。
新時代小元件
於是在這種需求背景下,小元件也終於“起死回生”;在2020年,iOS14更新加入小元件,不過與之前的安卓的桌面小元件不同的是,雖然蘋果儘可能藉助小元件將更多應用內功能加入到桌面,但也同時 要求小元件設計嚴格遵循 iOS 官方的設計語言,同時也不能像 Android 小元件系統那樣直接進行各種應用內操作。
而在安卓陣營,不同的手機廠商對於小元件交出的最終答卷也都有著天壤之別:以VIVO全新推出的Origin OS為例,它的設計理念就是建立統一的審美,然後藉助小元件的功能,將系統/應用中各種常用的功能“常駐”在桌面上,以達到手機中關鍵資訊永遠展示在最顯眼的位置;另一方面Origin OS的圖示設計也是分有十分有趣,也可以將比較常用的app放大,與小元件的尺寸一致,已到達視覺上的美觀。
同屬於Android 陣營的 MIUI,也在近期的更新中開始了 MIUI 桌面小元件的內測,不過體驗來看,其設計風格以及功能性上並沒有跳脫出 Android 原生小元件的框架;並且一眼望上去,會有一種“還以為是蘋果”的尷尬!
說到底,讓手機更好用,UI介面更美觀才是小元件重新“起死回生”的真正原因。甚至有可能成為智慧手機下一個10年內發展最重要的見證者。
結語
在如今的時代裡,手機軟體內容的豐富讓人們對手機依賴程度逐漸升高;但對於逐漸臃腫的軟體生態,更智慧化、更簡單化的操作才是以後手機作業系統的最需要完成的任務;而對於人們的調侃;其實無論是新技術,還是老技術的再次利用,只要是能夠讓生活更加便捷,就是好技術!
就像你看,如見的iOS的資源庫,又有幾分像安卓之前的抽屜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