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多年前的那部第一人稱電影
名為《硬核亨利》,有興趣的建議大家找一下,大概是最適合拿來作為片源,用頭戴影院來看了吧!
我?頭戴顯示器愛好者?不然我整一堆插手機的頭戴顯示器眼鏡幹嘛?但是插手機的效果好嗎?嚐鮮可以,你指望它有啥效果,除了費眼,挑手機,似乎也沒啥優點了,但是頭戴顯示器真的是僅此而已?並不,問題在於效果和成本,頭戴顯示器屬於相對私密的產品,一款產品對應一個人,如果是一家三口同時使用,那就需要三套裝置,而效果嘛,用過手機頭戴顯示器的應該都清楚,即使是2K屏手機效果也是極其一般,所以一體機一直是本人的嚮往,就如雲彩中的那片光。
再聊手機頭顯,本來手頭有4,5臺類似的裝置,甚至本人都眾測過一款,最後基本上送人的送人,扔的扔。就剩這一臺了。
那效果真的不想再聊了,最近朋友迷上了遊戲,買了PS5,買了switch,之前一直在詢問我頭顯,我也不斷地在跟他解釋原理和注意事項。結果前幾天告訴我買了兩套頭顯裝置,因為出差家裡沒人,讓我先帶回來看看效果,那麼好的機會那肯定要好好試試了,順便對朋友說,
我說:不用那麼急著回來啊,定定心心的。
潛臺詞就是,讓我玩爽了先,至於為什麼是兩臺,說其中一套是給兒子玩的,而且他還說,其中一套雙十一了,這兩天是2000多,你也買得起的,讓我的心一下子活絡起來,如果不是很貴的話,確實是想整一套,之前也想過買,但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畢竟,實體店可以看到的頭顯少之又少。
今天展示的產品是:
酷睿視 LITE+投屏器
酷睿視(GOOVIS)LITE+投屏器 智慧高畫質頭戴顯示器頭戴影院電腦遊戲機通用
¥3338
購買
酷睿視 Pro-X +D3藍光播放器
酷睿視(GOOVIS) Pro-X + D3 藍光頭戴影院 高畫質頭戴顯示器 非VR一體機 智慧影片眼鏡
¥7299
購買
今天要聊的東西有點多啊,我們開始。
雙機開箱,產品細節展示
其實是兩套,開箱就放一起做了,由於是同品牌,一些細節會比較相似。
一套是酷睿視LITE+投屏器,三千出頭,價效比不錯。
另一套則是酷睿視Pro-X,套件帶了一個性能強勁的播放器,為什麼說效能強勁?後面看。
Pro代表了旗艦,有預算自然是它,沒預算就LITE把。
作為頭顯重中之重的螢幕,兩款的顯示屏都是1080P×2,但是細節是有區別的。
本人將資料整理一下展示。
雖然同為OLED螢幕,但是Pro使用的是進口的Sony Micro-OLED螢幕,而LITE使用的是國產視涯的Micro-OLED螢幕。
解析度是一樣的,觀看距離都是約20m,但是顯示屏用的不一樣,Pro大了不少,虛擬尺寸也直接多了200吋,遠近視眼調節範圍更大,都支援單眼調節,瞳距調節56~72mm,最重要的重量,僅僅200g佩戴無壓力,這是必須的,誰也不希望掛著一坨在頭上吧。何況這類產品的重心都是比較靠前的,而VR由於涉及太多的感測器,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簡潔的體積和體重的。
另外聊一下支援的影片格式,酷睿視 Pro X是讓人驚喜的,幾乎涵蓋了所有影片格式,並且是首款支援藍光3D原盤的頭顯,忍不住給它點贊啊!需要說明的是,頭帶頭顯支援的格式原理類似於電視機,需要播放器配合才能實現,這也是兩者套件不一樣的最大原因。
問他,怎麼有個TF卡?回覆,送的,我說,送我好不好,他說:要來幹嘛?
好吧好吧,儲存白菜價了,64G確實小了點兒。
黑色的是LITE套件裡的無線投屏器,帶電源底座。而白盒子則是移動媒體播放器,說白了就是個播放器。
但是你如果小看它,就上當了。
黑色的是無線投屏器,藍色的則是播放器,考慮到Pro X支援的格式,我的內心是期待的,要知道這對硬體要求是很高的。
我們先看LITE配套的投屏器,有按鍵,有電量顯示。
分體式設計,如果使用強度太大可以再買一個電源底座哦,另外無線投屏器同樣支援HDMI介面。
這個播放器才是很哇塞的產品,控制區域一應俱全,最讓我沒想到的是LOGO上面的空白區域,它是觸控板!觸控板你敢信!按鍵+觸控的設計實在是太好了!
如何保證效能?散熱器啊!這是一款帶主動風扇散熱的播放器,考慮到保證效能下的體積,確實是必須的。
一側支援TF卡,將剛才的卡塞入,如果你常出差,但是流量又不太夠,整一套這個配個512G TF卡,放滿各種大小電影,臥鋪一趟,爽歪歪!這也是其最重要的用途之一,頭戴影院。
Type-C是充電口,支援HDMI,有耳機孔,而且播放器本身支援藍芽,可以匹配很多藍芽裝置,甩掉多餘的線材。
而且流量自由,那就隨意想啦~
另外啊,LITE和Pro X的套件都是可以交叉使用的,如果預算不足,可以考慮LITE單機+播放器的購買方式哦!
收納包的設計是必須的,畢竟配件相對較多。
連線方式如下,說明書要看,不然會鬧笑話的。
試了下,勉強可以再塞入一個播放器,建議收納包再大一點點。
產品的外觀,其實挺有科技感的。
知道為什麼插手機的頭戴顯示(永遠不可能和一體機比嗎?因為手機螢幕是固定的,雖然手機可以分屏顯示,所以瞳距調節只能靠鏡片調整位置。而屈光度調節要求更高,這點酷睿勢視是要自己的專利的,實現效果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我朋友會選擇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Pro X,所使用的棉質觸感,類膚質的彈性材料舒適性極好,接近感測器處於鼻樑位置,兩者都是一樣,實現了取之即停,既能減少耗電,有可以暫停播放,點贊。
左側是耳機孔,LITE同位置也有。
兩者大差不差,2D/3D位置的鍵多了一個M鍵手動設定觀影模式,其他都是一致的。
先迫不及待的試了下LITE+播放器,用自帶的HDMI線一鍵直連播放器,非常簡單。
單反太大,用手機可以拍到內部的畫面。
投屏器和播放器本質上就是一個無線傳輸裝置,是可以連線電視的,那麼。。
投屏和播放器展示
怎麼辦?我們先聊投屏器,不是支援HDMI嘛,頭帶本質其實也是電視機,將投屏器接電視機不就可以展示了?我們說幹就幹!
開機後就直接上電視了,真方便。
投屏:一切皆可投
不過全英文確實讓我懵逼了那麼幾秒。
各位可以掃二維碼下載APP,也可以直接搜 EZMira,包括安卓也包括IOS,當然鴻蒙支援情況就不清楚了。
按要求先連上投屏的Wifi熱點設定連線家裡的Wifi。
雖然不懂英語大概還是可以看懂的,不過建議廠家整下中文~,另外建議大家連線5G的Wifi訊號,傳輸速率高得多。
到這一步就完成了,投屏器僅是投屏器,實際上是需要手機配合的,那麼問題就在於手機效能了,考慮到現在的手機對於影片格式支援能力,投屏器確實是低成本的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來看看實際效果,由於有群輝,藍光片源什麼的確實方便,當然如果你有優酷啊騰訊啊會員,可以用他們的播放器播放,效果是一樣的,我這裡主要展示高畫質內容。
首先是19G的高畫質測試選段,清晰流暢,拖動反應快不卡頓,投屏器表現優秀。
看個連續劇啥的更是輕鬆愉快。
LITE既然支援左右格式3D,我們看看左右格式投屏的播放情況,其實吧,當然是沒問題的。
僅此而已?當然,不!
我們先看看延遲情況,在考慮是否進行下一步測試。
延遲有嗎,肯定有,但是並不嚴重,所以,我們拿來試一下吃雞,延遲感尚可,不過問題在於觸屏操作不看螢幕會有些不習慣,如果喜歡用手柄的,倒是有福了。
最後還用iPad mini4試了一下,操作流程和安卓基本上類似,不再重複說明。
投屏延遲表現,似乎比安卓更好一些。
播放器:這才是最佳方案
頭戴影院,是這款頭顯的最主要用途,所以想要最佳效果,一定是匹配最合適的播放器,那這款播放器如何?
接上HDMI就可以直接顯示了。在聊之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還是去搜了下這個播放器的硬體配置。
酷睿視 GOOVIS D3藍光播放器 控制盒 手持藍光機
¥1399
購買
稍微聊一下重點,系統不算新,安卓七點零,但是對於播放器來說,這不是重點,解碼才是,播放器接入方式很多,除了TF卡之外,支援行動硬碟和隨身碟,最大支援到4T,這個也不用擔心。關鍵是可以快速訪問Samba/NFS區域網資源,在Wifi下可以直接訪問,這裡又有一個新問題,如果這個系統本身支援安裝DS Flie,那麼完全可以透過手機熱點實現非區域網下的遠端訪問,放個小電影啊連續劇啥的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了,這個後面會做嘗試。
硬體來說支援2.4G+5GWifi,2x2雙天線,速率沒問題,藍芽4.1配合滑鼠鍵盤玩玩遊戲也是OK的,音訊輸出也可以靠它。
電池容量高達8000mAh相當驚人,續航直接可以說不用擔心了,其他引數參考下面吧。音影片的解碼支援非常多,基本上是涵蓋了我們日常使用到的格式,同時對於APE,FLAC的支援讓我們聽無損歌曲效果也會更好些。
價格似乎略貴,不過如果你把它看成一個不帶螢幕的手機,包括它的用途,影片支援的格式等等,這價就真的不算啥了,關鍵就在於效能強勁,且便攜。
帶著出門自然一定要便攜。
和眼鏡中的畫面是一樣的,播放器多了一個校準的選項,我們可以透過它可以更直觀的校準瞳距和屈光度。
按確定進入主頁,屬於比較簡化的畫面。
點選音響影院,就可以進入酷睿視專屬的家庭影院,我們一直說內容為王,其實它作為一個類似手機的播放器,內含了大量最新的影片,從影片內容和新老程度來看,基本上都是最新的影片,例如失控玩家。
再例如其他大量片源,比如熱播劇星際迷航發現號。
你也可以使用其他APP播放影片,同時嘗試了下觸控操作,確實足夠方便,和筆記本觸控板邏輯類似。
我們來看重點,對於群暉的訪問,你可以透過Smaba訪問,也可以透過NFS訪問,非常便利。
以網路鄰居的形式,除了可以訪問NAS也可以訪問其他電腦,前提是已經打開了遠端訪問。NAS的遠端訪問支援,極大的增加片源,只要保證無線訊號足夠強,你就不用擔心它不能放。
我們試試播放藍光原碟片源片段,請注意字尾,還有啥你不支援的?而且拖動無卡頓,秒播。
最後再試了下TF卡里面的片源。
由於播放後直接拍攝,多少會有些損耗,但是畫面清晰度依然是非常可以,3D效果也非常之出屏。
Pro X由於是雙1080P的顯示,對於普通2D電影和藍光電影,左右眼分別分配就可以了,畫質無損失,效果也最好,如果是左右格式或者上下格式多少會損耗一些畫質。
我們說一下優點和缺點,首先圖片識別非常快哪怕是大檔案,切換流暢,但是切換過程中黑白過度眼睛有些吃不消。
另外,一張圖說明問題,不過似乎也無法播放。
當然畢竟不是標準的檔案格式而是被提取後的檔案,支援不佳也屬於正常情況可以理解。
實際體驗:確實很哇塞
由於投屏的內容和播放器類似,所以這段就直接聊播放器了,也會試一下透過電腦來玩例如steam中的遊戲,不一定非要3D遊戲,都可以。
關於佩戴:
佩戴舒適性,其一是接觸材質,其二是重量,體積。這兩點酷睿視做的確實可以。
舒壓頭帶調整方便,且固定足夠牢靠。
200g重量及負擔很輕,且重心居中垂直,你躺著用也是可以的,額託很好的起到了承重的效果,對於鼻樑的壓力幾乎為0。
滿滿的科技感!這才是未來方向,效果放大,而體積減小。
貼面材質透氣性好,柔軟舒適,需要做其他操作可以抬起頭顯,不用頻繁取下,這也是為什麼在使用中感受較好的一個原因。
酷睿視LITE:
其實當我正兒八經的開始使用,才發現很多所謂的不好,不夠優秀,不佳,都是不存在的,因為效果蓋過了不足。
以下是實拍圖,手機拍攝,畫質損失比較厲害,畸變有但非常輕微,存於四角,手機拍攝放大了畸變望周知。
第一,即使是普通的2D電影可以展現出的畫面效果也是超級讚的,只要片源足夠好,畫質上限基本上就是1080P藍光可以達到的極限。
第二,本以為左右格式3D多少會影響畫質,事實證明我想多了,至少在我看來,左右格式的3D效果同樣非常贊!爽就完了,特別是舞蹈演示那一段視覺衝擊力非常強,畫質損失嗎?損失,大嗎?完全沒有到影響的程度。
第三,LITE夠用嗎?相信我,也夠用了,如果你預算不足,個人建議你試試LITE。
電影試完了,我們再試試遊戲?
這次我們還是用手機投屏來玩,由於是ipad螢幕比例成下面這樣了。
從操作的角度來說是沒問題的,清晰度也可以,操作也跟得上,可惜太久不玩了,上來就被滅了,吃雞是吃不上了。
酷睿視 Pro X:
從LITE到Pro X還是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差別,最直觀的差別就是視覺螢幕更大,800吋的感受確實不是蓋的,這有點像27寸顯示器換到31.5寸的感覺。
而其他更多地差別還是來自於播放器,例如連本人的HTPC都無法流暢執行的4K HDR片段,這個播放器都是小意思。
家人消失前的鷹眼,流暢度啥的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妥妥到頂了好嗎,Pro X確實可以稱之為巨幕了。
電影比例的緣故,所以上下有黑邊。
手機,平板到頭顯,存在控制的問題,延遲的問題(或多或少),但是YYDS一定是直連PC,例如本本。
看到這個畫面還是挺舒服的。
我們開啟steam的求生之路。
沉浸感爆棚有木有,即使非頭顯遊戲也可以獲得非常好的體驗,再考慮到求生之路對於電腦的低要求,真的推薦大家試試。
關於溫度:
頭顯,VR這類裝置你知道最怕的是什麼?可以說當初有很多頭顯,VR裝置掉坑裡了,其實就是散熱!聽說過雄起30秒就蔫的情況嗎?滿幀30秒後開始丟幀,那酸爽真是。
那酷睿視如何解決溫度難題?
不管是頭顯,還是播放器,都自帶了主動散熱器,很好地控制了溫度的上升。
播放器最高溫度位於正面,為35℃,而頭顯溫度32℃,兩者都穩定執行,我們使用對於溫度的感知極小。
也得益於8000mAh電池,續航也是槓槓滴。
當然了,隨之而來的會有些噪音,但是相信我,完全不影響體驗,只是相當於底噪高了一些,當你開始看電影,完全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兩者差別,解惑: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是考慮到兩者的價差,忍了吧。先聊相似點,作為頭戴顯示器,頭戴影院,舒適性非常重要,200g的重量在持續使用中確實感受頗佳,軟質材料與面板接觸面也較為舒適,操作便利性也不錯,按鍵位置合適,但有一點,視覺調節沒有鎖止,手帶到就需要重新調整一下這個是個細節希望最佳化。
- 第一點,硬體素質帶來的體驗差別
在使用中,兩者螢幕素質的差別是並不明顯的,都不差,這點為國產屏點個贊,但是尺寸上的差距確實比較大,20米視覺距離600對比800寸的差距確實很大,而沉浸效果看似並不是非常強烈,但是換來的是極佳的體驗感,其中包括使用時間,由於可調範圍大,且20米距離合適,即使持續看完一部三小時的電影也不會有任何不適感。
其為硬體搭配合適!
- 第二點,支援的格式差別
Pro已經支援到3D原盤,測試的部分4K解析度影片都可以正常支援,而LITE支援的相對較少,如果配合專用播放器確實可以彌補一部分,但差距依然是在的,這屬於硬體差距,無法彌補。
以上兩點屬於比較明顯的感受差距,以下會因人而異,至於其他在文章開頭已經聊過了,比如屈光度調節等。
其他如影象增強演算法,Pro支援三種模式,極黑,標準,亮麗模式,而LITE只有一種模式。
其為定位準確,高低配置差別明顯。
- 解惑其一:顆粒感重嗎,雙1080P是否夠用。
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一點沒說,雙1080P螢幕是否有顆粒感?真的沒有!正因為沒有,所以一直到現在才想起說,在雙1080P中尋找合適的OLED屏和觀影距離,大概是現階段最有實際意義的一件事了吧。
準確的定位和配置讓它壓根就不存在不夠用,20米的觀影距離對於1080P屬於剛剛好,而且作為輸出端,這也讓如steam平臺的真3D遊戲的壓力驟減,畢竟雙2K解析度對於硬體要求是非常高的,4K的3D遊戲要求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所以只有合適的配置,沒有單純的堆料顯示屏和鏡片,這也是酷睿視的優勢點。
這裡聊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引數,PPD。
何為PDD?其實就是角解析度,更一頭霧水了?其實我們一般只關注解析度,但是我們忽視的是有效解析度和無效解析度的區別。再拿影院舉例,你希望更好的沉浸效果自然是坐第一排最好,但是第一排的壞處是你只能看到中心向外擴散的一個圓,而非整個螢幕。如下圖IMAX影院,觀眾A沉浸好但是四角基本上是看不到東西的。而觀眾B則可以看到全部熒幕,而觀眾A看不到的部分,就是VR中的無效解析度,而觀眾B看到的所有,都是有效解析度。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沉浸感OR清晰度,近了沉浸但是不清楚,遠了清楚但不沉浸。而且,人眼實際上是有寬度和高度範圍的,再往下講就太細了,就不展開了。
好,我們回到頭顯和VR,涉及到頭顯裝置,都是透過光學鏡片來放大尺寸,獲得的虛擬畫面,也是由於經過放大,現實解析度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某些號稱4K甚至是8K解析度的VR裝置到實際畫素會非常差(其實插手機的簡易VR裝置即使是2K解析度依然是滿眼顆粒感)因為為了沉浸感,它把你的座位調近了,本來應該20m的觀影距離,他給你調到10m,結果如何?
結果就是體驗過很多所謂的VR裝置,但是卻沒有一款比酷睿視清晰的,雖然沉浸感確實相對一般,但是清晰度和視覺舒適度卻是做得最好的。所以如果大家要買頭顯,VR裝置,在買之前可以確定一下角解析度是多少,酷睿視 Pro X是42,而LITE是53,而人眼極限是60。這就是為什麼酷睿視越用越舒適,看啥都清楚,而某些PPD達到了十幾二十幾的VR品牌的產品,一眼過去皆馬賽克的原因,其實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將模擬電視訊號輸出至家中的4K解析度的98寸彩電,而且你還近距離觀看,就這感覺。而且隨之而來的就是嚴重且極其難調的畸變。
所以如果你要買同類型產品,一定要問PPD是多少,不然無效的那部分解析度也是你買單的。
那麼問題來了,真VR什麼時候可以來,不知道,真正的沉浸效果且能保證極高清晰度的,也許依然是實驗室階段,或是成本高企無法下降,或者是裝置過大無非佩戴。
- 解惑其二:為什麼可以長時間體驗不眩暈,舒適。
哎, 又回到了某些引數黨瘋狂追求而不得的東西,追求大,全。問題就在於頭顯如果過分追求沉浸感,一定會喪失觀感,如酷睿視53°視場角乍一聽並不是很大,而做的更大的90°豈不是更好?非也,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你會坐第一排看電影嗎?沒錯,更大的畫面會帶來更好的沉浸感,也會對大腦過分的刺激,眩暈感就此而來更何況頭顯的更近會讓畫面顆粒感增加,反而降低體驗,而最關鍵的,它只是頭戴顯示器,而非VR裝置,對於沉浸感的要求並沒有那高,有舍才有取。
定位和用途是關鍵。
- 解惑其三:任何頭顯都不舒適。
這個我朋友也是詢問了我很久才買的,他問,為什麼去體驗頭顯總是覺得畫面不清楚,怎麼調都不行,我就回了一句,你覺得我的35寸帶魚屏大嗎?大!那麼再加上左側和右側的三屏呢?太大了,很不舒服,那你會一直不舒服嗎?如果是,那你不適合頭顯,如果不是,強烈建議。其實頭顯是一樣的,需要你的眼睛,睫狀肌去適應這種環境,在針對性調整屈光度和瞳距,慢慢地,你會覺得越來越清晰,使用也越來越順,只是一眼就放棄了,大概會放棄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吧。
- 解惑四:傷眼嗎?
以上所有,包括下圖,有興趣可以搜一下,這是一個公信力很高的機構,德國萊茵TUV防藍光認證標誌,頭顯護眼我沒看錯吧?其實並沒有,知道為什麼我可以把《硬核亨利》一口氣爽完嗎?即使取下頭顯的時候眼睛依然沒有疲勞感,一方面是硬體本身,micro-oled本來就是低藍光屬性,而另一方面就是成像原理,20m的觀影距離,在畫面足夠清晰的情況下,人眼睫狀肌會在短時間就可以達到放鬆狀態,配合瞳距調節和屈光度調節,撇去了所有可能的不利因素,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好的,當然廠家其中的努力我是看得到的,因為這段時間的使用,我就用四個字概括“漸入佳境”。
幾個廠家敢說自己的頭顯或者VR裝置是護眼的?如果傷眼,看得累,還如何愉快地玩耍?畢竟看個電影2,3個小時,玩個吃雞都是4小時起的。
其實解惑解惑,解到現在,我都覺得內容存在重複性了,別奇怪,因為聊到護眼就一定會扯到硬體和觀影距離,而聊到舒適性,眩暈感又會扯到PPD即角解析度,聊到清晰度又會扯到觀影距離和PDD,這本來就是相互支撐的,難在哪裡?難在中庸,又要中而不庸。
總結:如何做選擇題
你有錢,你可以對我說,我不做選擇題,我都要,對於預算不足的我來說,LITE似乎更吸引我一些,那兩者有多大的區別呢?
酷睿視 LITE:
你說它入門嗎,是的,但是價格來說並不算低,對於初次接觸頭顯的使用者,價格往往是第一個攔路虎,但是當我在使用後,個人覺得,不貴。國內液晶面板的成熟同樣帶動了Micro OLED螢幕的發展,產品本身很不錯,20米600寸所帶來的體驗感,震撼感受雖然不如Pro強烈,但也更容易讓人們接受,就如我爸媽再看的時候,對LITE的接受度反而會更高一些。而對於影片格式的支援能力雖然沒有Pro那麼優秀,對於體驗3D效果,入個門,體個驗是綽綽有餘。
酷睿視 Pro X:
什麼叫專業,專業並非都是高高在上的,對於專業級頭顯,酷睿視確實是相當厲害,支援藍光原盤,支援藍光播放器,一切你可以想到的裝置,例如swatch,例如PS5,都可以作為輸出端配合頭顯使用,其光學技術,Sony OLED屏的優秀品質,所呈現的效果,我真的想說,真的建議你去試試,畢竟頭顯是最難表現其優勢的,不管是作為私人影院,亦或是娛樂遊戲擴充套件,作為你的第三塊屏(第一塊手機,第二塊顯示器,第三塊頭顯),它可以給你更好的體驗。
購買建議:
入門使用者建議購買酷睿視 LITE,它的體驗已經足夠好,如果預算有限,LITE+播放器是第二個選擇。
如果你不想再花更多的錢,你也可以選擇LITE+投屏器,用途也很廣泛,安卓和蘋果支援都非常好,PC的話個人建議直接HDMI直連,可以實現類似IMAX視覺規模的娛樂體驗。
進階使用者一定是建議購買酷睿視 Pro X和播放器套件,
經常出差的工作DOG,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自由選擇,非常靈活。另外經過嘗試播放器是可以安裝DS file,可以登陸也可以透過手機熱點遠端訪問NAS,播放電影電視劇,空閒娛樂神器。
對顯示有追求的使用者,特別是觀影發燒友,我建議一步到位買Pro,雖然看上去單價高一點,但其實價效比最高的是Pro,現在一臺OLED電視機都好幾萬,螢幕尺寸固定,而且沒有3D,但Pro只要幾千塊就能享受巨幕的Sony OLED的畫質效果和驚豔的裸眼3D,還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支援藍光3D原盤播放的頭顯。這個價位實在是划算,如果不是因為有虛擬現實技術,怕也很難享受到這樣的價效比了。高階玩家,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