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只給我一萬多的預算,然後只能買一臺前端,不限制體積的話,那麼毫無意外,絕對是這臺乾龍盛的QA390LE。
作為一個被疫情隔離過的人,已經逐漸宅化,對隨身便攜的需求已將至最低,加上體積換音質的定律,以及一點點可移動性和無電源線化的需求,乾龍盛的QA390LE無疑是我在家辦公和休閒(摸魚)的最優解。
設計理念
從便攜播放器的角度看,QA390LE的體積無疑碾壓級別的,作為逆摩爾定律的Hi-Fi產品來說,大體積不光可以有更大更好的電池,還可以給元器件更大的分佈空間,從物理程度上隔絕干擾,所以說體積換音質;
而從臺式一體機的角度看,QA390LE內建了高效能的電池,除了更方便移動外,也比一般的低端變壓器來得更純淨,也無需去另購Hi-End的最終“玄學鑑定”奧義—電源線。所以個人認為QA390LE這類跨界播放器,將會有一定的簇擁和相對穩定的市場,而使用者也都會是一批相當瞭解自己需求的發燒友。比如我,就喜歡拿著QA390LE在辦公桌和書桌,以及床頭來回搬動,更別說我的辦公桌是電動升降的,完全不適合使用粗又硬的電源線。
堆料與功能簡介
與旗艦磚頭播放器比,QA390LE的售價並不貴,甚至要更便宜,所以推料這一環節不能跳過。
從官方介紹和拆機圖可以看出,QA390LE的全域性時鐘升級到了AS338,抖動只有38fs,對於解析力和低頻質量都有明顯的提升。由於AK4497的停產,DAC晶片更換為ES9038PRO,但廠商並不靠DAC來調音,並且提供普通版QA390付費返廠升級的服務,在不更換DAC晶片的情況下,也能將普通版QA390 MOD成QA390LE相近的音色與音質。
本身就很強的電源部分,也進行了最佳化,兩顆分別給數字和模擬部分獨立“蓄電”用的超級電容也升級了,內阻更低,效能更好,隔離性也更好,最終反映在聲音上的是動態和延展性以及通透度都有提升。
QA390LE本身是臺有完整系統的播放器,雖然屬於微控制器,附加功能不多,但是系統的功耗也更低,電路也更簡單,干擾也就更少,加上五維按鍵和金屬遙控器的搭配,操作上手非常快,有點當年艾利和與索尼MP3時代的感覺。
輸入方面,基本整合了目前流行的大部分數字輸入功能,USB口有三個,其中USB-B(方口,俗稱印表機口)和micro USB口都可以用來輸入,連線智慧手機、平板電腦、PC和MAC都可以,只要你有對應的連線線即可,雖然也有USB-C口,不過可惜只能用來充電。光纖輸入和同軸輸入我就不再贅述了,懂得都會。
我個人在不聽本地音樂時,喜歡用QA390LE連線iPad來聽蘋果音樂等流媒體,甚至觀看影片時候也會使用。目前來說,iPad Pro(M1晶片版) 是最強的蘋果音樂流媒體播放數字轉盤,因為它有雷電3口輸出,供電是最好,還沒有MAC上的SRC問題,再加上QA390LE,是我手上最強的流媒體播放組合。
對了,QA390LE還支援藍芽輸入,並且支援LDAC,官方聲稱其藍芽輸入的聲音表現甚至超過QA390標準版本機播放……
輸出方面,QA390LE背面還有兩個XLR三芯的平衡輸出口,可以連線功放耳放等裝置。前置面板上,集合了目前全部常見的耳機插座,3.5mm和6.35mm立體聲插頭(單端),2.5mm、3.5mm和4.4mm平衡插頭,以及XLR四芯平衡口,市面上的耳機都能搞定。
總之,QA390LE的玩法非常多,能獨立使用,也能作為解碼耳放連線手機、平板和電腦使用,更可以作為解碼數字前級連線耳放功放使用,即可以在當下連線耳機,也可以戰未來,成為臺式組合中的一員。
聲音表現與搭配
作為播放器前端來說,其聲音表現無非三個維度,一是驅動力,二是資訊量提供,三是聲音風格,可以先下結論,QA390LE都是頂流。
一力降十會?半個Hi-Fi圈真理吧,因為還有一條叫力大聲粗。所以我個人不喜歡只討論推力,就好像改裝汽車,馬力加大,變速箱、輪胎和傳動系統等不一起升級,那麼打滑是分分鐘的事情,驅動力就比較好理解,能搶能弱,能文能武,無論什麼耳機,都能適配。
QA390LE的內建18650電池,所以最大放電電流能達到10A,這是很多便攜播放器(最大2-3A)完全無法比擬的,甚至超過了一些220V市電供電的機器,所以在動態上有明顯的優勢,最終在規模感和氣勢上完全不是維度,這為什麼說有些耳機上過臺機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QA390LE有四種增益模式,中與低增益適合一些低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搭配不同的調音風格和濾波模式,基本能匹配目前大多數耳機,包括一些超旗艦入耳等,官方甚至有一份經典耳機與QA390LE的搭配調節指南。
資訊量提供,播放器提供的就是模擬訊號,這其中數字訊號轉換模擬訊號的過程會有一定的失真,功率放大又會將失真進一步放大,所以Hi-Fi被稱為高保真,本質上就是追求還原。理論上,頂級播放器的資訊量提供是不會差的,但我手上並沒有專業器材去測試輸出,所以只能使用耳機試聽,透過試聽,來分辨最終解析力。結論也很簡單,頂級,無需過多的文筆去具體解析音樂,就是頂級。
聲音風格,我對QA390以及之前的乾龍盛產品印象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力大聲直”,聲音夠真水無香,適合搭配各種耳機,但過於呆板,在不是那麼Hi-Fi的使用者群體中,追求極致的Hi-Fi,讓乾龍盛有點格格不入。QA390LE的聲音,也可以簡單地描述,hufi的高階感,高階的hufi感。hufi雖然是個調侃的詞彙,但也代表了一部分老燒的訴求,就好比攝影師最終會懷念膠片一樣,過高過銳的照片,反而會有點不真實和被剝離感,適當的柔化和顆粒,會更加耐看。當然QA390LE也不是一般的“膠片”,而是頂級工業下的70mm的IMAX“膠片”。
我手上正好有幾個耳機與官方推薦的搭配一樣,下面是詳細聽感。
雖然早在幾年前就有便攜磚機廠商在展會上直推HD800s這類大耳機,並作為賣點來宣傳,初聽確實有模有樣,但真要上過臺機後,才會知道HD800s的真正實力,細聽下便攜播放器推動HD800s多少有點花架子,不實。而QA390LE下的表現卻要紮實很多,《馬6》,空間關係被重新結構,不光在水平面上器樂之間的距離更明顯,在垂直面上,低頻樂器的空間位置更低,高頻樂器的位置更高,簡單來說,就是位置關係成球狀的擴散,立體感更強。低頻和極低頻極部分的能量感非常強,開頭的齊奏壓迫感十足,能直接影響你的呼吸節奏,長笛和其他管樂聲音清晰,明亮而不毛刺,通透度極高,在其中“穿針引線”,與其他樂器各司其職,互相輝映,互不干擾。
索尼MDR-Z1R,俗稱“奶罩”,QA390LE下的表現感覺是超過我印象中的官方西裝“電磁爐”的(當然,我目前搭配的是官方金寶升級線),70mm的巨型動圈單元不光碟機動的開,還不亂,低頻和極低頻的瞬態還很好,即使是在編曲不講道理的日系ACG曲目中。MDR-Z1R本身在極低頻下潛和量感上是非常有優勢的,包圍感濃烈,而極高頻的透明度稍差,再加上官方與Kimber Kable(金寶)合作的“降級”升級線(降低速度感),整體上是有點暖聲氣質的,光照強烈但不刺激,微暖。與QA390LE的搭配,毫無問題的展現本身的特色,但依舊挑音源,錄音和編曲不好的ACG曲目,以及燃曲,會因為過渡的解析力變得有點雜亂,無章法,但用料聽《EVA》原聲,或者直接觀看電影,可以讓你Hi到不行,低頻氣勢和解析力是一般家庭影院都難以還原的。
HD660s,購買時候是準備在辦公室替換HD800s使用的,但實際上對前端需求也不算小,特別是控制力方面,而且本身低頻部分的通透度稍差。QA390LE算是發揮出了HD660s的上限,低頻氣勢很足,密度感稍差的問題,可以調節風格到清麗,最終解析力也不差,極高頻尤為華麗,聽絃樂和管樂尤為適合。
至於老的三旗艦,K701、HD600、DT880在QA390LE上也是毫無問題的,其上限都可以開發出來,唯一的就是需要花點心思去調校設定,搭配出你理想中的風格。
IE900,目前為止,個人最喜歡的耳塞。用QA390LE驅動,在推力方面肯定是大材小用,不過在中低增益下,細膩度也不打折,極高頻也毫無毛刺,光亮而精準,說實話,任何一首錄音精良的曲目,在這兩者的配合演繹下,都是絕配,不會讓我進入挑錯模式,品位音樂而非品鑑器材。
最後一條耳塞是私貨,我參與調音的靜電、動圈和動鐵混合的耳機,森韻的熔岩,在強調三種單元聲音特質的同時,也保證音色的一致性,並且音色也是高階hufi感,低頻強調包圍感,能力充沛,但不糊不悶,下潛還深;中頻中性微暖,人聲輕微打磨,質感好,素質高,結相清晰,口型明顯;中高頻和高頻,強調潤澤,略微拉低明亮度,不過不少,絃樂與純動鐵比較起來更加耐聽,更適合久聽。
QA390LE搭配眾多大耳機,可以說基本能發揮出其本身的正常水平,輕微的瑕疵,可以在機器中調音處理到一些,例如極高頻的毛刺感和低頻部分的解析力不足等。但如果是旗艦等級的大耳機,還是推薦實物試聽後,再做決定,因為動圈大耳機總會在更大推力下有著迷一般的提升空間。而小耳塞方面,不要擔心,降低增益和電壓即可,完全不用擔心出現過推的問題。
總結
與傳統臺機比較,乾龍盛QA390LE使用更加方便,除錯更加簡單,更適合新人上手,加上能擺脫電源的移動性,在使用場景上也更多,而且本身音質和聲音表現,擊敗同價位的臺機組合也毫無問題;
而和頂級便攜播放器比較,驅動力上是有明顯優勢的,如果使用大耳機,那麼乾龍盛QA390LE動態上的表現將會是降維打擊,大編制曲目的氣勢和規模感更強。
選購指南?懂音樂,懂自己,更懂器材!
2021年11月4日 By 迷走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