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講了各種區域抗性的化解套路,其實都是從開發商角度來講的。這個在營銷學上講還是個銷售觀念,主要從開發商生產或者創造產品來說,就是自說自話的感覺。如果我們從購房人的角度或者說客戶價值的角度來說,即從客戶的需求角度出發,又該如何看待這個區域抗性呢?
客戶價值對於區域的需求,無非包含以下四種:
更優越的環境;
更便利的交通;
更繁華的商圈;
更優質的學區。
如果一個區域具備了以上這些價值,那麼自然就會具有購房人一直渴望擁有的:更高的升值幅度,最好兩年就翻一番。
人之貪慾,不可揭開皮袍去看。
小樓一直讀不下去的張愛玲說過,華麗的袍子上爬滿了蝨子。
這世間唯有太陽和人心無法直視。
小樓讀過一本書,已經記不得名字了,裡面有話大意是,城市的產生不是製造麻煩,而是為了解決各種問題的。
城市化因為使得各種資源、人口聚集起來,密度更大,活動更高效,更有利於解決地廣人稀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判斷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否有前景,也可以看這個區域是否是用來解決城市發展的某個問題的。
比如梅溪湖的存在就是為了給河西造一個心,這裡就是未來150萬人河西居民的城市中心;而相比較河東的黃興城市副中心,是因為這裡規劃了高鐵南站,就想借著高鐵南站對於人口的吸附優勢,就在這裡規劃一個高鐵新城。從之前黃興副中心的發展來看,是失敗的,完全沒有達成人口聚集、產業興旺的理想目的,也沒有達到將五一廣場老城疏散人口的目的。這個高鐵新城僅僅是高鐵站的附帶產品,對於城市格局的變化完全沒有影響力。檢視其他城市的高鐵新城,同樣也沒有因為建一個高鐵站就能把片區帶動起來的。
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高鐵新城變成了高鐵會展新城,引入成都發展會展經濟的模式,以產業帶動片區的發展,申辦長沙自貿區,有了經濟活力的注入,這樣的片區才能有發展的可能。
區域發展我們不能忽視的就是時間。從一個區域的第一個房地產專案啟動,交房需要3年左右時間,3年左右入住率可以達到40%左右,這時間片區的商業購物中心開始啟動,經歷2年建設,3年培訓,這個片區要想達到一個小城市的面貌,基本上都在10年以上。
這中間政府發展的重點還不能轉移,不然這個區域將還是一片死寂。
舉個例子,株洲的河西發展,最開初有個慄雨湖版塊,天元區政府搬遷到這個附近,這裡是一個炒作的重點;而沒有過多少年,河西接連出來了神農湖版塊、高鐵西版塊,一個主打環境,一個主打學區,慄雨湖版塊只好默默陪跑,幾乎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區域的發展在小樓看來,大致分成這麼三個階段:
一是錢地結合階段。
一個生地的價值是很低的,需要一級開發公司對這個片區進行土地整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將管網路橋這些東西真金白銀投下去,達到可以吸引開發商進來開發的程度,冠個新名字,一個新區便這樣開發起來。這個呈現給外界的就是一個個片區規劃圖。一級土地整理商就是靠著這些概念呼喚開發商入局。有時候為了讓開發商進來,前期的規劃也可以做調整。比如梅溪湖一期在城市島附近是規劃了所謂的CBD的,就是一些商業和辦公的集中地,而現在呈現出來的跟原先的規劃已經面目全非了。320多米的金茂大廈從原來的子彈頭變成了方方正正的火柴盒,福晟與正榮各搞了一棟做成大平層住宅,其他一棟做成的也是小公寓, 徒惹人笑耳。不過對於急於脫身變現的一級土地商而言,賣掉才是王道。第一個階段是一級開發商的套現。
二是地人結合階段。
土地跟人相結合才能形成生產力。開發商建造房子是為了賣出去。人口漸漸在此聚集後,片區開始變成熟地。所有的新區都會經歷睡城、死城、鬼城的階段。最先入住的人群往往就是剛需,因為荷包有限,只能以時間換空間,忍受幾年的交通不方便、生活配套不成熟。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加快片區的成熟,死死拿捏住中國家長的死穴:教育,大打教育牌肯定可以促成新區的加快成熟。中國金茂在發表一些對於梅溪湖經驗的總結上,環境+教育無疑是成功的組合拳。在這樣示範的作用下,名校幾乎成了解決所有疑難雜症的殺手鐧。儘管我們總結片區的成熟需求是衣食住行,但是這四點可以高度概括為一個點:名校教育。第二個階段是開發商們的套現。
三是人錢結合階段。
房價會在什麼時間穩定?就是新房開發將盡之時。片區房產交易以二手房為主時,是我們的第三個階段,就是業主套現離場的階段。
這個時候距離我們理想的四個要求,環境、交通、商圈、教育基本兌現,所以城市發展的紅利盡情體現,業主們隱忍以待地收成來了。
不過最尷尬的是,業主們發現賣了這套房子,要買更大更好的房子時,將這套房賣了也只能做首付,自己依然需要向銀行貸一些款,繼續著坐穩了房奴的時代。
有人把這個叫時代發展,也有人把這個稱為免不了一刀的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