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廣西等地,魚生一直是當地人非常愛吃的一種食物。很多人習慣了生魚片在水中微微燙一下就吃的飲食習慣,還有些人追求極致的新鮮,魚蝦捕撈上來之後,直接用醬油、芥末調味生吃,看著也有些嚇人。
但真正嚇人的不是吃生魚的人,而是生魚本身。在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淡水魚、蝦中很可能存在很多的寄生蟲。沒有充分的加熱後食用,無法殺死這些寄生蟲,最終可能誘發腸道疾病、肝臟疾病等。比如小羅的親身經歷,就是給大家提個醒。
前不久小羅總是覺得腹痛難忍,而且還出現了腹瀉的症狀,嚴重的時候一天能拉肚子六七次,整個人都覺得乏力。他前前後後去小區門口的門診,社群醫院就診了兩三次,也吃了很多止瀉、治胃病的藥物,症狀均未好轉。
最後實在是難以忍受了,去了醫院檢查。結果醫生看到血常規的檢查單後,連忙安排他檢查腸鏡。果然發現了問題。血常規檢查單中各項指標均正常,唯獨嗜酸細胞指標升高,並且達到了48.2。這項指標和寄生蟲、免疫反應、過敏反應有關。看到這項指標後,醫生懷疑體記憶體在寄生蟲的問題。
在腸鏡檢查時,果然發現小羅的腸道記憶體在一些活體的寄生蟲,並且這些蟲子還在不斷地蠕動,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被嚇了一跳。小羅的腸道已經因為寄生蟲的存在出現了輕微出血,出現了炎症。
愛吃魚生,這才讓淡水魚中的寄生蟲有機可乘
正所謂“病從口入”。小羅的親身經歷其實也是給大家提了個醒,對淡水魚來說,處理不乾淨很可能導致寄生蟲也隨著食物進入口腔,進而影響人們的腸道健康。
肝吸蟲、鉤形蟲等寄生蟲都容易潛藏在淡水魚中,追求新鮮嫩滑的口感,烹飪時間過短都可能導致這些寄生蟲無法被完全殺滅,都會讓健康面臨風險。目前已經發現,當人體感染寄生蟲後,可能出現5種損傷。
1. 腸道炎症,引發腸道黏膜出血、紅腫、炎症反應。
2. 消化系統症狀,食慾增加但經常出現乏力的問題,體重也越來越瘦;
3. 慢性炎症誘發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4. 寄生蟲長時間“啃食”腸壁,慢性失血,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貧血;
5. 營養不良,誘發肝腫大等疾病風險增加,也可能導致生長髮育受到影響。
為了避免人體受到寄生蟲的威脅,人們也該擦亮眼睛,儘量避免食用可能暗藏寄生蟲的食物。
詳細盤點容易招寄生蟲的5種食物,小心“蟲從口入”
螺螄、福壽螺:生存環境髒亂
螺螄粉裡面就需要用螺螄熬煮的湯,很多人喜歡這樣的口感。炒田螺也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味道鮮美。但是,螺螄生存的環境大多是淤泥和河邊的爛泥裡,難免會有一些寄生蟲殘留在其中。而且想將螺螄完全洗乾淨也比較困難,不建議大家經常吃。
其中又以福壽螺為代表,寄生蟲含量更多。和普通的螺螄相比,福壽螺頭大,尾巴小,看上去螺肉更結實,但裡面卻是非常髒的,寄生蟲非常多,就算你要吃螺螄,也要擦亮眼睛,避開福壽螺。
泥鰍:體內的粘液和內臟難免存在重金屬
在古代,泥鰍能夠入藥,對治療肝炎、跌打傷有不錯的療效,味道也是比較鮮嫩肥美的。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排斥泥鰍這種食物,還是因為他們生長的環境比較差。大多生活在水底和淤泥中。現在環境汙染問題也比較嚴重,它們體內也難免會存在大量的寄生蟲和重金屬。
火鍋涮肉:不煮熟也可能感染弓形蟲
吃火鍋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鮮嫩的口感,鍋開了之後稍微燙幾下肉就直接吃了。但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能感染弓形蟲,尤其是羊感染率超過60%,如果不能將肉完全煮熟,很可能將弓形蟲帶入體內,威脅健康。加熱肉類建議多煮幾分鐘,切勿貪吃。
淡水魚刺身、醉蝦:酒精、芥末都不能殺滅寄生蟲
有些人覺得吃淡水魚只要配著白酒就行了。可是酒精並不能殺滅寄生蟲,還有研究發現,就算將肝吸蟲的幼蟲浸泡在醬油、食醋等調味料中,也能存活好幾個小時。如果你喜歡吃這些食物,怕是要儘早改掉這樣的飲食習慣了。
荸薺、菱角等水生植物易感染薑片蟲
在南方地區,水生植物比較常見。荸薺、菱角、茭白等都可能感染薑片蟲,食用後可能引發腸道黏膜發炎、出血,甚至誘發腸道潰瘍,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如果你一定要吃,最好先充分浸泡,然後洗乾淨,煮熟再吃。
連續腹痛腹瀉2個月,檢查腸鏡時,卻在腸道內發現了不少蠕動的小蟲,愛吃魚生的人,要小心寄生蟲,還有5種食物也可能暗藏寄生蟲,儘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