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協宣)2019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再次重新整理亞洲紀錄,為一名兩月齡(66天)3公斤嬰兒成功換上4歲男童心臟。至此,睿睿成為目前亞洲年齡最小、體重最低的換心兒。11月6日,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作為代表獲頒“協和名醫”榮譽紀念證書後受訪時表示,“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這是創新的時代,是給所有科學工作者賦予使命與擔當的偉大時代”。
董念國。醫院供圖
心外科設有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成人心臟病等七個亞專科,近三年手術量達4000餘臺/年。國內首例心肝聯合移植手術、世界首次同日4臺心臟移植手術、全國最高齡心臟移植(76歲)……團隊屢屢創造多項國際、國內紀錄。
“所有成績是幾代協和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在董念國的理解中,心外科團隊始終堅持的“創新”正是協和精神的縮影。
他提到,恩師蘭鴻鈞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瞄準當時心外科的三座高峰:人工心臟瓣膜置換、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迴圈手術。
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體外迴圈心臟瓣膜換瓣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蘭鴻鈞教授、葉世鐸教授等老一代協和人已屢次在心血管外科領域走出突破性一步。
董念國的行醫生涯中,更將“創新”視為身負的使命。2018年,由董念國牽頭的“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協和醫院兒童心臟移植數量連續10年佔全國總量的40%,引領中國兒童移植跨越式發展,針對終末期心臟病,建立適合中國兒童心臟移植的技術規範;兒童心臟移植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6%、89.1%、89.1%,均高於國際水平。
科室還有一支中國最拼的心臟移植團隊——“護心跑男”,為了護送一顆顆寶貴的心臟,每年奔跑里程高達30萬公里。
正是由於堅持創新,科室為中國心臟病患者探索出了極限“心臟移植”的中國模式,將冷缺血時間延長到6—8小時。
自2001年起,科室每年至少拿出100萬元專項基金,用於農村心臟病患者的救助,曾連續12年累計為貧困患者減免治療費用3400餘萬元。然而,科室內部卻要求,醫生把一根手術縫合線剪成幾段用,可用可不用的藥堅決不用,可輸可不輸的血堅決不輸,能用國產器械堅決不用進口的。2013年,協和醫院心外科被授予“‘大愛醫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董念國回憶,蘭鴻鈞教授反覆提醒他,“要讓大家有事幹、幹好事,要讓大家人人都成為專家”。
如今,科室年手術量達5000臺左右,團隊已有300餘位醫護人員,“根據每個人的愛好、特點讓他們發展,才能練就一支無往而不勝的隊伍”。
【編輯:費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