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秋又盡,今日恰立冬”,伴隨著大範圍寒潮的來襲,氣溫急劇下降,全國多地體驗了“一夜入冬”的感覺。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常被認為是冬季之始。從“立冬”到“立春”,俗稱“冬仨月”,是一年裡最冷的時節。低溫的影響,會導致這個時段疾病多發,比如心腦血管病、關節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面板病等,想要防病養生,需避開以下幾個雷區。
忌大補
入冬後是進補的好時節,俗話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人體的陽氣在冬季處於內收階段,新陳代謝相對緩慢,身體要避寒就溫,此時適當進補可滋養五臟,蘊蓄元氣,增強免疫力,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特別是對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冬季適當進補,可有效預防時令溫病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的發生。但進補勿盲目,切記不能濫用補品。對於老人來說,還應預防“虛不受補”。多數老人身體虛弱且消化能力較差,驟然進補反而容易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腹脹、納呆等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 立冬後宜溫補,而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可以從溫補的粥類食物、湯羹類食物開始,比如蓮子大棗小米粥、桂圓核桃栗子粥都不錯。透過溫補脾胃改善了運化機能,隨後就可以增加溫熱類食物的攝入,比如牛羊肉等。對於老人來說,粥和湯是最適宜的進補方式,不僅味全、易消化,滋陰潤燥、健脾養胃的效果更佳。
冬季熬夜比夏季更傷身,冬天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晝短夜長,人體的陽氣本來就弱,而深夜到凌晨這段時間又是一天中陽氣最弱、最寒冷的時段,早睡是順應季節變換的做法。如果這個時候不睡覺,即使穿再多的衣服在身上,人體都很難抵擋寒邪的入侵。雖然無法做到 “日落而息”,但有一點,應儘量在“子時”前(晚11時前)睡覺,可以靠在床上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以便早點入睡。如果夏天可能睡6個小時就夠了,冬季則應該睡7、8個小時了。
忌早起
對於老年朋友來說,應儘量避免早晨起太早。這是因為冬季黎明前寒氣刺骨,如果起太早,人體的陽氣會受干擾,不符合冬藏養生原則。另外,這個時段血壓高、血流慢、血液黏稠度高,是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時段,特別是對於伴有三高等基礎病的老人。建議老人早上最好6~7點起床,起床不能過猛,可以先閉上眼睛靜坐兩三分鐘。應避免太早外出運動,特別是霧霾濃重的清晨。有晨練習慣的人可以改成下午鍛鍊,也可以在室內進行鍛鍊。
冬季主藏,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潛藏,“內斂寧靜”,不要輕易動肝火,不宜思慮太多,防止情緒波動過大,使人體氣機執行出現障礙、臟腑功能失常,甚至損傷機體陰陽、精血等。日常應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多吃養心安神的食物,如大棗、桂圓肉、百合、蓮子、小米等;多做些陶冶情操的事情,讀書閱報、下棋、賞花草、聽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多接觸亮光。比如室內白天拉開窗簾,陽光好時多曬曬後背。
忌貓冬
有不少人把“冬藏”理解為冬眠或冬歇,入冬之後就開始貓冬,平時躲在家裡很少出門,看手機、看電視來打發時間,運動很少,認為這樣就是儲存能量。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冬季要減少運動,特別是嚴寒天氣的戶外運動。但這並不代表完全不動,動則生陽,適當活動會生髮自身陽氣,同樣可以暖身抗寒。冬季運動一是不要太早,二是不要過於劇烈。運動強度不宜太大,最好不要出汗,因為出汗難以避免耗氣傷陽,感覺身體微微有點發熱即可,太極拳、八段錦、慢跑等都是適合冬天的運動方法。
來源:醫藥養生保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