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是按生態系統,將鳥類分為:遊禽、涉禽、攀禽、猛禽、陸禽、鳴禽六個大類進行分類介紹的,本文介紹的屬於六大類中的猛禽,共8018字,64種鳥類45張高畫質美圖,全文讀完約60分鐘,建議收藏使用。
因為僅僅作為學習、欣賞、以及平時拍攝鳥類後的比對使用,並不具備專業的知識,所以,很難像《鳥類手冊》等經典一樣,嚴謹的按照綱、科、屬進行區分,都是興致所至,想到什麼就記錄什麼,錯漏難免,還請見諒。
猛禽 —— 性情兇猛、擅長飛行,有著鉤狀的喙和鋒利的爪子,以其它動物為食。
包括:隼[sǔn] 形目、鴞[xiāo]形目
猛禽類常見的鳥與難度的字:
鵂鶹[xiū liú] 雪鴞[xiāo] 大鵟[kuáng]金雕、禿鷲、紅隼、鷹、貓頭鷹、紅角鴞、食魚鷹(美國國鳥)
終於寫到猛禽了,說到猛禽,鷹,雕,隼,鷲,鴞,鷂,鳶,鵟......讓人暈頭轉向!
鷹:鳥綱鷹科部分種類的通稱。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松雀鷹、赤腹鷹和鳳頭鷹幾種。
蒼鷹雄鳥體長約50釐米,分為頭、頸、軀幹、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蒼鷹除頭部為黑色外,上體其餘部分主要為蒼灰色;下體灰白,並密佈暗灰色橫斑和近黑色羽幹紋。雌鳥羽色近似雄鳥,但體型較大。蒼鷹嘴彎曲而尖銳,爪銳利而鉤曲;翼大善飛,性情兇猛。晝間活動,多棲息山林和平原地帶。主要捕食野兔、野鼠等。冬季遷徙南方。幼鳥經馴養可供狩獵用。
鳳頭鷹大概是東亞地區亞熱帶常綠或者針闊混交林環境下最常見的鷹類。鳳頭鷹在中國分佈很廣,從雲南直至東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地都較常見。
鳳頭鷹的得名源於頭頂的短羽冠,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其短羽冠是不可見的。鳳頭鷹的成鳥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臉部到胸腹部的圖樣。雖然有一些變化,但幾乎所有鳳頭鷹的成鳥都有灰色的臉,黑色而清晰的喉中線和淺色的喉斑;上胸有棕黑色縱紋,從兩脅到下腹則為均勻的鏽色鱗紋。鳳頭鷹成鳥背部為較為均一的蒼褐色,尾羽上有三到四道寬但不是很黑的橫斑,有很發達的白色“尾裙”。松雀鷹成鳥和日本松雀鷹雌鳥與鳳頭鷹相似,但鳳頭鷹個子比兩種松雀鷹大得多——在中國可見的鷹類中,鳳頭鷹個頭僅居蒼鷹之後,位列第二。另外鳳頭鷹的腳爪強健,腳杆顯得比其他鷹要短一些,這也是一個特徵,對識別幼鳥很重要。
鳳頭鷹翱翔時翅膀顯得寬圓,腰粗尾長,與雀鷹等區別還是很大的
雀鷹體型纖細,尾型長,腳杆和腳趾也明顯比蒼鷹要細長得多,在中國,北方山地森林中最常見的夏季繁殖猛禽就是雀鷹;在西南橫斷山區的高海拔林地中,雀鷹也是很常見的夏候鳥。在雲南,滇北的森林中應有雀鷹繁殖,而省內大部地區都有從北方南來的雀鷹越冬。
松雀鷹是一種在中國亞熱帶區域較為常見的林棲小型鷹類,松雀鷹體小,體型纖長,尾長,腳杆也很細長。
赤腹鷹中等體型,約33釐米。下體色甚淺。成鳥:上體淡藍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側尾羽具不明顯黑色橫斑;下體白,胸及兩肋略沾粉色,兩肋具淺灰色橫紋,腿上也略具橫紋。成鳥翼下特徵為除初級飛羽羽端黑色外,幾乎全白。亞成鳥:上體褐色,尾具深色橫斑,下體白,喉具縱紋,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橫斑。虹膜-紅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蠟膜橘黃;腳-橘黃。
雕:形態像鷹,但比鷹大得多,翅膀寬大,身體粗壯,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它強健有力,在空中盤旋,能看見地上的任何東西。雕是大型猛禽,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動物,...性兇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巖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
主要雕類有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頭海雕、虎頭海雕、鷹鵰、草原雕、烏雕、白腹山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白腹海雕、漁雕、短趾雕、蛇雕。而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屬於鷹科、真雕屬的猛禽。體長76-102釐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長時,頭、頸黃棕色;兩翼飛羽除了最外側三枚外基部均綴有白色,其餘身體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鳥翼和尾部均無白色,頭頂羽色轉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烏雕別名花雕、小花皂雕,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烏雕體長61~74釐米,體重1.310~2.100千克,通體為暗褐色,背部略微綴有紫色光澤,頦部、喉部和胸部為黑褐色,其餘下體稍淡。棲息於草原及溼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飛翔中或伏於地面捕食,取食魚、蛙、鼠等動物,也食金龜子、蝗蟲。 產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新疆。
白頭海雕在1782年被定為美國國鳥,又名美洲雕。成年海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2米多長。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
玉帶海雕屬大型猛禽,身長76-84釐米,翼展200-250釐米。嘴稍細,頭細長,頸也較長。空中展開雙翅達2米長。雌鳥羽似雄鳥,但體型稍大。羽色:上體暗褐色,頭頂赭褐色,羽毛呈矛紋狀並具淡棕色條紋;頸部的羽毛較長,呈披針形。肩部羽毛具棕色條紋,下背和腰羽端棕黃色,尾羽中間具一道寬闊的白色橫帶斑。下體棕褐色,各羽具淡棕色羽端。喉淡棕褐色,羽幹黑色,具白色條紋。尾為圓形,暗褐色,中間具有一個寬闊的白色橫帶,寬約10釐米,特點很明顯,該鳥因此而得名。飛行時,暗色圓尾及寬闊的白色橫斑十分醒目,易於辨識。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寬長型,尾短,頭部、頸部和下體都是白色,背部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與其他海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之一。飛翔時從下面看,通體除飛羽和尾羽的基部為黑色外,其餘全部為白色,黑白分明,極為醒目。在飛行時,黑色的翅膀跟白色的腹部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所有海雕屬的成員一樣,其尾部很短,呈楔子狀。虹膜為褐色,蠟膜和上嘴為紅灰色,下嘴藍灰色,尖端黑色,嘴裂為紅藍色,跗蹠和趾為淡肉色,爪黑色。頭、頸及下體白色,背羽灰褐;尾楔形,基部l/3為灰黑色,其餘白色;肩及翼覆羽與背羽同色,飛羽黑褐;翼下覆羽近白,飛翔時可見前白、後褐的翅。嘴鉛黑色,腳黃。
虎頭海雕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體型碩大,特徵為有一黃色的特大鳥喙,它的體羽主要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為白色。朝鮮亞種前額和翅小覆羽不為白色,體色亦較暗。它的尾羽有14枚,比同屬的其他海雕多2枚。飛翔時從上面看,腰部、尾羽和兩翅前緣的白色與黑色的兩翅以及其餘上體呈鮮明的對比;從下面看,白色的翼緣,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與黑色的下體的對比也很強烈。
蛇雕共有21個亞種,全長61-73釐米,大中型鷹類。頭頂具黑色雜白的圓形羽冠,覆蓋後頭。上體暗褐色,下體土黃色,頦、喉具暗褐色細橫紋,腹部有黑白兩色蟲眼斑。飛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緣;尾黑色,中間有一條寬的淡褐色帶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綠色,蠟膜黃色。跗蹠及趾黃色,爪黑色。
隼: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所有的隼形目全部都是中小型猛禽,城市中看見的那些猛禽也多為隼,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隼形目與其它鳥類不同,雌鳥往往比雄鳥體型更大。我國的所有隼形目鳥類都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紅隼、燕隼、白隼、馬島隼、灰隼、美洲隼、灰背隼、遊隼、黃爪隼、阿穆爾隼、猛隼、獵隼、矛隼、擬遊隼、紅腳隼等。
紅隼又叫紅鷹、茶隼等,在我國幾乎編布全國各地。翅狹長而尖,尾亦較長,雄鳥頭部為藍灰色,背部和翅膀上的覆羽為磚紅色,並具三角形黑斑。紅隼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背上的羽毛是紅黑相間的,並且以紅色居多。在野外通常透過高速振翅衝向獵物,用利爪將獵物按在腳下,並且原地開始進食,而不是像其他猛禽一樣將獵物帶離。
遊隼
遊隼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眼睛下方有一塊黑色羽毛,遊隼的飛行方式是高速扇動翅膀,然後伴隨著一段不是很長的滑翔,這種飛行方式只有遊隼才會有。
燕隼俗稱為青條子、螞蚱鷹、青尖等,體形比獵隼、遊隼等都小。燕隼和遊隼的區別就是它們的體型大小,如果看到的燕隼體型巨大那就是遊隼,反之如果體型小巧就比鴿子大一些的話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燕隼了。
紅腳隼又叫青燕子、青鷹、紅腿鷂子、螞蚱鷹等,是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該物種的產地在俄羅斯。它是遷徙旅程最遠的猛禽,單程為13 000-16 000公里。
灰背隼又叫灰鷂子、朵子,也是小型猛禽。體長25-33釐米,體重122-205克。前額、眼先、眉紋、頭側、頰和耳羽均為汙白色,微綴皮黃色。上體的顏色比其他隼類淺淡,尤其是雄鳥,呈淡藍灰色,具黑色羽軸紋。尾羽上具有寬闊的黑色亞端斑和較窄的白色端斑。後頸為藍灰色,有一個棕褐色的領圈,並雜有黑斑,是其獨有的特點。頰部、喉部為白色,其餘的下體為淡棕色,具有粗著的棕褐色羽幹紋。虹膜暗褐色,嘴鉛藍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黃綠色,眼周和蠟膜黃色,腳和趾橙黃色,爪黑褐色。
白隼是冰島的國鳥,別名:海東青。暗色型的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粗著的暗色縱紋,與遊隼的區別在色彩較淺,上體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橫斑和斑點,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橫斑,飛羽石板褐色,具斷裂的白色橫斑,下體白色,具暗色橫斑。
海東青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在古代屬於最好的貢品,海東青中以純白的"玉爪"為上品,另有秋黃、波黃、三年龍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個刑徒捕捉到一隻海東青並進獻給朝廷,則可免一切死罪,可見其何等珍貴。
鷲:與鷹類、雕類和隼類都有親緣關係,但爪較弱,頭多禿,主要或全部以腐肉為食,如禿鷲(座山雕)、兀鷲。毛色深褐,體大雄壯,嘴呈鉤狀,視力很強,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稱“雕”。鷲是目前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之一,飛行高度可達10000米以上。
禿鷲體形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它張開兩隻翅膀後翼展大約有2米多長,0.6米寬。成年禿鷲額至後枕被有暗褐色絨羽,後頭較長而緻密,羽色亦較淡,頭側、頰、耳區具稀疏的黑褐色毛狀短羽,眼先被有黑褐色纖羽,後頸上部赤裸無羽,鉛藍色,頸基部具長的淡褐色至暗褐色羽簇形成的皺翎,有的皺翎綴有白色。裸露的頭能非常方便地伸進屍體的腹腔;禿鷲脖子的基部長了一圈比較長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樣,可以防止食屍時弄髒身上的羽毛。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尾略呈楔形,暗褐色,羽軸黑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具金屬光澤,翅上覆羽和其餘飛羽暗褐色。下體暗褐色,前胸密被以黑褐色毛狀絨羽,兩側各具一束蓬鬆的矛狀長羽,腹綴有淡色縱紋,肛周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或褐白色,覆腿羽暗褐色至黑褐色。嘴強大,由於食屍的需要,它那帶鉤的嘴變得十分厲害,可以輕而易舉地啄破和撕開堅韌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內臟;鼻也圓形。
兀鷲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主要以動物的腐肉和屍體為食。一般不攻擊活動物。它們憑藉長而寬大的翅膀能夠在天空翱翔幾個小時,且視力極佳。大面積覓食,清晰地搜尋地面上的動物屍體。視覺和嗅常都很敏銳,常在高空翱翔盤旋尋找地面上的屍體,或透過嗅覺聞到腐肉的氣味而向屍體集中。
梟、鴞:貓頭鷹:學名鴞、梟。俗名禿鷦。棲叢林或山崖,夜出晝沒,聲叫淒厲,人聞不吉,常被驅趕,夜間捕鼠為食,益鳥。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別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只能不停地轉動腦袋,視物能力超過人類一百倍。
本目鳥類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鴞體長可達90釐米,小者如東方角鴞體長不及20釐米。貓頭鷹是現存鳥類種在全世界分佈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鴞、鵂鶹、長耳鴞和短耳鴞。
雕鴞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餘部淡棕白色或慄棕色,滿雜以褐色細斑。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
鵂鶹,全長145-170毫米,羽毛棕褐色,有橫斑,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爪子比較鋒利。俗稱小貓頭鷹,但頭上沒有角狀的羽毛。鵂鶹是我國南方普遍分佈的一種小型鴞類,它的整個上體以棕褐色為主,密佈有狹細的棕白色橫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條鮮明的白色橫帶,頭部不具耳羽,這些特徵使它很容易與紅角鴞區別開來。鵂鶹是晝夜活動,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為我國南方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鼠類及青蛙等。
長耳鴞耳羽簇長,位於頭頂兩側,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上體棕黃色,而密雜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頦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腹以下羽幹紋兩側具樹枝狀的橫枝。
短耳鴞,體矮,體長約38-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於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於地面。
另外,我還拍到過一次草鴞,面盤灰棕色,呈心臟形,有暗栗色邊緣。飛羽黃褐色,有暗褐色橫斑;尾羽淺黃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橫斑;下體淡棕白色,具褐色斑點。嘴黃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黃色;腳-略白。
倉鴞又叫猴面鷹,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別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其餘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佈淺褐色蟲蠹細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
紅角鴞全長約20 釐米。上體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蟲蠹狀細紋。面盤灰褐色,密佈纖細黑紋;領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頭頂至背和翅覆羽雜以棕白色斑。飛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大部紅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纖細橫斑和黑褐色羽幹紋。嘴暗綠色,先端近黃色。爪灰褐色。
領角鴞外形和紅角鴞非常相似,但它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的翎領。上體通常為灰褐色或沙褐色,並雜有暗色蟲蠹狀斑和黑色羽幹紋;下體白色或皮黃色,綴有淡褐色波狀橫斑和黑色羽幹紋,前額和眉紋皮黃白色或灰白色。
雪鴞屬於體形較大的鴞類,體長約為50-71釐米,通體幾乎純白色,體羽端部近黑色,雪鴞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無其他鴞類常見的耳狀羽簇,嘴基長滿剛毛樣的須狀羽,幾乎遮住全嘴。
鷂: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澤地區棲息及繁殖。我國常見種類有白尾鷂、白頭鷂及鵲鷂。
白尾鷂又稱灰鷹,體形似雀鷹,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為白色。翼的初級飛羽黑色,與其他部分色差很明顯,腰部有月形白橫斑,為本種顯著特徵。幼鳥全身濃褐色。雌幼鳥下體色淡有黑褐色細縱斑。棲於開闊田野及池沼畔邊,也常棲落在地面上,飛行迅速而輕捷,喜低飛捕食地面草叢中的動物。嗜食鶉等小型鳥類,有時也食昆蟲及其他齧齒動物。繁殖於東北和新疆西部,遷徙時,遍佈全國境內,為旅鳥和冬候鳥。
白頭鷂雄鳥上體黑色,下體色淡,頭頸部有黑褐色縱斑。翼背面的初級飛羽基部有灰色部分。張開翼時初級飛羽先端的黑色羽十分鮮明。雌幼鳥全身暗褐色,有縱斑。白頭鷂比白尾鷂大,而且腰部無月牙形白斑,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區別開。棲於沼澤地低溼地帶或水邊有葦草的地帶,嗜食昆蟲蚱蜢、螻蛄、蛙及小鳥等,有時也盜食卵和雛鳥。繁殖於東北及河北省北部,在華北一帶為旅鳥,在華南一帶為冬候鳥。
鵲鷂
黑鳶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棕褐色,外側飛羽內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鳶:屬鳥綱、隼形目、鷹科。又名“老鷹”、“老鳶”、“黑耳鳶”、“鷂鷹”,鳶有:燕尾鳶、食蝠鳶(俗稱蝠鷂)、珠鳶(俗稱嬌鳶)、澳洲鳶(俗稱黑肩鳶)、黑鳶、黑翅鳶、白尾鳶、紋翅鳶、剪尾鳶等。
鳶廣泛分佈於中國各地,是一種常見的留鳥。鳶是種美麗的猛禽,最明顯的特徵是有像燕子那樣的雙叉尾,上體及兩翅的表面,幾乎全為純暗褐色。鳶通常棲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間的樹木上,幾乎各種生活環境都能見到。喜在高空滑翔成圈,視力敏銳,一旦看到地面上的獵物就毅然衝下。主要以草兔、田鼠等小型動物為食。
黑鳶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棕褐色,外側飛羽內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黑翅鳶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額白色,到頭頂逐漸變為灰色。後頸、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藍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後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7枚具黑色尖端。虹膜成鳥血紅色,幼鳥黃色或黃褐色,嘴黑色,蠟膜和口角淡黃色,腳和趾深黃色,爪黑色。
白尾鳶
白尾鳶顏色像海鷗一樣,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頭白色,後頸、背、肩、腰覆羽藍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後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綴有沙皮黃色,兩側尾羽灰白色,尖端綴有皮黃色,其餘具暗灰色羽軸。整個下體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級飛羽下表面黑色,次級飛羽灰色,具淡色尖端。
燕尾鳶身長50-54釐米,翼展119-136釐米,體重370-600克。黑白分明,分叉很大的尾是黑色,幾乎是橫向舵羽的2倍。
鵟(kuang):是體型較大的鷹隼類猛禽,一般多在空曠地區的高空盤旋,俯視地面的獵物,發現後,疾速俯衝抓食。在我國最常見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腳鵟三種。
普通鵟俗稱土豹,體形似蒼鷹,上體暗褐色,下體淡暗褐色,尾較短,展開成扇狀。飛翔時翼較寬,翼先端稍向上,從下面看翼下面初級飛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開闊的農耕地飛翔,飛時緩慢,平時主要捕捉田間野鼠為食,對農業有益。繁殖於西伯利亞及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每年九月下旬開始遷徙,冬時遷至我國南部、雲南及海南島。
大鵟體型比普通鵟大些,體色較淡,特別是體下面及頭部色淡而發白。大腿的羽毛為褐色,與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飛翔時從下面看初級飛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級飛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發白,有細的褐色斑條。多棲於山地,性兇猛,嗜食齧齒動物野兔等。繁殖於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部朝陽、內蒙古等地,冬季遷徒華北以至長江流域一帶。
毛腳鵟體型很似普通鵟,上體暗褐色,尾和翼也為暗褐色。脛部及腳上佈滿羽毛,是本種的鑑別性特徵。棲於原野、耕地等開闊地帶,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齧齒類為食,常見於東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東、江蘇等地。
其它猛禽,多是上述的一些不同叫法,如說的那個鶚,其實就是大嘴巴的魚鳥,也就是魚鷹。菲律賓的國鳥食猴鷹,又叫食猿雕,是世界已知的體形最大的鷹,有時卻又叫成菲律賓鳶,所以,無所謂能不能分清啦,再厲害的猛禽,也跑不贏咱白炮的炮口吧!
猛禽全部介紹完畢!—— 其他分類介紹,敬請移步下方連結直達!
認識鳥類,保護鳥類,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本系列文章的圖片部分來源於作者多年拍攝所得,部分來源於頭條免費圖片庫的推薦或百度百科,作為學習、研究和欣賞使用,再無其它渠道獲取,更沒有取自任何一篇版權文章或圖集,所以,如果有任何版權方面的訴求請及時提出。
本系列文章從醞釀到完成,歷時一年有餘,不敢說最齊最全面,但是比較網路紛繁複雜的資訊來說,至少做到了規劃與統一。一年的寫作過程,資料查閱過程,也是自己一次完整的學習過程,雖然對文中的每一個詞,每一種鳥都反覆做了核對與檢證,但是,畢竟僅是一個攝鳥的愛好者,沒有這方面的基礎,錯誤與遺漏在所難免,諸君如有發現,一望海涵,二望不吝賜教,弟比躬身受教,朝聞夕糾。
寫此文,僅為自己方便收藏學習,留待後續的拍攝過程,可以隨時拿出來比對、確認。
創作不易,您能看到這句話,我已經非常感謝,如蒙不棄,協助點贊、收藏、轉發,以便更多同好都能看到,那必令我銘感不忘、銜環以報了!
連結:(連結需要文章釋出後,透過修改才可鏈入,請稍後)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涉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攀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猛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陸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鳴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
東江攬勝:收集常見鳥類圖譜之遊禽篇,攝鳥人自留地,建議收藏!